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打了三分国 > 78
    丁锐死死的盯着两人看了半天,直到确认两位团长的坚定才悠悠的说道:“两位将军如此信任,丁锐恭敬不如从命。今日我放言在此,安广之战如果败了,丁锐便战死沙场了事,如果胜了,两位将军便把丁锐绑缚到士载将军面前请罪。”

    看着丁锐神色如常,两位团长突然迸发出一丝信心,主将身亡的阴影竟然暗淡了许多。

    郁林郡阴平县。

    陆胤狂奔了七十里,直接退入了阴平县(交州也有个阴平县,可不是祁山那的阴平)才堪堪将大军收揽,仔细点验了一下人头,七千大军竟然缩水了七分之三。

    悲愤的心情没有办法提,麾下的士卒大都衣衫不整,还有不少只围了块布条就跑回来了,让阴平县的民众大开眼界。

    阴平县令看到大军的窘态也来不及偷笑了,抓紧安排人手准备衣服鞋子,大吴的将士总不能坦胸露背的随便展示自己的肌肉吧。

    陆胤一天都没有出门,缩在军营中苦思冥想。这一仗打得有点憋屈,明明已经全歼了西蜀守军,控制了整个县城,夜里展开偷袭的西蜀之兵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麽。

    傍晚时刻,一名小校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帝孙权安排大将军全综统兵五万前来增援,再有半个月大军就会到达。

    陆胤终于下定了决心,必须在全综到来之前拿下平山,不然大帝那儿不太好交代。

    鉴于手下只有四千大兵,陆胤又从布山县的守军中抽调了三千兵马加以充实,使得麾下再次聚集了七千大军。

    大军集结的这几天,江东的哨探已经把平山的外围勘察了一遍,所有的地形地貌全都摆在了陆胤的案头,太守大人废寝忘食的筹划了半夜,终于制定了攻击平山县城的总体攻略。

    大汉龙骧撤出平山后的第六天,陆胤的大军故地重游。

    这一次,陆胤非常的谨慎,数路探马撒的遍地都是。平山县城静静的耸立在那儿,没有一丝的生气。

    陆胤心中疑惑,这个城池为何看不到人呢。叫过来几个胆子比较大心眼比较少的士卒,你们几个去那边看看,里边会是个什么情况。

    没多久,几名士卒撒开脚丫子跑了回来,满眼寒意的说出了一件大事,整个平山县城里死气沉沉的,别说人了,连个蚂蚁都找不到。

    这种态势让陆太守有点犯难,深怕一着不慎又被西蜀算计,这一次大军分成两个部分,一半在城外扎营,另外一半到城里比较空阔的地带安家落户,绝对不可擅自侵占民房。

    陆太守以身作则的带着四千大军留守在城外,三千新来的士卒满含激动的进驻到平山。

    经过认真仔细的勘探,陆胤终于知道这次大吴是真正的占据了这座小城。

    一封捷报飞速的向建业疾驰,大吴精兵经过血战光复北部都尉的一半,平山和怀安已经回到了大吴人民的手中。

    此时,邓艾的大军已经越过了连通县,由此往西北百里便是安广的所在快马一日即可到达,但是大军前行道此处却莫名其妙的停住了。

    两封书信摆放在邓艾的案头,使得邓艾紧锁着眉头。一封是来自安广丁锐,另一封则是陛下的亲笔,用信鸽飞送马忠,又由马忠的信使快马扬鞭的送到。

    两封书信都让邓艾心惊,安广的局面一瞬间复杂了起来。这边丁锐斩杀了皇亲,全综带着五万大军来了,那边陛下说了,江东与大汉的博弈,明面上是即将在建业开始的角逐,实际上是要看交州之战的最终战果。

    对比下双方的军力,江东的人马共有六万,而自己这边除了杨峰的第十三军完整之外,第二军只有蒋斌和蒋舒的两个师跟随,第三军更是可怜,仅仅来了赵广的一个师,再加上五千交州降兵和五千辎重兵,满打满算只有人家的一半。

    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邓艾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带着大军在安广与之刀对刀枪对枪的硬撼,另一个就是任由安广的战事发展,自己带着大军寻隙痛击。从内心来讲,邓艾更加偏向后者,如果马宇尚在,这个选择就是毫无疑义的,可现在不同了。

