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斩金 > 第九十六章 招商 3
    盱眙榷场不能说不繁华,但是一些在登州已经问世多日的产品,在这里还是新鲜物。

    这倒不是说这里的人没听说过这些物件,关键是数量太少,价格太高,像他这样的基层官吏,一般是无缘享用的。

    杏花楼是盱眙当地最好的酒家,孔之黎他们就住在这里。

    好酒,好菜,再加上叫了几个姑娘来作陪,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个官吏姓宋,名叫宋达仁,平日里也就是负责检查引子凭证,宣教晓瑜之类的工作。在这里,也算是清水衙门,油水并不多。

    这时孔之黎他们可是希望能多了解一些信息,自然是吹捧到位,这位宋达仁也自然感觉舒服之极。

    这也就是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了。中国人很早就明白,人在清醒的时候,对于规则和界限是非常清晰的,不容易犯规。可是,一旦放松下来,那么说话办事,就会随意很多。

    酒能助兴,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酒能乱性。

    人一旦进入了这种放松而又兴奋的状态,自然是口无遮拦,啥都能讲。

    “……那些京中大佬,哪个不在咱这榷场安排了人啊……就说那个完颜山,那就是中都留守大人家的路子……那个郭威,老小子走到可是太后那边的路数……”

    “这些大佬们,都是朝中要员,自然是要守规矩的……”

    “狗屁……坏规矩坏的最厉害,就是他们!……就说那铜铁,那两家就是贩的最多,每次都说是毛皮……那一车车的毛皮下面,不知藏了多少铁器哩……”

    “有这种事情……”

    “宋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说是不能卖药材过来,结果还不是一车车的药材运过来……”

    ……

    这一晚,孔之黎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其中有两个信息最有价值,一个就是此处走私猖獗,只要能买通一些官兵,搭好路子,就能搞搞走私。另一个则是此处有很多南宋的间谍,当然,金朝的也不少,让自己小心应付,不要被利用了。

    不过,对于孔之黎他们如何接触南宋商人这个问题,宋达仁没有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

    但是,孔之黎细想了一下,又不再担心了。其实,这个盱眙榷场,乃是南宋政权设立的榷场。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榷场里的牙人,应该都是南宋官府派出的人。

    要说,这孔之黎也算是猜对了,那榷场之中的牙人,还真有不少是官府的间谍。据说,那些牙人基本上都要负责从金朝这边的商人嘴里套情报的,这个可以说是他们的任务之一。

    说来也容易理解,你这种垄断性的职业,获利颇丰,不为国家做点贡献,也说不过去不是?

    第二天一早,孔之黎就带着两个随从,背着些货物,前往榷场。

    进入榷场的时候,守门的官兵仔细查看了凭证,登记了货物,这才进入了榷场。

    所谓榷场,其实就是个大集市。这个集市规模颇大,四面还有围墙围着,进出门口都有官兵把守。

    榷场里面也有不少摊位,有一些长期在这里做交易的商家,会租下一个摊位来做生意。

    当然更多的就是类似孔之黎他们这种临时过来的做生意的行商了。

    一进门,就有一个眉眼堆笑的中年人走了过来,这人个子不高,白白净净,相貌颇为和善。

    “这位爷,从哪里来啊?我是这盱眙榷场的官牙,这是我的官凭铜印。”

    说着话,这个中年牙人,从腰间拿起一个有些发黑的铜质腰牌,只见一面写着:盱眙榷场监司秘制牙凭,反过来则是发放的日期和此人的姓名。

    看过后,孔之黎知道此人名叫马腾,在此担任牙人已经有八年。

    孔之黎将腰牌还给马腾,拱手道:“在下登州孔之黎,今天还要麻烦马牙人啊!”

    “客气客气,叫我老马就行。孔老板这是要发卖什么货?”

    孔之黎招招手,旁边随行的一个跟班走过来,从背上拿下一个包袱就要打开。

    那马腾连忙制止:“先别打开……”,只见他左右看了看,带着两人来到树荫下的一个石桌旁边。然后才示意打开包袱。

    包袱里是一些东珠、人参和貂皮。那马腾也是个识货的,一边看着,一边给出评价和定级。

    “……这东珠圆润饱满,珠色白皙,应是产自辽东之地,乃是上品……这人参应为高丽所产红参,乃是十年参,这根须略有不整,可定中品……这貂皮完整无孔,毛厚而均匀,是为上品……”

    孔之黎点点头,看来确实是个有经验的牙人。

    这个马腾一边品鉴,还不时用眼神向周围瞟一眼。

    孔之黎也偷偷望向同一方向,发现离自己不远处,有一个人背着包袱,却不找牙人,只是自顾自的整理货物。

    他想起昨天晚上那宋达仁的话,那么此人应该是金朝派来监视商人行踪的间谍。

    都不容易啊!

    那马腾又跟孔之黎聊了聊家常闲话,诸如天气如何、食物吃不吃的惯之类的话题,又讨论了一下孔之黎希望交换的物品。

    “不知孔老板想换些什么?这短时间的茶叶、香料、丝绸、瓷器价格都不错,我听说在山东那边应该也能有不错的销路……”

    “不知这香料产自哪里?品质如何?“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突然那马腾说道:“听说登州的盗匪猖獗,可有此事?“

    孔之黎一愣,偷偷瞄了旁边一眼,看到那人被一个牙人给支应开了,就道:“登莱之地,匪患已消……“

    那马腾眼中有些疑惑,道:“这么快吗?谁去镇压的?“

    “登州玉泉村团练使赵振赵大人,只用了三个月,就消除了登莱地区的匪患。对了,现在赵大人已经领了山东东路副都总管,统管登州、宁海州、莱州兵马……“

    那马腾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从团练使升官到副都总管,此人不简单啊……“

    “正是……“孔之黎看看左右,压低声音道:”听说此人要在胶州湾开设榷场,如果谁能介绍商人过去交易,可以提成一成……“

    “胶州湾榷场?是板桥镇吗?那边可早就被金国朝廷封禁了吧……“

    “不是板桥,是莱州榷场,在墨水河口……“

    马腾摇摇头:“太远了,商人无利不起早,去那么远,能有啥好处?还不如在这盱眙,岂不是更好?“

    孔之黎摇摇头:“老马,此言差矣……这盱眙榷场是在官府眼皮底下,这也不能交易,那也不行……那莱州榷场却是他赵振自家的产业……不要说这里这些寒酸物,就是高丽、日本的女子、铜铁之物、马匹战甲,那也是寻常……“

    马腾大惊:“可不能乱说,俺老马奉公守法,可不是那种人……“

    孔之黎嘿嘿一笑:“我老孔乃是代人传话,话传到了,我也该走了……你帮我弄些上好的香料、丝绸,差不多就行了……“

    马腾一脸惊异,让孔之黎坐在石桌边等着,自己跑去帮他撮合交易去了。

    当然,撮合交易只是表面,孔之黎看到他中间跑到一个身穿官服的白净男人那里,说了几句话。

    那个男人猛然看向孔之黎,而后交代了几句,扭头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马腾拿了一个包袱回来,里面是一些香料和丝绸。

    孔之黎看了,说没问题,就把自己的包袱较给马腾,拿了这个包袱准备离开。

    这时,马腾突然小声问了一句:“那赵大人需要交易何物?“

    孔之黎一听,这就是上道了,就说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粮食?“马腾又追问了一句。

    孔之黎点点头,招呼随从离开了。

    “多谢孔老板,明天再来啊!“马腾满脸堆笑,在后面大声的喊道。

    孔之黎没有回头,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