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地点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就在墨水河入海口的西岸附近。
那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良港,水深足够停泊几千料的大型海船。
地点选定后,赵振让建筑工程队的测绘人员,花了几天时间,弄了一份比较详细的测绘地图出来。
说起这个测绘,也算是赵振对这个时代的技术贡献之一。
古代的测绘基本是靠猜。毕竟土地那么大,总不可能用尺子一点一点的量吧。虽然也有记里鼓车这种测量路程的工具,但是,多用在仪仗的角度,少有民间的应用。
赵振一开始也是让木工仿制了几台记里鼓车,弄出了玉泉村周边的地图。虽说也总算是脱离了全凭感觉的测绘观念,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误差很大,让他感觉相当不爽。
所以,还是痛下决心,好好的推动一下测绘技术的进步,否则,自己就要一直忍受那种跟写意山水画差不了太多的地图。
可是,这个时代显然无法提供红外、激光这些测距技术啊,最多也就是光学测距。可是,就算是基于肉眼观察的光学测距,自己也没有透镜啊。
玻璃这个技能点,自己一直没有去点,这时候也怪不得人。其实,就算是点开了玻璃制造,从普通玻璃到光学玻璃透镜之间,已然有着巨大的技术和工艺鸿沟需要跨越。
没有透镜,可以说是大大限制了测距的精度和距离。但是,相对于记里鼓车和走路计步的方式,光学测距仪,怎么都可以让测绘的精度和距离提升几个数量级啊!
所以,赵振就根据自己记忆中的样子,整出了这个时代的无透镜纯肉眼光学测距仪。
这个仪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三脚架上面架一个圆筒。
只不过,这个圆筒的直径,长度都有严格的标准。
圆筒的两端并不一样。一端开了一个小孔,给测绘员用来单眼观察,而另一端则是大口径,上面用丝线纵横,形成网格,做成标尺。
为了知道距离,赵振让人制作了一些标板,上面写上标尺。再配合铅锤来确保垂直,这样一来,通过观察标尺在测距仪上的大小,就能得出相对准确的距离。
测绘队实地测量后的结果是,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测量3里左右的距离,误差不到1尺。
这个准确度就相当高了。
赵振还要求用一种比较精确的罗盘来记录方位,这样又进一步提升了测绘的准确度。
虽然看上去每次测量的进展不快,但是,这个时代的测绘要求也相对简单。所以,几天后,一副体现了13世纪最高测绘水平的,墨水河口附近地区的地图,就摆在了赵振营帐的桌面上。
“咱们的莱州榷场工程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水上工程,第二部分是码头和港口配套工程,第三部分是交易市场和生活区。”
“水上工程,就是要规划好航道,给进出港口的船舶清晰的指引……还要规划好船舶停靠的位置,下锚的锚地……这部分……嗯,李福,你来主抓。”
“……所需船只可以从周围的渔村征用,如果不够,你可以跑一趟龙口港,那边有咱们玉泉军自己的船队,你可以借两艘过来用……”
李福楞了一下,没想到赵振这么块就交给自己一个如此重要的工作。当下激动不已,拱手称是。
赵振知道这李福的能力不差,后世他可是率领不下,占领和管理板桥榷场好多年呢。现在一个水域的清理规划工作,应该难不倒他。
“码头和港口工程的话……牛叔,你看谁来负责比较好?”
“就让于水生来吧……他是龙口老于头的儿子,……龙口码头他也全部跟过一遍,建码头那是有经验的很……”
赵振点点头。
牛叔顿了顿,继续道:“岸边的堆场、仓库,这些规划,就让冯定来吧……他规划是一把好手……至于施工,没啥难度,可以安排一个有经验的工匠负责就行了……”
“好,大家没啥意见,那就按牛叔说的来安排……不过牛叔,这码头可是重要的位置,你一定要帮我盯好喽……”
“中!我可是咱玉泉建筑工程队的副队长,这次工程质量,我负责到底!”牛叔牛气冲天。
“交易市场和生活区的部分,规划就让孔之黎来负责,我也会参与……”
这个部分,当然是赵振最为关心,也是关系到以后,这一地区整体发展的核心环节,自己不亲自下手,恐怕是不行啊。
工程方面的规划和分工,算是弄好了。
赵振跟牛叔、杨妙真和牛力又一起合计了半天。这些明面上的工程固然很重要,但是要让工程顺利进行,还需要人、财、物的配合。
就目前来说,水泥、碎石、黄沙、木料、竹筋、砖头等等这些基本的建筑材料,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水泥作坊已经完成了选址,就在榷场工地的外围,靠近移风镇的一处地方。这里有水,旁边的小山上有粘土和石灰石。至于烧制水泥需要所需要的煤,则从玉泉运过来。
这种运输,初期可能会比较耗费人力,但是道路一旦修好,用重载马车来运输,效率立刻就能提升上去,成本会非常的低。
工坊的工期,预计也就是十五天左右就能完成。现在工程队里,好些都是熟手技工,进度自然不慢。
至于其他材料,碎石,大沽河、墨水河里都有大量的河沙,如果嫌不够,还可以从海边运来。
有了水泥和混凝土,无论是码头、港口工程,还是批发市场、居民生活区这些,进度都会非常快。
“牛叔,水泥路修的怎么样了?”赵振问道。
这条路可以说是榷场的生命线,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这条路,是一条从蓬莱出发、经黄县、玉泉、栖霞、莱西、莱阳、移风最后到达胶州湾的水泥路,从功能上看,称之为“高速公路”也不为过。
“玉泉到栖霞段已经完工了,”牛叔打开道路规划图,指着其中一段说道。
蓬莱到黄县,黄县到玉泉,这两段是之前已经修好的。玉泉到栖霞的这段,三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动工,现在也已经完成。
“栖霞到莱西,莱西到莱阳,已经动工有大半个月了,估计再有个把月,也就成了。现在准备开工的就是从莱阳到移风镇,以及从移风镇到港区,这两段。”
牛叔停了停,指着一个小点说道:“这两段最好等水泥工坊开工,要是从玉泉那边运水泥,人力耗费很大啊……”
赵振沉吟片刻道:“人力要是够用,还是争取同时开工吧……咱们还是要抢时间……”
牛叔点点头,转身准备下去找建筑工程队的工匠们商量。走到门口,又折返了回来:“家主,这沿路的巡检,怕是要加强,昨天有队员反映,咱们又丢了几件工具,随说不是什么太值钱的东西,但就怕开起工来,有人捣乱,误了进度。”
赵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牛叔这才出门而去。
赵振揉了揉额头,对着杨妙真和牛力道:“也该动手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