    丁锐这个名字很不熟悉,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曾经被陛下赞许过,好像只是一个什长之类的兵头。能够一跃而成为第二师的领军人物,并且还得到了几个团长的支持,不得不说这员小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书信中安广事件的整个过程说的很详细,这个丁锐如此处理可见其人的果断,但是安广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这个不曾经历过大战考验的小将,是否能够顶住东吴数万大军的轮番轰炸,在邓艾的心中有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展开地图,邓艾再次陷了进去,东吴动用了六万大军,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两倍,而全综又是江东名将谋略过人,怎么应对必须好好的琢磨一番。

    邓艾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郁林郡的郡治布山落入了他的眼中。从丁锐的战报分析,陆胤在平山被马宇重创,不得不抽调布山的守军充实自己的力量,虽然占据了平山和怀安,但也削弱了布山的防守。

    全综的大军是不会协助布山防守的,这个漏洞须得好好的利用利用。整体的计划基本成熟,让邓艾放心不下的只有一个,安广在丁锐的手中还能不能做到坚如磐石。

    唤入蒋斌,邓艾将第二师的战报交给了他,蒋斌接过战报后不久,便开始目红耳赤。

    邓艾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马宇将军是好样的,以身殉国也实现了他战前的豪言,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只有痛击吴军才能告慰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蒋斌一手一挥擦去眼泪,瓮声瓮气的施礼道:“将军告诫的是,末将知道了。”

    “这个丁锐你熟悉麽,第二师在他的手中能不能发挥最大的战力呢?”邓艾眼神深邃的看向了蒋斌,随即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随着自己的到来,三国的进程似乎加速了一些,公孙渊称王就是一例。而这件事偏偏又发生在大汉发动交州攻略之时,使得刘山也有些措手不及。

    看来还得给东吴一些甜头,不然交州真的陷入到僵局就麻烦了。匆匆的回转书房,刘山取过纸笔,刷刷的写了起来。

    安广。

    阎宇也刷刷的写着,马宇箭伤发作已经躺在县衙的后堂,平山和怀安这么快就丢了,安广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必须告诉士载将军,不是我阎宇不想守安广,而是马宇不听我的劝告,擅自在平山狙击陆胤,导致现在兵无战心,因此,在江东大军到来之前,我只好统帅剩余的士卒退回合浦了。

    亲兵什长目瞪口呆的望向阎宇,匆匆的说道:“将军,马宇将军的口信说的清楚,必须死守安广,请将军明察。”

    阎宇白眼珠子一翻说道:“军国大事,你一个小小的什长有资格说话么。这封信尽快送到士载将军手中,本将自会带领第二师完整归建。”

    什长一抱拳说道:“将军,安广事关重大,马宇将军在平山已然重创吴军,现在将军应该加强安广防务,静待援兵到来才是。这封书信请恕小的不遵命了。”

    啪的一声,阎宇恶狠狠地拍在桌案上,冷冷的吼道:“来人,将此人拖出去斩了。”

    两名士卒跑进来,拖着什长就走,什长高声疾呼道:“马宇将军遗命,万万不可放弃安广------”

    什长的怒吼声惊动了后堂的丁锐等人,众人大惊失色的制止了士卒行刑,然后快速跑到了阎宇面前,同时问道:“将军,真的要放弃安广么?”

    阎宇趾高气扬的说道:“马宇死了,我就是最高统帅,本将定下来的事情,还需要征询你们的意见么。还不快去整肃军马,今晚撤出安广,向龙编靠拢。”

    丁锐一抱拳说道:“将军,第二师可是带着军令状来的,这么回去不是如何向士载将军交待,又如何对得起马宇将军的在天之灵。”

    阎宇没好气的说道:“屁话,那军令状是马宇签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带着第二师脱离险境,保全了第二师的实力,士载将军还能把我怎样。”

    丁锐据理力争:“将军,安广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吧,有它在我们手里,东吴要想收复交州就不可能,现在安广民心依附,我军不但拥有龙骧两千,还有两千新兵正在加紧训练,不日即可成军,而且府库内各种辎重补给足备,就算是东吴来个两三万人,谨守城池还是没有问题的,轻易的放弃安广,不但士载将军的大计落空,还使得第二师落下了不战而逃的恶名,末将以为万万不可。”

