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烛
作者:某小嚓
“妈,我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儿子以后努力工作,给您找个漂亮的儿媳妇孝顺您!”范安开心的和母亲在电话里描绘着自己未来的蓝图,这么多年,23岁的范安终于脱离了学生生涯,可以为家庭尽一份责任了。“我的儿子一定是最厉害的,真棒!”听着母亲的声音,范安突然有点想家,虽然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但此刻说出来的话却让范安感觉格外的开心,随即说到“妈,我明天入职体检,体检完就可以入职了,等儿子挣到钱带您出去旅游”母亲道:“行,我等着享儿子的福!”
次日,此刻的范安心如死灰,为什么老天要这么对待自己!一旁的护士小声交流道:“年纪轻轻便得了肝癌,真可惜啊!”
范安心如死灰,为什么平时一点感觉也没有就肝癌晚期了!这是老天对自己的戏弄吗?自己不敢告诉母亲,怕母亲为自己担心,既已如此那就多走走多看看吧!大学期间为给家里省钱自己从未旅游过,现在都这样了,出去走走也好,平静下来再考虑治疗的事情!于是,一张车票,一个人就来了布达拉宫,看着日光宫,听着阵阵佛音,范安的心开始平静下来,看着佛前烛光的火苗,饱经风霜,依旧不灭,自己思考是否能经得住命运的戏弄,就这样昏睡了过去.
“安儿,快醒醒,快醒醒,该读书了!”范安正梦见医生告诉自己拿错化验单了,就被一阵温柔的呼喊声叫醒了,睡意朦胧间看到一个身着青色麻衣,但却有着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子,正在温柔的看着自己。“安儿,快起来,今天第一天去夫子那求学,莫要迟了,娘好不容易求得夫子同意才收下你的”王舒月看着还没睡醒的儿子说到。迷迷糊糊看到一个身着青色麻衣,但却温婉贤淑,秀丽端庄很是美丽的女子,
范安再三确认自己没有做梦,一个猛子跳起来:“这是哪里,我不是在布达拉宫吗?你又是谁,怎么穿的这么古怪?我们是在拍戏?”范安一连三个问题。回答自己却是一个轻轻的巴掌,“你这傻孩子,睡一觉自己的娘都不认识了?休说胡话,快起床随娘去拜见夫子。”
范安当下看着自己的手,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小,再抬头看了看这屋子,不过一间茅草屋,自己老家的茅厕怕是都比这个房间坚固,“我,这是穿越了?看着眼前这个陌生人的服饰有点像电视里的唐朝穿着,莫非这是我到了唐朝?”范安心里不确定的想着,为了不让眼前的妇人看出端倪,起床去洗了脸,见夫人给自己接过来一根柳条,范安很是不解,妇人说到:“沾点青盐,洗洗牙,别去熏着夫子,傻孩子青盐可精贵着呢,要不是拜见夫子,娘都不舍的拿出来。”
看着水盆里一张稚嫩而陌生的脸,范安更加确定自己穿越了。心想那自己岂不是没有了癌症的威胁,想到这里变得格外轻松,但一想到自己的母亲,心情瞬间灰暗,情不自禁的说到:“我不在了,母亲怎么办呢?”这时,妇人笑说道:“傻孩子,就去蒙学而已,天天都能见着阿娘的”说罢,左手提着攒了许久不舍得吃的鸡蛋,右手带着范安出了门。
范安在路上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却又不敢问自己如今的“娘”怕露出破绽,等到母亲交了束脩走后,进了所谓的学堂,发现这里面的学生都比自己大一点,当然只是身体年龄了,自己可是一个寄居在八九岁幼童身体的二十多岁的成年人。
等到所有童子都落座后,夫子及其简单的自我介绍道:“老夫姓陈,你们唤我陈夫子即可,尔等初入学堂,老夫今日教你们千字文。”随即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成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学子们跟着念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成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就在其他稚童都停了下来等待夫子教剩下的部分时,范安一时口快:“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便顺口而出,这千字文还是自己大学临摹书法时用的范本,十分熟悉。
此时,周围的童子都看着范安,夫子饶有兴趣的问道:“你家中有人读书?”
范安此时犯难,自己也是刚穿越过来,哪里晓得家中这些事情,随即开口道:“小子听隔壁的一个哥哥这么读过,便记了下来,今日先生教我,一时嘴快就背了出来”
“背了出来?,这么说你已经能背诵这千字文了?”陈夫子问道
“小子也背不出多少,只是听他每日读到,自己纯属被影响”随即又将剩下的背了部分出来:云腾至雨,露结为霜,然后停了下来,心想这可不能背完了,万一现代的千字文和这个不知什么年代的千字文不一样怎么办。
陈夫子道:“汝,甚好,你可识字?;”
“我只会背,却不曾识字”
陈夫子心想:这才对嘛,要么你就成了神童,想这世道除了五姓七望那样的大族可以培养出神童之外,却不曾听寒门有神童出现,这些豪门士族占用了太多资源,要不是如此,当年自己早已是进士出身,如今就不会在这陇西成纪的西沟村教书为生了!
“夫子,夫子,您该教我们剩下的千字文了”,在一阵孩子们的呼喊声中陈夫子回过神来。“急什么,今天就教你们这些,等你们会写了再教剩下的。”随即用毛笔写这几个大字,给学生们轮流传换学习,陈夫子自己则在学堂里转着看着学生们识字写字竟然有种自豪感,“老夫虽不能进士及第入朝为官,但却能教这些孩子们启蒙,这也是在未大唐奉献自己的力量啊!”
大唐从不缺骁勇善战的猛士,尤其在这贞观初年,但由于这个时代的书籍资源大多掌握在士族手中,尤其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子弟几乎垄断了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出路,很不幸陈夫子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没有靠山,几乎断了做官的路。因此大唐真正缺的是可以一心为民的文臣,虽说当朝陛下李二慧眼识珠,选贤举能,但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能有几个见到当朝陛下的。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