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找个大国抱大腿 > 第一章:灭国同盟会
    郊外,秋雨瑟瑟,一颗大树底下。

    躺在地上的姬行缓缓睁开双眼,映入眼前的是像伞一样撑开的大树枝叶,水珠时不时从上滴下,打在脸上。

    我不是死了吗?这水滴打在脸上怎么还有感觉?而且眼眶也被溅上些许水,有点刺痛。

    姬行想擦下眼睛,但感觉手被东西压着,动不了,抬头一看,发现一古装女子趴在自己胸前,身体压住了自己右手。

    此女竟是闭着眼睛,还在小声抽泣,眼角流着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虽然只能看见大半边脸,但也能看出她容貌十分娇美。

    穿越了?这女人难道是自己老婆?不,应该叫娘子!姬行欣喜若狂,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娘子,死得值!不由得身心荡漾起来,并激动不已。

    女人感觉到了姬行的反应,立即睁开了眼,看到姬行的贱样,也欣喜若狂起来:“活了!竟然活了......”

    姬行等女人平静下来后,高兴的问道:“你是我娘子?”

    “是你妹!”女人态度很不友好,并很惊奇的看着姬行。

    我草,这话古代也流行?姬行没有多想,而是问:“我是怎么死的?”

    “被雷劈的,死了半个多时辰,竟然还能活过来,害我伤心了大半天!”女人一脸的不可思议。

    这是何意?好像很不情愿自己活过来。

    ......

    两天后,姬行已彻底搞清楚,自己是穿越到了公元前375年的郑国,战国时期一个很弱小的国家。国君为郑康公,是个有理想之人,给四个儿子取名为:姬郑、姬国、姬必、姬行;连起来是:郑国必行。姬郑、姬必同为季王后所出,姬国为王夫人所出;姬行便是自己,为徐夫人所出,庶子,十八岁。

    其实,郑康公本为四个儿子取名:言出必行;只想好好的做个君子。哪知二十年前,国君哥哥残杀相国子阳,自己却又被子阳党羽干了。郑康公突然被拥戴为国君,便雄心大发,把老大老二的名字改了。

    姬行有点失望,那天趴在自己身上的女子,竟是同母妹妹姬灵,十六岁。当天两人去城郊玩,姬灵逼着自己上树掏鸟窝,突然被雷劈了,然后又下起了雨。

    不过,让姬行坐立不安的是,史书记载,郑国就在这年秋,被韩国通过一轮精彩的组合拳KO!三晋同盟会便是韩拉起灭郑的序幕,而父王几天后就要赴会。

    姬行现在心急如焚,心里想的是如何救国,好不容易投了个国胎,成了王子,哪能轻易失去!如果郑国被灭,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连性命也不一定能保住!

    但救国谈何容易,父王已对自己失望至极,也从不相信自己的话。

    这都怪以前的自己名声太差: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打架滋事、调戏妇女。纯属王室一害虫!

    直接和父王说韩国灭郑之事,他肯定不信。姬行决定改变策略,干脆去朝堂谏言,看是否能引起他人共鸣。

    ......

    郑国都城新郑,大殿之上。

    姬行极力劝阻:“父王,韩国此次举行同盟会,是个障眼法,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偷袭新郑,从而一举灭郑,父王千万莫要赴会。”

    郑康公很不以为然:“在韩烈侯、韩文侯时期,韩国便一直与郑国交好。且三晋联合攻打齐、宋等国所得之战利品,韩国每次皆分予郑国一份。此次会盟何来它意?”

    姬行继续劝道:“父王,此正是韩国用心阴毒之处,其都城原在北面,靠近魏、赵,为何东迁至阳翟?因阳翟与新郑相距才二百里,屯兵边境不被我们怀疑,发兵突袭一天可到。迁都与同盟会,皆是谋划好之事。”

    太子很是不解,这小子从不参与政事,今日如此极力表现,难道另有所图?于是说道:

    “韩国迁都已二十余年,与郑国交好也有二十余年,何来谋划之说?此次同盟会是韩文侯于去年提出,但其突亡。韩哀侯只是为了完成其遗愿,才继续举办,更谈不上早已谋划。”

    郑康公立即赞同:“太子所言极是,郑韩交好、韩国迁堵皆已历四代君王,从韩景侯起,经韩烈侯、韩文侯时期,现已是韩哀侯当政,若有所图,早已付诸行动,何必等到今日?”

    姬行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解释,父王也是始终不信,还会引来太子猜忌,不如弄点兵,便道:“父王,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你赴会期间,太子主领国政兼都城防务,压力太大。儿臣也想出份力,协助太子领兵守城?”

    太子心道:这小子果然原形毕露,想抢兵权。但没有直接反对,认为父王绝不会答应。

    郑康公果然不同意:“不可,你从未参与兵事,领军反而坏事。”

    姬行不死心,多少也要弄点,便继续请求:“父王,儿臣不需太多兵力,两千即可,只是想历练下自己而已。”

    郑康公认为两千兵力不会影响大局,难得儿子学好,让他历练下也好,正准备同意。

    太子却抢话道:“父王,四弟不知兵,多带无益,让其领五百即可。”

    太子也是怕父王会同意,但完全反对也不好,干脆让他少带点。

    郑康公果然赞同:“也好,公子行就带兵五百。”

    “谢父王!”姬行施礼,心道:五百就五百,也许能成事。

    郑康公接着宣道:“孤三天后亲率两万精兵赴会,上将军、公子必随行;国政军事皆由太子统领,相国辅佐。”

    “诺。”

    太子、相国、上将军、公子必四人领命。

    下朝时,太子突然走到姬行身边,不怀好意的笑道:“四弟,你莫不是缺钱,无法花天酒地,故来朝堂与我搅局。要不本宫借你些钱,你哪里好玩哪里待去。”

    姬行见太子这贱样就来气,便没好气的回道:“神气个屁,就你这点本事,若不是个嫡长子,狗屁不如。”

    太子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姬行:“你、你、你......”

    “你你不出来,我帮你你。”姬行直接抢话,然后很不客气的说:“你若不来奚落我,我还懒得骂你;你今后莫要在我面前人五人六的,我以前是懒得理你;你到时给我守好新郑,莫要让我瞧不起你;你...你不要走啊,我还要继续你。”

    这时旁边还有许多大臣,看到姬行这个样子,有些憋得满脸通红,但又不敢笑;有些却在摇头叹息:“唉,这公子行已无药可救,刚才见其朝堂谏言,还以为不像传言那般不堪。看来这秉性难改咯!”

    姬行听后,也不给这些人面子,问道:“尔等是否自认为很有素质?很有本事?”

    这些人也不服气:“是又如何?”

    姬行拍了拍手,然后笑道:“好,既然有本事,那各位是否敢与我赌一把,若韩军来攻,尔等便亲自上城杀敌。若不来,我给尔等当下人使。”

    “不可理喻。”这些人小声嘟囔,不想再惹姬行,立刻加快步伐走了。

    姬行也赶紧走了,找姬灵一起进宫见母亲,想让她们做好逃命准备。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