    阎宇大怒,噌的一声拔出宝剑喝道:“小子,我看你活的不耐烦了,来人呢,把丁锐拿下。”

    三个团长急忙劝阻道:“将军息怒,丁锐也是出于战局的考虑以及维护第二师的名声才顶撞了将军,恕罪恕罪。”

    阎宇看在眼底,心中充满了自豪感,nnd,这三个团长一向不怎么搭理我,今天这样哀求,老子我还得再抖抖威风,让你们都知道知道,今后这第二师就是老子的天下。

    “都给我退下,你们开口马宇闭口马宇的,第二师没有了马宇就不活了吗。”

    一团长愤愤的说道:“阎将军,师长尸骨未寒,还请你言语中尊重些,我们跟随师长多年,这份感情一般人体会不到。”

    阎宇看着一团长不平的眼神,不由得怒极而笑:“嘿嘿,马宇在你们眼里尊贵,但在我眼里不过是一军中小卒,他活着我这么说,他死了我还这么说,本将哪有闲心体会你们这份感情,浪费我的时间。”

    一团长胸口起伏:“阎宇,马宇将军能够成为一师之长,靠的是自己一刀一枪的战功积累,你能做到副师长的位置,不过是仰仗着皇亲的地位,去年大比之时大汉四小虎中可有你的位置。”

    阎宇眼神阴厉,脖颈处的青筋根根暴露,大喝一声手中的宝剑劈向了一团长,众人大惊中,一片血光四射而出。

    一团长软软的倒地,阎宇忿忿不平的回剑入匣,指着地上的尸身狞笑道:“顶撞上官,这就是下场。”

    两位团长凄厉的扑到地上,不停的晃动一团长的尸身,二团长站起身来质问道:“阎宇,一团长守战平山立下赫赫战功,你却因为言语不和斩杀了他,大汉律法不因言获罪,你-------”

    阎宇不屑地说道:“杀都杀了,你们又能怎样------”

    “偿命!”丁锐阴冷的声音响起,同时响起的还有利刃出鞘的声音。

    阎宇惊怒交加,想要再次擎出宝剑,丁锐的剑锋凌空而至,一支紧握剑柄的手臂飞落地上,随之而来的是阎宇惨嚎的叫声。

    丁锐回手又是一剑,惨嚎声戛然而止,两位团长看着眼前的异变,不禁目瞪口呆。

    “丁锐,你闯大祸了,这阎宇可是淑妃娘娘的弟弟,这么给杀了这可如何是好。”

    “丁锐,赶紧逃吧,我们就当啥都不知道,你还是保命要紧。”

    丁锐擦拭了剑身的鲜血插回剑鞘,拱手抱拳说道:“多谢两位将军好意,丁锐敢于杀人,就敢于承担。来日回到成都,丁锐自会接受大汉律法的惩戒。如今大敌当前,师长生前承担的任务需要我等来完成,大军不可一日无主,两位团长跟随师长多年,谁来主持安广的防御大任。”

    两位团长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感到异常的振奋。Nnd,什么都不管了,先完成师长的遗命,其他的以后再说。

    今天的事情说明了一件事情,这个丁锐虽然军阶不如咱们,但今天表现出来的这种杀伐果断的凛冽,比咱们俩有过之无不及,第二师由他统领说不定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两人对望了一眼,同时拱手施礼道:“丁将军,第二师就由你来统领,我们二人没有异议。”这段记载刘山认为至少有个疑点,打仗不是演习,大家分成红蓝两军,红的这边万炮齐鸣,大家一拥而上占领山头,拔掉蓝色的旗子,插上红色的旗子,大功告成。

    这样的演习你把时间精确到秒都不奇怪,可司马懿与公孙渊之间明显不是演习,他又是怎么确定那个时间表,又是怎么精确按照时间表来完成计划的呢。

    费祎看到陛下有点走神,急忙提醒道:“陛下,眼下已过春节,曹魏平辽应该已经开始厉兵秣马,臣以为诸位将军的建议可以考虑,万一毋丘俭得胜班师,这个机会就错过了。”

