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时歌舞 > 第三十七章 盛会背后的隐藏含义
    “哦?见过公子!”杨生转过头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少许笑容。

    咕噜姑娘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一下杨生与杨沁儿,然后轻轻的点着头,转身向着春风楼里走了进去。

    杨生松了口气,带着杨沁儿离开,他可不愿意留在这里,和这位‘姑娘家’有什么交集,在杨生的认知之中,这位姑娘家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招惹的。

    一个在北宋末年,动不动就要拔刀的人,要么是侠士,要么是亡命之徒,杨生还不至于和这人有什么交流。

    出了春风楼,一路回了素心书局。

    天边有阴云开始凝聚起来,仿佛一团漆黑的墨汁,挂在西侧的城墙上,压得人有些喘息不动。

    杨生站在书局二楼,看着远处欲来的暴雨,略作沉默。

    现在的时间已经接近入夏,降雨量也开始增多起来,如果放在后世的话,哪怕降雨量再多,只要调控及时的话,倒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但放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降雨量持续增加,对平民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公子在看什么?”杨沁儿放下了茶碗,有些迟疑的望着杨生。

    杨生回过头来,“没什么,无非是看看这天气,对了,你爹可有消息了没有?如果来了消息的话,让他这些日子暂且留在安肃军,免得赶上这场暴雨!”

    “来了消息,我娘说那边已经找了人,不过铺子的价格太贵,恐怕一时半会儿没法谈下来。我爹也是想要留在那边,看看有没有转还的余地!”杨沁儿如实回答,然后快步的走到了杨生的身侧,抓着二楼上的栏杆,目光向着街道上望去,“公子,你说这天会下暴雨么?”

    “说不好……”杨生摇着头,转身坐到了椅子上。

    因为天气的关系,所以书局的生意算不上好,这一上午都没什么人。

    杨生坐着无趣,想着下楼去走去,却看到远处来了人。

    一名身材高大的书生,离着很远的距离便看到了杨生,对着杨生拱了拱手,急忙进了书局。

    “杨兄,这日子过得可是滋润啊!”陈达的笑声,在楼下响起。

    杨生起身,急忙迎接。

    “哪里有什么滋润,不过是闲来无事罢了,陈兄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书局了?”

    陈达一脸的唏嘘,“陈某这些日子,可是没少来你这书局吧?你那《西厢记》竟然还有第五本,着实让人看着难受!”

    杨生笑了,对面这个书生心性豁达,倒也算是一位良友。

    据说这位陈达,在雄州城也算是小有名气,虽然文采不如李长陵,但是在诗词歌赋却很在行,而且对经义文章同样有所研究。今年的秋试,有很大部分人都看好陈达。

    “杨兄,这次过来是有事要询问的!”陈达坐在了杨生的对面,有些犹豫的思索了片刻,才询问道:“不知杨兄和春风楼的云大家,真的私定终身了?”

    杨生微怔,随即笑了,“哪里的事情?不过是机缘巧合,被人误解罢了,杨某和云大家按理说,也只是见过一面而已,怎能私定终身?”

    陈达愣了愣,感叹道:“杨兄,若非如此的话,今天早上为何要去春风楼?”

    杨生的眉头拧了起来,今天早上去春风楼,不过是提前将《西厢记》的结局送给云锦,却没想到这陈达竟然知道了?

    “杨兄,若是真的与云大家互生情愫,也无不可。但如果真的如你所说的一般,那万万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名声!”陈达说着,有些忧虑的说:“或许杨兄还有所不知,今天中午的时候,李长陵已经去了明月楼,说是要帮助明月楼的婉大家,争夺这次的端午花魁!”

    杨生有些诧异,“这……什么端午花魁?”

    “杨兄竟然不知道?”陈达愣住了,有些焦急的说:“据说这些日子,朝廷上会下来人,恰逢端午佳节,知州大人想在林园宴请这位大人,届时会有一场宴席……”

    杨生点点头,这个他倒是清楚的,不过却不知道这些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前些日子,春风楼的两位云大家找到了李长陵,想要求得一首新词,不过李长陵也是个落井下石的人!当场和云大家开出条件,想要替云大家赎身,可惜云大家当时拒绝了……”陈达压低声音说着,然后目光望着杨生,叹道:“这时间,又传出了您与云大家私定终身的事情,并且选择了《西厢记》,所以李长陵转身去了明月楼,支撑婉大家去了!”

