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蒙蒙亮,黄浩洋便醒了过来。
简单漱洗后,早饭都没吃,他就离开古堡,往镇中心的方向走去。
“等等我!”
欧阳红袖在他背后大声喊道。
这贪玩的丫头以为黄浩洋一个人偷偷出去玩,便悄悄跟上。
“你跟着我干嘛?”黄浩洋回头一看,问道。
“昨天我带你出去玩,你今天出去竟然不叫上我,太不够义气了吧!”欧阳红袖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黄浩洋的鼻子,怒声地说,大有指责他忘恩负义的意思。
“我有事要忙,不是出去玩,你还是回去吧!”黄浩洋则耐心地解释。
“不是玩也可以带上我啊,我可以帮忙的。”欧阳红袖却不依不饶。
对她来说,能出去就行,不管是玩还是做事,都比待在古堡里听张妈唠叨好上百倍。
“随便你!”
黄浩洋懒得跟小孩子讲那么多。
“哦耶!”
听到黄浩洋同意后,欧阳红袖开心得原地跳了起来。
其实,这是她第一次去镇中心,如果不算被黑鱼号带过来的那次的话。
大洋镇本地居民不多,多的是旅客和奴隶。
虽然这个镇已经不再是帝国的商业码头,但还有很多黑市商人喜欢来这里做交易。
因此,镇上建有许多旅馆、酒馆、以及风花雪月的场所。
只不过,这些地方都不适合小孩子光顾。
孩童们更喜欢大街两边卖冰糖葫芦、糖画、木偶、或表演杂耍的小摊位。
但是黄浩洋他们来得太早,那些有趣的摊位还没开张。
街上除了卖菜卖鱼的商贩外,能看到的摊位就是卖早餐的了。
黄浩洋之所以这么早出来,而且不在家吃早餐就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所有文化的基础,倘若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那又怎样创造繁荣的生活,又怎么能诞生文明。
而黄浩洋他现在最重要的事便是填饱自己的肚子。
挑了一间稍微干净一点的店铺进去,黄浩洋就让店小二把店里最好吃的都拿出来。
在出来的时候,他已经跟黄管家打过招呼,说他到仁义医馆找扁大夫复查一下身体情况,并要了五十银币。
这些钱够一个成年人在镇上好好享受一宿春宵了,何况是一个小孩子。
如果把钱都用来买冰糖葫芦,可以买五千串。一天吃一串的话,能吃十多年,吃到牙都蛀没了。
店小二见他们衣着光鲜亮丽,想必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自然一番好招待,真把店里的好吃都拿了出来。
转眼间,方形的小木桌上便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黄浩洋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类似饺子的点心放入嘴里。
皮是米粉做的,馅料则是用鱼肉打成的肉泥,再蒸熟,有嚼劲,十分好吃。
“这个叫什么?”黄浩洋问店小二。
“蒸鱼饺。鱼肉用的都是最新鲜的凤尾鱼。”店小二认真的回答。
“什么是凤尾鱼?”
“一种偏小的海鱼,其肉鲜美,但多刺,所以一般都要剁成肉泥食用。除了可以拿来做成鱼饺之外,还能直接煎成鱼饼。”
“那么这个呢?”黄浩洋又夹起一块像海绵一样的糕点吃起来。
“不好意思,拿错了,这是祝余松糕,通常是穷人吃的。”
“没事。啥是祝余?”
