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时歌舞 > 第七十六章 粮价暴涨 下
    “又涨了?”杨生有些惊异,没想到这粮价又涨了。

    “涨了,现如今已经涨到十五贯一石,百姓们根本买不起啊!”

    杨生一颗心沉了下来,“城内所有的粮商都涨价了?”

    “都涨了!”张老实点着头。

    杨生的目光有些深邃,在院子中踱着步子,目光变得沉闷起来,“家里现在还有多少余粮?”

    “这几天城内城外的舍粥,已经少了一百多石,而且每天灾民的人数都在上涨,长此以往的话,要不了几天的时间,咱们只怕就没了余粮了!”张老实有些忧心。

    “家里还有多少钱?”杨生沉吟着问道。

    张老实有些胆怯的抬起头,小声说:“没了!家里只剩下几贯钱了!”

    杨生的眉头蹙了起来,心底有些轻叹。

    几贯钱!

    这些日子的花销太大,让杨生也有些措手不及,没想到只剩下了几贯钱!而且粮食价格这么高,只怕不是好事!

    说实话,这些日子已经停了雨,灾情已经得以控制,倒也不会出现伤亡的事情。但是因为这场暴雨的关系,去年的冬粮几乎毁掉了大半,一般人家里根本没有余粮。各大粮商也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所以才会肆意的涨价。

    “先观察一段时间吧,若是再涨的话,你再和我说……”杨生摆着手,让张老实先行下去。

    张老实转身出了院子,目光却充满了忧虑。

    杨生沉着一张脸,听到屋子里再次传来郎朗的读书声,心头的阴云仿佛消散了许多。

    片刻之后,读书声停了下来。

    邱若兰一身书生装扮,从屋子里走了出来,眼神中似乎有些变幻。

    杨生抿嘴轻笑,没有开口多说什么。有些事情还需要邱若兰自己去想通,也需要邱若兰自己去做出决定。

    “若兰先生,明天还会来么?”张宝站在门口,眼巴巴的望着邱若兰。

    邱若兰的身子一僵,眼神中的挣扎更胜了几分。

    几个小孩子纷纷跑了出来,站在了张宝的身后,可怜巴巴的望着邱若兰。

    “会来!”邱若兰仿佛下了某种决定,鼓起勇气说了出来。

    杨生莞尔一笑,对着邱若兰点着头,心底非常的高兴。他对于这个年代的经史子集,杨生的了解不如邱若兰,而且这三天的时间,让这几个小家伙儿们,对邱若兰的好感直线上升。

    这就是杨生所说的亲和力!

    “耶!”张宝跳了起来,转身冲回了屋子。

    邱若兰明媚的笑了,与杨生对视了一眼之后,两人都是笑了。

    送走了邱若兰,杨生转身回了屋子,继续为这些孩子上课。

    这几天的时间,素心书局的《窦娥冤》已经上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随着《窦娥冤》第一本上线的,还有关于这场洪水的一些防灾抗洪讯息。

    这些东西和当初的《西厢记》最后一本,几乎是如出一辙。都是在一大张白纸上,写了很多关于防病防灾的偏方妙招,然后在这张纸的末尾,留下了《窦娥冤》的第一本。

    这部戏在出售之前,张大观便开始造势,所以出售的第一天便引起了小小的轰动。纸上那些关于防灾的妙招,也随着《窦娥冤》的第一本,第一时间散播到了雄州城内。

    杨生很乐于看到这一幕,至少在他内心的想法中,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第二天的时候,杨生还没有听到关于防洪手册的回应,便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粮价再次上涨!

    现如今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十九贯一石的地步,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张老实看着杨生,有些轻叹,“公子,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一些?一夜之间涨了四贯钱,只怕到今天晚上,要破了二十贯一石……”

    杨生有些凝重的站起了身子,目光闪烁起来。

    这件事情只怕并非那么简单,按理说暴雨已经停了三天的时间,灾情已经有所减缓,粮价怎么还会上涨的如此厉害?

    雄州城的确暴雨,但这不表示附近的几个州城都有洪水。

    粮价达到了这么高,这可绝对不是儿戏。

    “安肃军那边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杨生突然间的询问道。

    张老实愣了一下,没想到杨生竟然会询问这种事情,急忙说道:“安肃军那边原本是准备开业的,但是因为暴雨的关系,一直没有消息传过来,我也没过去……”

    “一直没有消息传过来……”杨生呢喃着,目光变得深邃了起来。

    安肃军与雄州的距离不远,按说前些日子暴雨,或许不会有消息传来,但现如今暴雨已经停了三天,怎么还没有消息传过来?

    “公子,要不我去安肃军看看……”张老实抬起头,试探着询问道。

    杨生蹙着眉头,轻声道:“只怕现在没人能够去安肃军了吧……”张老实愣了一下,“公子,您这是什么意思?”

    杨生目光闪烁了半天,才轻叹着:“你出去吧,暂时不必前往安肃军,不过倒是可以多打听一下粮价,若有消息及时的回来告诉我!”

    “好!”张老实点着头,转身走了。

    杨生在院子里踱着步子,眼神或多或少的有些迟疑。

    事情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只怕粮价还会高出许多,到了那个时候,雄州城可就不止是粮价的问题,恐怕面临的就是治安问题。

    因为一粒粮食而杀人,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什么律法和威慑,在人性面前什么都不是。

    临近傍晚,张老实回来了,脸上带着惊慌的跑进了杨生的屋子。

    “公子,大事不好了,粮价又涨了……”

    “又涨了?”杨生心头一震,“到底怎么回事,你慢慢的和我说!”

    “是路……是路都没了!”张老实跺着脚,脸上带着慌张,“雄州通往安肃军的路被冲毁了,连通往霸州的路也没了……”

    杨生心底一沉,目光闪烁的盯着他,“那水路呢?通往大名府的水路呢?”

    “水路……水路据说也断了!有人在水路上发现了沉船,据说是前些日子暴雨的时候,有人在夜里行船,在河上出了大事!”张老实跺脚的说。

    杨生神色一凛,脸色渐渐的沉了下来。

    “公子,咱们雄州这是被孤立起来了啊!难怪粮价涨的这么高……”张老实慌乱的看着杨生。

    杨生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压着嗓子说:“让老梁备车,我要去一趟王老府上!”

    张老实点着头的答应了,转身出了屋子。

    杨生换好了衣衫,带着杨沁儿出了屋子。老梁已经套上了车,正躬身站在一侧,脸上仍旧带着一抹傻笑。

    杨生上了车,便闭上了眼睛,脑子里一直在回想着这件事情。

    片刻之后,车厢一震。

    杨生睁开眼睛,在杨沁儿的掺扶下下了车。

    进了王老的院子,杨生看到王老夫子正站在院子里,双手背在了身后,望着墙外的风景,脸上带着一抹忧虑。

    “杨生来了?”王老夫子回过头,感慨的一笑。

    杨生走到近处,稍稍的拱了拱手,“王老,不知道您怎么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