    杨生有些明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李长陵见到云锦姑娘拒绝了他,索性便调转了枪头,帮助别人来争夺花魁。

    这李长陵的气量,竟然如此的浅薄?

    “杨兄,现在可知道了?”陈达看着杨生。

    杨生点点头,“花魁之争,其实也并无不可,不过是一场宴会,何必搞得这么名利?”

    “杨兄有所不知啊!”陈达感慨了片刻,轻声道:“其实这花魁之争,每年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观望,一来能够帮她们增加人气声望,二来可以让她们提高身价,其中还有着一种隐藏的含义在里面!”

    “什么隐藏的含义?”杨生诧异。

    陈达说:“这隐藏的含义,必然在幕后之人的身上。一首新词问世,大多受到瞩目,花魁们吟唱出来,为她们争夺了名望,又如何不是为才子们争夺名望?若是新词传遍天下,才子的名声必然受到瞩目,这也算是幕后才子们的暗中较量……”

    杨生恍然大悟,没想到还有这么一重意思。

    如果真的如同陈达说的一样,这件事情的背后,的确存在着一些让他意想不到的交锋。他原本也没多想什么,只是一开始的时候,想要将《西厢记》的名声,推到一个巅峰位置。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卷进了这件事情之中。

    “杨兄,李长陵去了明月楼,已经放出话来了,这次新词问世,必然夺了花魁的名头,让大家知道谁才是雄州第一才子……”陈达说着,面色严肃起来,“我观杨兄的文章,的确有出彩之处,而且《西厢记》中颇多巧词妙语,就是不知道杨兄在作词方面,有没有过人之处?”

    “这个还真的没有!”杨生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

    陈达一怔,“这可如何是好?李长陵已然下了战书,若是杨兄无法接战的话,到时候不但春风楼的云大家成了笑柄,而您也会成为嗤笑的对象!”

    杨生沉默了许久,却是洒然一笑,“无妨,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无非是需要一些手段而已!陈兄今日过来嘱咐,杨某不胜感激!”

    陈达叹了口气,“其实也并非嘱咐,而是钦佩与杨兄的文采,不想杨兄在刚有些才气的时候,便被李长陵打压的一蹶不振!”

    “这倒不会!”杨生摆着手,“对了,可知道端午盛会在何时举行?”

    “应该在三日之后,据说朝廷昨天已经来了人,现如今应该住在知州大人的府上……”陈达接过杨沁儿送上的茶碗。

    杨生点着头,心中有些思绪,若真是这样的话,三日之后恐怕还要被针对。

    杨生倒是不在意什么才名,他更在意的是云锦姑娘的名声,若是这次真的失败了的话,那只怕是日后再无花魁之说。而且雄州城的大街小巷,只怕也会在议论着她拒绝李长陵的事情,有眼无珠的说法,怕是逃脱不掉的。

    毕竟李长陵当中表白,被云大家当场婉拒,结果李长陵捧起了婉大家,而云锦姑娘的处境,或许会变得非常微妙一些。

    杨生与陈达交谈了少许,然后便送陈达离开。

    天空中的阴云彻底的笼罩下来,终是响起了一道雷鸣。

    大颗大颗的雨珠,从半空中落了下来,砸在窗棂上面,像是一颗颗破碎了的珍珠。

    “公子,真的那么凶险?”杨沁儿小声询问。

    杨生洒然一笑,摇着头,“哪有那么严重?不过影响上还是有的……”

    杨沁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公子有锦囊妙计么?”

    杨生莞尔一笑,“哪有什么锦囊妙计?见招拆招罢了!对了,你去挂上牌子,四天之后发售《西厢记》的第五本,也是完结本……”

    “嗯!”杨沁儿答应了一声,转身下了楼,很快的挂好了牌子。

    关于《西厢记》第五本的消息,在雄州城酝酿了起来,尤其是上面说了,第五本将是完结本,让众人的期待,一下子变得高涨了起来。

    临近晚上的时候,书局内迎来了一位小斯。

    这位小斯是王老夫子府上的,主要是过来送上了请柬,便转身离去了。

    杨生收了请柬,在想着,这场所谓的盛会,是不是要去参加一下?而这时,楼下又有人上来,是个白净的小丫鬟。

    “杨公子,奴婢是春风楼的碧儿,我家小姐让我和您说一下,她们已经开始排练《西厢记》,希望您能够过去稍稍指点一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