“一种类似韭菜的东西,由于难于消化,所以吃了比较顶饿。其味带点苦涩,而且难嚼,但磨成粉后做成松糕就容易入口一点。这样一块松糕可以让人半天不觉得饿,因此穷人都喜欢买。不过,我刚才真是不小心拿错了,不是把你们当穷人。”
店小二为了不得罪顾客,又解释一遍。
“没事,我觉得还挺好吃的。”
黄浩洋倒无所谓,确实感觉不错,刚吃的时候虽然是苦涩的,但慢慢嚼几口后便有点回甘,也可以接受。
那回甘的味道应该是面粉带来。
虽然味道还能接受,但缺点是真的容易饱,对黄浩洋来说。
只吃了一小口,他就觉得胃部有点涨了。
这东西不能多吃,不然没法吃其他美食了。
至于欧阳红袖那丫头,已经狼吞虎咽了一笼鱼饺,一笼虾饺,一碟蟹黄炒饭。
见到她那个吃相,黄浩洋忍不住劝道:“慢点吃,美食是用来品尝的,不是用来直入直出的。”
“什,么?”欧阳红袖嘴里含住食物,连说话都断断续续的,“你,说的直入,直出,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我们吃美食不为了吞下去然后去茅厕,而是要细致品尝不同食物中的味道。”
咕噜地吞下口中的虾饺后,她反驳道:“我也有尝到味道啊,都是咸的。”
“……”黄浩洋无语,觉得自己在对牛弹琴。
“小屁孩懂什么!”突然有人插话道。
向着声音来源望去,一个大腹便便的油腻大叔坐在他们的对面桌。
欧阳红袖被别人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心里不爽,立即站起身,叉着腰,气鼓鼓地说:“不就是吃吗,谁不懂!”
她不说还好,结果这么一说,店里的大人们都哈哈地笑了起来。
“小丫头,你说得对!”另一桌有一个皮肤黝黑的独臂男子笑着说。
“对什么对!你们这些庶民吃过山珍海味吗?”油腻大叔立即反驳道。
“难道没吃过那些东西就不配懂吃了?”
“没错。如果连山珍海味都没吃过,不知道美味是何物,又谈什么懂吃!”
“我倒觉得美食不分贵贱,好吃就是好吃,所以即使刚出生的婴儿都懂。”
“没见过世面,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蝼蚁焉知鲲鹏之巨,我也懒得跟你说。”
“船长,用不用我把他做了?”独臂男子旁边的筋肉男,一掌拍在桌子上,大声问道。
“我们要以理服人,稍安勿躁。”独臂男子却镇定地说。
但油腻大叔一听便有些害怕,赶紧埋单走人了。
其他顾客自然也纷纷离开,不敢留在这个是非之地。
眨眼间,满座的店铺里只剩两桌人,一桌是黄浩洋和欧阳红袖,另一桌是月黑船长和他的两个副手。
“哟!没想到这两个小屁孩还蛮胆大的。”煞星笑着说道。
“所谓英雄出少年,我们不能小看年轻人。”韩愚则边喝茶边说。
“是啊,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黄浩洋接话道。
“这位小友,你这话什么意思?”韩愚被黄浩洋的话勾起了兴趣。
“就是后辈总会替代前辈的意思。”
“原来如此!我韩某读过不少书,也行过万里路,但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以后请多多指教。”
“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互相学习罢了。”
“有意思,有意思!”韩愚边捋胡子边连连点头。
“本人也有不知之事,不知可否请教一下先生。”
“但说无妨。”
“今年是何年也?”黄浩洋学着古人的说话方式问道。
“创元一千六百二十五年。”
“何谓创元年?”
“即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年。”
“也就是说现在是盘古创世后的第一千六百二十五年?”
“没错。”
其他人愣愣地听着,不知道他们两说什么,直到提到年份才算听懂一些。
“不好意思,我还有其他事要忙,今日之事就请教到这里,后会有期。”
黄浩洋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后便准备结账离开。
毕竟对方看起来不像什么好人,还是尽量少接触为好。
“没事。还有,你们的账由我来付吧!”
“谢谢!”
既然有人愿意请客,黄浩洋自然不客气。
“客气!”
“再会!”
“再会!”
韩愚觉得黄浩洋非常聪明,谈吐像成人似的,与其说话十分投机。。
这孩子以后必成大器!他有这样的预感。
而且,他还预感到他们以后肯定还会见面。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