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来到黄县已经半个月了,但是他还没有见到自己的仇人。
他原来不是叫这个名字的,他原来叫做彭百里,很多人都叫他彭大仙。
其他同伴都走了,他本来也要被带走的。
家主已经原谅了大家,不再追求这次的事情了。
但是,他没办法原谅自己。
二公子是他看着长大的。这个优秀的年轻人,注定是要在朝堂上,在战场上扬名的人。
现在的大金,需要这样的人啊。太需要了。
看看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卿家,这样的腐败的气息,已经充斥了整个金廷。
要是没有二公子这样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大金会灭国的!他曾经跟不少人谈论过这个沉重的话题。
可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发疯。
彭大仙是个读书人,他很清楚,自己没有发疯。
那时候,辽才几百万人,大宋可是几千万人啊!
大宋的将军、军队、武器、装备……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被辽国按着打啊。可是,他们就是这样被压制着,每年都要纳贡。
后来,女真人不堪辽人的压迫,立国。
再后来,女真人的大金,要去夺取辽人了地盘。
那时候,没人相信啊。大金才五百万人,大辽可是五几千万人啊!
然后,这一次,女真人真的争气了。大辽被灭国!后来,金国顺手还将大宋朝也灭了。
现在的宋,不过是居住蛮夷之地的南蛮罢了。大金才是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正统啊!
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切会继续下去,大金会继续拥有中原这片丰腴的土地,直到永远。
可是,他知道,危机已经来了。
现在的蒙古,那个草原部落,已经成立了汗国。他们的首领,用几年时间,就让原来分裂的草原统一了起来。
那个铁木真,现在叫做成吉思汗,已经开始进攻西夏了。
蒙古现在名义上,还是大金的属国。
人们都在这样安慰着自己。
可是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名义上。蒙古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攻打大金的另一个属国。
而金廷居然只是申斥一下。
他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蒙古不过四五百万人,撮尔小国,大金五千万人口……
辽国就是这样看待大金的啊!
这样下去,真的会灭国的……
二少爷为什么会来这个偏僻的黄县,他本来不用来的。
可是,这个行动太重要。他想出一分力。
如果行动成功了,他们将找到前朝萧太后一族的后人。
那意味着,他们将会找到辽国的“契丹宝藏”。那是辽国200年来积攒的龙兴之资。是辽国布下的暗子。
为这事,东辽的耶律留哥,西辽的耶律普速完,西夏人的齐王李遵顼,都派出他们的密探,四处寻访。
就连南宋的皇城司,也开始关心起这个事情来。
可是,那个低贱的乡民,赵振,不但破坏了这个行动,还杀死了二公子。
所以他没有走,宁愿被逐出家门,也要为二公子报仇。于是,他被逐出了家门。
现在,他叫做朱振,朱振者,诛振也。
朱振的样子跟彭大仙是不一样的,小小易容术还难不倒他。
现在他是一个算命先生,在百草堂对面摆了个摊子,也算小有名气,人称朱半仙。
每天早上,朱半仙都会在茶楼吃茶,然后悠悠的来到固定的位置坐下。
这个位置视野非常开阔,百草堂和街面的情况,都能看的很清楚。
现在他已经认识不少人了。左边不远是卖烧饼的古大,右边是卖酒水的邓哥,还有对面的张大姐,那是卖豆腐的。
古大有时候卖不完的炊饼,会拿去分给他,那邓哥也会有些酒水。
这时候,朱半仙就会凑个份子,买点猪头肉来。
三个男人就这样可以有一小段惬意的时光。
张大姐其实年岁不算大,她只要一收摊子,就会过来找朱半仙算命。
“朱大师,您帮我看看手相吧……”
“张姑娘这次还是算姻缘?”
“不,这次我算健康!”
“哦,让我看看……”
“您帮我看看我未来夫君的健康……”
……
如果不是心里有那样的仇恨在,彭先生其实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
虽然他知道,这样的生活不可能长久。
强敌环伺,朝纲腐败,民怨沸腾……现在这种小确幸,不过是镜花水月。
只要一点火星,一切就会烟消云散。
朱振有预感,今天大概又是没有收获的一天。
百草堂现在只有那个童子在守着。
童子并不会诊病,只能照着方子给人抓药。
还有不知道哪里进的一些药丸,用竹筒装着。有些事清热解毒的,有些是外感风寒的,还有止血消炎的,甚至还有防蛇驱蛇的。
这些药带在身上,很方便。哪里不舒服,就可以吃一点。
朱振都买了一些,要是有机会见到家主,他会把这些拿给家主。
行军打仗,要是军中都备一些这样的药品,战斗力都会提升不少。
孙大夫一直都没有出现,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已经离开了这里。
朱振都不相信。
孙大夫还活着,而且并没有离开。
这时一种直觉。
当他还是彭大仙的时候,这种直觉就帮助他自己,还有家主,躲过了很多危险。
他现在很清晰,孙大夫还会出现在百草堂。
而那个赵振也必然会再次出现在这里!
时间长了,人就会注意到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
就好像,那个总是躲在阴暗角落的乞丐。明明从来都不乞食,却总是精神不错。
虽然他总是装的病恹恹的,但是,每天都会一早就来,日头下山才走。
这种行为,就像士兵点卯一般。
不,应该说,是皇家亲军点卯,那些外族军,签军,根本就做不到这么守时!
而且,他也不是官府的密探。自己曾经试探过一下,对方毫无反应。
朱振猜测,最大可能,是杨安儿的义军安排在城里的探子。
朱振曾经把这个事情,用白纸写了字,包着石头扔进了县衙和巡查司。
不过,也就是泥牛入海。
这就是现在的官府,每个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想到二公子,那种意气风发,那种才华横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当然就会记起,那个可恶的赵振。
这时候,他会摸一下藏在算命摊子里的那个弩机。
看看天色,太阳已经偏西。
百草堂的童子还在忙碌着,那个叫做罗三的差役,过来买了点药。
张姑娘正想着走过去找朱振,发现古大已经在摊子边了。
没法子,她只好恨恨的白了古大一眼,收摊子,扬长而去。
古大今天的烧饼,还剩下几个。
邓哥的酒水,只剩下一些没太多酒味的甜醪糟,那渣子比水还多。
朱振乐呵呵的从摊子下面拿出了一包猪头肉,又拿出一个竹筒。
那个竹筒里装了一些水。
朱振把水倒入装着醪糟的酒坛子。
掺了水的醪糟,酒味更淡了些。
看着夕阳,聊着东家长,李家短的,三人似都有些醉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