    蒋琬担忧的说道:“交州大战正酣,江东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万一交州僵持不下,咱们将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局,这是兵家大忌啊。”

    刘山点头道:“嗯,要是形成了两线作战的局面,大汉大事去矣。交州是现在的重中之重,必须全力的支持才行,至于北伐,须得交州的局面稳定才可实施。”

    费祎说道:“陛下,第三军已经开赴交州,现在应该已经与士载合兵一处,仅龙骧就有三万,除非江东倾全国之兵攻伐,不然交州的态势不会恶化。”

    刘山看了看群臣说道:“安平王应该快到建业了,朕给孙权送去个台阶,他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做。他那太子的事还没有最后确定,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还能有心思攻略交州么?”

    董允接口道:“陛下所言极是,东吴太子孙登一死,到现在还没有确立太子的人选。据可靠的线报,东吴丞相顾雍和大都督陆逊都已经明确表示支持立孙和为太子,而孙权本人则更属意孙霸,使得太子确立这件事一拖再拖,朝臣之心也有些混乱。”

    费祎提醒道:“陛下,那孙权也是一国之君,国事与家事还是分得清的。安广是交州的要冲,孙权一定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地方必将成为汉吴两国全力争夺的地方,士载战报说的清楚,只有在安广重创江东,才能换来交州四郡的安稳。”

    刘山确定道:“不错,告诉士载,朕的意图不再重复,怎么做由他自己决定。同时请公琰先生加快交州的机构组建进度,尤其是造船厂以及相关产业更要加快,等到收获了交州民众之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坚如磐石。”

    蒋琬费祎拱手应诺。

    刘山轻轻舒了一口气说道:“说完了江东,就再说说曹魏。辽东祸乱曹魏后方,给大汉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初士载的建议始终在朕的脑海里回想,如能一举而下秦地,兴复大汉就将不再遥不可及。”

    费祎附和道:“陛下,诸位将军的提议臣已然心动,深怕那毋丘俭平辽顺利,而士载那边还没有结果,如是这样甚是可惜。”

    刘山呵呵的笑了:“毋丘俭,水战或许凑合,平辽么嘿够他喝一壶的。”

    众人有点蒙,喝一壶只怕不是什么好词,陛下如此鄙夷的评价了毋丘俭,看来是不看好他的这次行动。

    荀桀突然拱手赞同道:“陛下圣明,臣附议。”

    刘山心中一惊,自己说出毋丘俭必败,那是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这个荀桀一向不是马屁精,今天附和朕的说法,一定是心中想清楚了。

    “哦,爱卿与朕不谋而合,详细的说来听听。”

    “陛下,曹魏猛将如云自不用说,但臣看来除了司马懿再无其他帅才。毋丘俭精于水战,屡屡挫败江东进犯,能力毋庸置疑,但也不过是临江水战之悍将,比之司马尚有差距。辽东苦寒之地沃野千里,公孙渊麾下数万精骑善于骑射,毋丘俭平辽是以短击长,焉有不败之理。”

    费祎说道:“曹魏虎豹骑也不是浪得虚名,此次毋丘俭前往必定有虎豹骑跟随,公孙渊的精骑只怕也难以占得便宜。”

    荀桀一拱手说道:“先生,如今的虎豹已非之前的虎豹了,那支纵横中原的虎豹骑已然消失,现在的这支只是继承了那个响亮的名字,十几年来的骄奢使得他们的战力下降的厉害。反观辽东士卒,大都是从小控弦驭马的游牧之人,稍加训练便是一支强兵,绝非曹魏虎豹可挡。对比士卒,曹魏已然不占优势,毋丘俭之与公孙渊,智谋也在伯仲之间,因此,熟悉地利的辽东之兵必然轻松取胜毋丘俭,除非他们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刘山轻轻鼓掌说道:“奉倩洞若观火,分析的很透彻,要这么看,曹魏如何动作对大汉最为有利呢。”

    荀桀拱手一揖道:“陛下,这个臣还没有想清楚,曹魏不用司马到底会用谁才能平定辽东呢。”

