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三树是什么?”张小看和万里目两人异口同声出声问道。
“我曾经提到过,八门老诡无意中得到一本古本《山海经》,其中有一则如今通行本《山海经》没有的—巨龟赑屃(bìxì)驮仙山堵海眼的故事,这也是我们这此行动的前提。但也从侧面证明全本的《山海经》有些部分遗失,没有流传下来。特别经历了历史第一次大规模文化浩劫的洗礼,必定经过了一次人为的删减……”
“大规模文化浩劫?你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王美泽话还没说完,张小坎就忍不住插嘴道。
王美泽点点头,表示赞同,续道:“除此之外还有一处与现行通行本《山海经》最不同的地方。提到了通天三树,分别是建木,离木和若木。但奇怪的是:现在通行本《山海经》中把通天三树的描述,因其长在不同地方,分别散落三个章节中。其中建木的描述最为详尽,传说中的建木高万仞,可以通天。是沟通天地人神之间的通道,简单的说就是通天界,但其他两棵树只是粗略的一笔带过。”
“那你得到的古本《山海经》,有没有详细的提到过另外那两棵三树”万里目抢在张小坎前面追问道。
“有,还很详细。建木自不必说和通行本《山海经》描述基本相同。但其他两树描述的非常详细。但简单的说:若木通人界,而离木是通向鬼界的通道”王美泽说到最后,语气中竟带着一丝诡谲……
“你是说离木通向鬼门关……”张小坎微微发颤的声音,暴露了他内心的胆怯。
“按照书上字面意思可以这么理解”王美泽坦言道。
“不久之前,我们还在这个洞里经历一条和传说中描述非常相似的三途河,还有河中间的三角洲上有一棵以通天三树其中一棵的建木为原型的青铜树。而现在又出现古本《山海经》提到的通天三树,其中之一又是建木,我们遇到这些不是巧合那么简单吧”万里目总结道。
“等等,我们现在对于眼前的这截三合一柱是通天三树的判断,是基于地上的三根竹条上面的文字提示。我们姑且不论这三根竹条背后的作者留下它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从表面看,既然用雕刻做记号,为什么直接雕刻在这三合一柱子上,何必多此一举先雕刻在竹条上,再指向相应的柱子。难道是为了保护树木吗”张小坎想起一个问题,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因为寻常之物根本动不了这树分毫”撼天雷雄厚的声音猝不及防从三合一柱旁传来,话音刚落,一道寒光划破黑暗。
三人快步走到撼天雷身边,正看见他从柱上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三人眼睁睁的看着那刀痕,慢慢愈合,从有到无。张小坎脱口而出奇道:“这柱上的刀痕怎么瞬间消失了”
“古本《山海经》不同于通行本的通天三树散落三个不同章节,而是在同一个章节。三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缠绕在一起,立万仞之高而不倒,巨斧利刃而不摧。通天彻地,联通三界。”
“等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缠绕在一起,通天彻地……”这词儿好像在哪儿听过”张小坎眼睛一亮道:“对了,这好像和天柱用了同一套词儿!对了,你说古本关于通天三树的描述在同一章,《山海经》又是以地理位置来分章节的,三树又纠缠在一起,这通天三树到底长在哪儿?”
“不周山”王美泽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道。
“天柱也是在不周山之上,也正因为天柱的倒塌才出现天窟和海眼,这么说天柱就是通天三树!”张小坎惊道。
“这……”王美泽竟然罕见的语塞,显然让张小坎的话,激发了灵感。灵动的一对大眼睛来回摆动不停,脑中高速运转,思索着他的话。
张小坎看王美泽半天不搭话,知道她又在想事情,也不便打扰她的思路,自顾自的围着缠绕在一起的通天三树绕了一圈。才看到王美泽激动的神色似乎缓和许多,似乎她心里纠结的那个问题已有了答案。但张小坎没有纠结于那个疑问,换了一个话题道:“这里一目了然,没有别的路。可以往回走了。看来我们这洞算是走到尽头了”
“不对,这里一定还有别的路”王美泽说着环顾四周,语气肯定的道:“至少还有第四龟足洞才对”
两人正说着,突然一道强烈的金色光柱从两人身后猝不及防的射来,张小坎猛地一转身,正好迎着那道强烈的光线,忍不住抬手一挡,又向侧面一闪,这才避开那道光柱,顺着光柱的方向一看原来是万里目好像在远处摆弄什么东西,投出一道强烈的光柱。刚想出声抱怨。突然感觉左臂一紧,扭头一看原来是王美泽一直没有回头背对着他,专注的向通天三树望去,眼神里流露出吃惊的表情溢于言表。张小坎转身顺着王美泽的目光一看,这才发现光柱正好照在通天三树其中一根主干上,竟然照出一道幽深的光门,似乎通向一个神秘的未知领域。张小坎不禁心头一颤,这一幕,这道光门,似曾相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