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在希望的汉末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董卓的动作
    仍旧是显阳苑堂中,然则此刻的董卓,全然没有先前见袁绍时,刻意摆出的蛮夷姿态。他把玩着袁绍曾经用过的玉杯,开口问郭嘉道:“奉孝以为,袁本初能中我这缓兵之计吗?”

    “使君以为袁绍傻吗?”干脆利落,从来是郭嘉的风格,从面具在飘出的声音永远是波澜不惊:“袁绍此人,最是好谋,嘉头上的面具,身上的甲胄,都足够他浮现连篇。一旦他开始遐想,最终导向的结果都会是整顿兵马,乘着明面上的优势挑起事端,以防变故。”

    “哦?”郭嘉毫不拖泥带水的回答,着实令本来自鸣得意的董卓颇感意外。怔怔放下玉杯,他抛出一句高祖昔日名言道:“如之奈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君自强即可。”声音恰似死水,郭嘉将玉杯罗列齐整摆放在桌案两端,说:“实强,或许缓慢,然使君可以借助袁绍好谋的特质,故布疑阵来虚张声势,使袁绍迷途于局中进而从长计议。”

    郭嘉截然不似贾诩,凡董卓有问他必解惑,从来不会灌输自己的理念,亦不曾违背董卓的意志。董卓舒畅之余,便是搬出高祖的另一句名言道:“计将安出?”

    显然,呆在雒阳周遭的时日里,董卓没少翻看司马公的史记。

    “简单,使君可命显阳苑中重骑背甲,随轻骑舍马夜潜出营地,去往夕阳亭。”郭嘉从桌案左侧挑出几只玉杯,将其敲碎进而归置到桌案右侧,“待明日一早,就将重甲一拆为三,命兵士披甲骑乘夕阳亭营地的备用军马,大陈旌鼓还雒。”

    拂袖将玉杯的碎片重新扫回左侧,郭嘉指着桌案道:“如此,雒阳诸君眼里,使君麾下便是增加千余铁甲重骑,以及数千轻骑。这样一来,袁绍也就不敢轻易染指显阳苑。”

    “虚张声势?”凝眸玉杯的碎片,董卓暗中忖量,竖起大拇指深以为然赞叹道:“奉孝之策,当真妙极,只怕当年留侯也不过如此。”

    顿了顿,董卓又道:“然弄虚作假,终究只是应急之策,这如何实强,还需奉孝指点。”

    “使君想要做大,奥援无外乎凉州与雒阳。但凉州豪强,路途遥远更兼俱在观望局势,一时间只怕难以争取。是以,使君欲强,还需着眼雒阳诸部。

    眼下雒阳诸军,虎贲禁军及西园之助军右校尉部,业已覆灭。西园之中军校尉部、典军校尉部、助军左校尉部以及右校尉部,则是袁绍亲信统辖,非使君可以染指。”

    郭嘉说着,手指指去左侧玉杯碎片环绕中,几只仍旧完好无损的玉杯道:“那么使君可以争取、吞并的,便是这剩下的大将军五部,以及西园之上军校尉部、下军校尉部和左校尉部。”

    “他们…”董卓疑惑中夹杂期待地说:“不都已经投靠袁绍?”

    “吴匡投靠袁绍,不过权宜之策。”郭嘉目视董卓,用手指指着自己道:“莫非使君忘记,我日前是与谁一道谒见使君?现在,只要使君将何进家眷送归雒阳,给予其富贵。便是能说服何翼、何冰兄弟出面充当说客,去说服吴匡来投。”

    “吴匡…真会听他们的?”董卓自然不会忘记手中的牌,只是他有些不敢相信,吴匡已经做出选择,难道还会二度背主?

    “何进究竟死在谁的手上,吴匡不可能不明白,袁绍同样不可能不明白吴匡会明白。是以,吴匡的结局好一点便是解甲归田,坏一点则是命丧黄泉。现在,使君如果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么做呢?”

    微妙地笑笑,郭嘉继续侃侃而谈说:“一旦大将军五部,愿意供使君驱使。使君就可以暗借其手,在袁绍不知情的状况下,以迅雷之势诛杀何苗、夏牟,继而控制群龙无首的上军校尉、下军校尉以及左校尉三部残兵。”

    见郭嘉信心满满,董卓仍有疑虑,他道:“何苗是何进的兄弟,夏牟也是何进的心腹,吴匡如何会……”

    “何进、何苗,异父异母,谈何兄弟?”郭嘉打断说:“就算吴匡真的不愿对何苗下手,至多是让何苗带着上军校尉部作壁上观,并不会影响雒阳的局势。”

    “至于夏牟…”略作停顿,郭嘉擎起一只玉杯,冷笑道:“他最先投靠袁绍,是以袁绍用其分配何进旧部的粮食。

    结果此人克扣口粮,惹得何进旧部是怨声载道。吴匡决计不会介意,藉由除掉此人来建立自己在何进旧部中的威信。”

    郭嘉鞭辟入里的分析,听得董卓只觉顿悟。豁然开朗的他,正要抚掌大笑,脑海却陡然冒出一声,脱口而出道:“然则丁原,又当如何处置?其麾下并州精锐,旦夕可至雒阳,人数更在一万。设若他投靠袁绍,我等岂非束手就擒?”

    “丁原,确实是一个变数。然依使君之见,他会是谁的人呢?”郭嘉自问自答道:“当日,使君仓促南下,丁原亦在几日后挥军向雒。

    设若丁原是何进的人,就算使君屯兵夕阳亭,令其误以为凉州兵生出变故,他也当呈守势以待丁原援军。”

    “不是何进…那么会是袁术,还是袁绍。”董卓急切追问道。

    “袁绍根基在河北,丁原亦由并州发迹,使君虑其主或许会是袁绍,是也不是?”瞧着满是焦虑的董卓点点头,郭嘉断然否定他的推断道:“但使君却忘记,丁原渡河之后,故意烧毁渡口。其行为之目的,只能是阻碍河北之军向南驰援。

    是以,丁原必然是袁公路的人。那么,使君觉得袁术会愿意见到袁绍独霸雒阳吗?”

    郭嘉的推导,虽仍旧是丝丝入扣,董卓却仍旧存在疑虑。他拈着胡须,沉吟着说:“袁术去向不明,生死未卜,丁原就未必不会投奔袁绍。”

    说着,董卓前倾出身子,问郭嘉道:“若丁原不是作壁上观,而是助绍伐我,又当如之奈何?”

    “如之奈何?”迎着董卓的眼神,郭嘉摊开双手,说出的却是近乎玩笑般的答案:“无可奈何——如果单单只靠使君的话。”

    董卓张开口,却不知该说些什么,良久才讷讷道:“奉孝何意?”

    “字面的意思。”郭嘉莞尔一笑:“使君只需尽人事,然后随机应变。自然会有不愿意坐视袁绍独霸雒阳的人,替使君创造机会。”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