    刘山呵呵一笑道:“司马懿是曹魏的柱石,早晚曹叡还是要依赖他的,这是曹叡的大幸,却是曹魏的不幸。万一曹叡撒手归西,曹魏的大权必然落入此人的手中,至于曹家的那几个不成器的家伙,早晚都是司马家族的盘中餐,无一例外。”

    董允稍显无奈的说道:“曹叡正值壮年,只怕还不会这么早的西去,而司马懿已经老去,看来曹氏宗族的优势非常明显。”

    刘山摇着头说道:“千万不可小看了司马懿,为了家族的繁衍生息,他绝对不会束手就擒,朕一直觉得他近阶段的沉寂,是在处心积虑的操作一些事情,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荀桀大惊道:“陛下的意思是说,司马懿有可能弑君自保麽?”

    刘山也是一愣,仔细的想来,荀桀的判断似乎更接近事实真相。曹叡现在才三十多岁,作为皇帝也不可能饮食不良,怎么会在这样的年纪死去呢。而曹叡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他没有亲生儿子,这个就便于其他人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进而做出这样那样的事情。

    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曹叡这个帝王实在是有些精明,他又怎么可能不担心司马家族尾大不掉呢。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曹叡已经对他存有顾忌,对司马家族来说,现在已然处在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境地,因此,一个幼小听话的帝王将更符合司马家族的利益。

    不期然的,刘山说出了一句心里话:“我要是司马懿,现在会怎么做呢?”

    蒋琬等人都是沉默不语,刘山的这个问题你怎么接口都不合适,总不能说他司马懿弑君自保是正确的吧。

    刘山看着众人的表情,心中不禁苦笑了一番,然后振奋了下神情说道:“呵呵,朕有点走神了,不过奉倩的话倒是提醒了朕,咱们大汉要想北伐,单有士载平稳交州还不行,还必须帮着曹叡把司马懿整到十八层地域去,最起码也得等到司马懿开赴辽东才行。这个司马懿人品虽然不咋滴,但打仗确实是把好手。”

    董允狐疑的问道:“帮着曹叡整司马懿,臣以为可以放出司马懿不利于曹叡的言论,借曹睿之手杀之。”

    刘山把董允的问题回答了下,对付曹叡和司马懿用棒杀的手段不行,当年诸葛丞相也用过,不是没有成功么,现在情形比较适合捧杀,可以在洛阳宣传司马懿对曹叡多么多么忠心,对曹魏多么多么的感激涕零。

    蒋琬听到这个不禁赞叹了一声,陛下的这个捧杀使用在曹叡身上,说不定能得到奇效。

    费祎同时狐疑的问道:“陛下,万一捧杀之策不凑效,又如何得知司马懿必然开赴辽东呢。即使毋丘俭兵败,曹叡会重新启用司马懿么?”

    刘山肯定的说道:“一定会的。对曹魏来说,辽东是曹魏的后院,绝对不能失去控制,毋丘俭兵败也使得辽东士气大振,攻伐起来更加的困难。曹叡是个精明之主,他手下也不都是庸才,分析利弊之后,启用司马懿就是必然。呵呵,话说回来,万一曹魏平辽顺利,捧杀大计又没有成功,其实咱们也没有什么损失,大家都比司马懿年轻,大不了把他熬死后,咱们再兴复大汉嘛。”

    董允不禁哭笑不得的说道:“陛下,这个只能当做笑话说说,千万不能让他人知道,不然还不把咱们笑话死。呵呵,年轻就是要好些。”

    刘山突然想起一件事,郑重的说道:“休昭先生,说起年轻朕得多说两句,曹魏钟繇有个儿子叫钟会,你安排曹安详细的探听探听,朕可听说这个小子不简单,最可怕的是他比咱们都年轻。”

    众人一愣,同时爆发出一阵欢笑,董允擦拭了下眼角拱手道:“臣遵旨。”

    刘山嘿嘿的傻笑了两声道:“嗯,真没意思,朕说的可笑么,你看看你们笑的眼都看不到了。那个休昭先生,这个钟会你还真得好好的查查,朕说的不是笑话。”

    “呃------”

    刘山轻松的心态感染了众人,蒋琬等人离开皇城时的心情比来的时候舒畅了很多,众人互道尊重之后翩翩而去,只留下刘山静静的站在空旷的皇城里,仰望着星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