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就住在玉泉新城的集体宿舍。
他很喜欢这个宿舍,虽然是四个人一起住。但是,这种高大宽敞的水泥砖房,连气味都透着整洁干净。跟自己之前住的茅草窝棚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蒲松来这里已经有一个月了,他现在是四十四号政工研修班第六期的学员。第六期是最新的一期。不过,听说第七期就要入校了,所以,很快他们也会有师弟师妹的。
蒲松很喜欢这一期的同学,他们有西夏的,有蒙古的,还有辽国的,也有汉人,甚至还有朝鲜人。
每天早上一早,他要起来跟其他学员一起,吃早餐,列队,跑操。跑操一开始是5里,后来就是十里,最近这几天,已经增加到二十里了。
听说三个月以后,就是背着四十斤的背包,跑五十里。
他本来就是个庄户人家,从小没少吃苦。那个时候要干活,还吃不饱。现在虽然也很累,但是能吃饱喝足,有菜有肉,所以他一点也不觉得苦。
上午跑完操,还有体能训练,什么引体向上,俯卧撑,还有加速跑,往返跑,爬绳爬竿什么的,项目很多。
这些项目,全都要算成绩,算积分的。
他听教官说,这些积分会决定他们的成绩,这成绩会决定他们的例银。
有了例银,那就是每个月固定的收入了。以后还可以在新城这边,还有龙口,黄县或者黄山馆那边买房子。成了家的,四十四号还会有买房补贴,总之就是很重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蒲松对于训练特别上心。他本身的身体素质,属于比较好的一类,所以成绩一直是这一期学员里拔尖的。
下午和晚上是文化课。这个蒲松就很纠结了,要学认字,还要写字,还要学算术,听说以后还要学治病,学木工……总之要学好多好多东西。
文化课对于他来说,难度就很大了。他以前根本没开过蒙。一下子要学这些东西,有点吃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课都会这样,他的语言课的成绩就不错。他是女真族人,所以除了本身就会汉话,再加上会说契丹话,所以,比起单纯只懂说汉话的那些学生,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他这个其实也就是普通,还有更厉害的。据说有个师兄,会说汉、蒙、金、辽、西夏、朝鲜语,而且还能学出口音来。他曾经找那个师兄说过话,结果他根本就觉得,这个人是从辽东那疙瘩出来的。
不过,没人知道这个师兄到底是哪里人,据说,这个是顶级的机密呢。而且,就算不是机密,蒲松也不会随便打听。有这样本事的人,通常后面的故事,都有更多的血泪和不堪。
蒲松他们放学后,也经常跟舍友一起聊天,大家都闹不明白,学了这些到底要干啥。
其实,他们这个四十四号,跟其他工坊、学堂都不一样。这个他们早就知道了。
也曾经问过教官和师兄们,但是每个人都是笑笑不说话。
其实,对于蒲松来说,这还真不是个事儿。他根本就没那么在意。
每天晚上的政治课,是他最喜欢的。
以前的日子苦,还不光是吃不饱、穿不暖,更多的是没有希望。
老爷,永远是老爷,他们天生就是贵族,就是人上人。自己就是贱民,是奴隶,一辈子就要被他们踩在脚底下。
这十多年来,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希望。
但是,到了这里,上了课,他才知道,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人,是可以活得更好的。就像在玉泉这里,不管是哪一族的,也不管什么贵族不贵族,只要是有贡献的工匠,有战功的战士,努力劳作的庄稼汉,他们都是让人尊重的。只要努力,就能让人看得起,就能过上好日子。
其他地方可没有这样的好日子,这个蒲端太清楚了。
这些都是家主带给大家的,没有家主,就没有新玉泉,没有新玉泉就没有新生活。
所以,他不需要知道这个学习班,这个四十四号到底要做什么。就算现在让他去造反,去干掉皇帝,他也会去。
前两天,他们还去参观了新的钢铁作坊。
这个作坊实在太大了,一眼望不到边,听张大匠说,这种规模的工坊,不叫工坊,叫做工厂。这里有好几千名匠人在这里炼钢、打铁。
这些钢铁,有些变成了刀剑,有些变成了铁锅、煤炉,有些成了火枪、火炮……
回来的路上,教官让大家想想,有什么心得,要写一篇思想汇报。
蒲松想来想去,觉得这些工匠很厉害,很伟大,但是,这么厉害的东西,那些贵族老爷一定会抢的!
其他人蒲松可能不清楚,但是那些奴隶主,那些贵族,蒲松太清楚了。只要他们看上的,不管是土地,钱财,宝物,还是女人,他们就会抢过来。
这样厉害的作坊,这样厉害的工匠,他们能不眼红?他们一定会派很多很多人来抢,抢回去给他们自己用。
就算他们抢不到,也肯定要毁掉的!
蒲松就亲眼见过,庄子上的大闺女,就是不想跟庄主上床,最后被活活打死。太惨了。
现在这些工坊和工匠,他们努力工作,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是,被那些人拿去了,就只会让老爷们过上好日子。
蒲松后来知道了一个词,叫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所以,蒲松就想,要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些呢?不过,他最后想了一晚上,还是没想到怎么办。于是,他最后写道:“……每日必苦练本领,待他日为家主效力,为玉泉效力,乃是吾之努力保卫玉泉之道路。”
……
“嗯,写得不错啊,这思想觉悟,很高嘛……”赵振一边吃着瓜子,说道:“他是女真人?”
“是,他的父亲是女真人,是奴隶,后来从辽东被迁到这边,找了一个汉人奴隶的女娃,生了他。他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就都死了,就剩他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扫荡行动之后,政工班就特招了他进来……类似这样的女真族的,四十四号有差不多三十多人……”
赵振点点头。其实,人和人本来就没那么大差异,不管是女真人,蒙古人,西夏人,汉人,都要吃饭,都要睡觉,都想成家,都想要传宗接代。
就像四十四号这里,蒙古、西夏、西辽、朝鲜,什么人都有。他们都是玉泉四十四号的一份子,将来也都是要深入敌后,为玉泉,或者很大程度上,是为他赵振,要出生入死的。
所以,这些差别,真很大吗?
恐怕,真正的差别,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大地主和佃农,官老爷和草民,这些,才是真正的差异。
不过,那些身居高位者,总会玩弄些手段,让下面的人,为了这些民族、宗教什么的目标,去争,去斗。想到这里,赵振不禁摇摇头,这些手法,即便在后世,一样很常见啊。
赵振又磕了几口瓜子,突然问了一句:“他原来叫什么名字?”
猴子满脸鄙夷的答道:“蒲察恒端啊,是你跟他说,恒端代表松树的意思,让人家叫蒲松,字松龄,怎么自己都忘记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