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找个大国抱大腿 > 第六五章:劝降
    第二天,楚王、韩王开始与公子行谈服装之事。

    姬行心道:你两不就想找借口留在新郑,我便给你们个机会。于是说道:“楚王、韩王,这服装一看便会,无甚好谈,不如谈谈整个丝绸生意。”

    楚王、韩王本也认为这衣服没什么好谈,只是个款式问题。见姬行另外提出交易,便点头道:“好,愿闻其详。”

    姬行立刻说道:“我以当前生产成本三分之一价格,向楚王、韩王供货,你们再加价向本国各地商户供货。而且我之丝绸质量,比你两国现有丝绸都好。”

    “不可能!”两王非常不信,认为这也太扯了。

    姬行没有解释,而是问道:“我打造的武器你们见过,是否高出楚韩两国一大截?”

    两王立刻点头认同。

    姬行接着说道:“我生产的丝绸你们也见过,便是我们比赛用服。”

    两王有点信了,这服装的用料确实不错!比市面卖的好。但又担心的问道:“如此操作虽能给国库带来很大收入,但也断了大量百姓生计。”

    姬行回道:“不然,现各国是人口稀少、劳力奇缺,而不是过剩。如此做法,许多百姓虽不能再以生产丝绸为生,但可解放出来,转而做其它事情。对你们两国来说,既充实了国库,又增加了劳动力,还降了低百姓消费成本。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两王非常认同姬行说法,但还是担心的问:“若我们在丝绸供应上过于依赖你,而你又突然停止供货,我两国岂不大乱?”

    姬行很认真的回道:“丝绸不是粮食,断一年也不会对国家、民生造成影响。何况你们也可重新组织百姓进行生产。”

    两王听后,觉得非常在理。于是和姬行认认真真的商谈了起来。

    ......

    一天后,魏王带着两万人马抵达大梁,三国联军开始商议进攻计划。

    虽然有四十五大军,但三王都不想攻城,最后一致同意:先劝降郑康公。

    魏王便派了使者进大梁城。

    魏国使者对郑康公说道:“大梁王,我魏赵宋三国四十五万联军,已包围大梁与黄池。你们毫无胜算,不如投降,以免将士作无谓牺牲。”

    魏王使者称呼郑康公为大梁王,也是魏王特别交代,这次战争要打着帮公子行统一郑国的旗号。既然尊公子行为郑王,郑康公便只能是大梁王。

    郑康公对这大梁王称呼也很是气愤,于是非常坚定回道:“宁死不降!”但又很好奇的问:“一个小小大梁,你等三国四十五万大军来攻,为何?”

    魏王使者继续找理由:“我三国是受郑王之托,帮其统一郑国。”

    子彦始终相信公子行不会这样做,这是三国的借口,便反问:“既是帮郑王统一郑国,那你三国联军撤退,我王直接带兵投降新郑,如何?”

    魏王使者未想到子彦如此问,一是语塞,想了想后回道:“郑王有交代,大梁王是其父,若带兵去投,不好处置。固尔等只能向我联军投降。”

    子彦立刻气愤的骂道:“尔等甚是无耻!想灭大梁,还嫁祸于公子行。”

    郑康公这时也彻底明白,此事与公子行毫无关系,便大声说道:“本王不降,尔等来攻便是!”

    魏王使者知道再说无趣,只得回去了。

    郑康公便问子彦:“上将军,三国联军不攻新郑,却一心要灭大梁,到底何意?”

    子彦回道:“王上,臣也猜不透。”

    郑康公突然叹道:“看来我们已中计,黄池城小,不利于防守,而我等却分兵去支援,此是三国故意而为。唉!更可惜的是,公子行临走前,只打造两千余把新式武器,不然死拼,也能对三国联军造成巨大伤亡。”

    子彦这时恍然大悟:“王上,此三国加上楚韩两国,定是见我军武器厉害,恐王上与行公子和好,强大起来。固想先灭我大梁八万将士,留下新郑几万士兵便不足为惧。

    五国留新郑不灭,定是各王心怀鬼胎,无形中形成默契。应是皆想取得行公子冶炼技术,好为己用。”

    郑康公也明白了:“上将军此言甚对!孤若与公子行联合,十几万将士皆用此等材质武器,对战五十万大军也不惧!”

    子彦现在很是后悔,自己若不一意迎合王上,也不至于此。

    郑康公也非常后悔,不该与公子行争权,若是两人合力一处,也不至于被人如此算计。不过心里又想:横竖是个死,不如与三国联军死拼到底!

    大梁城外,魏赵宋三王决定:既然不降,便先攻下黄池,再合围大梁。

    魏王调了五万军队去黄池,共三十万大军攻打黄池三万五千守军。大梁城外留十万宋军与五万魏军。

    ......

    第二天上午,黄池城外,三十万魏赵联军全面发起攻击。

    先是两万弓弩手,对黄池城进行近一个时辰的射杀。

    黄池城本就非常矮小,那能经得起如此密集射杀,一个时辰便伤亡了五千人。

    魏国最先攻打黄池城的五万大军,其实都带了攻城武器,只是一直未用。现都拉了出来,用投石器对城门一顿猛轰。

    不久,城门便被轰的摇摇欲坠。

    然后,三十魏赵联军从四面攻打城池,正面十二万人,两侧面与后面各六万人。

    城内守军现只剩三万,还得分兵据守。正面一万二千人,两侧面和后面各六千人。

    但魏赵联军除了正面猛攻以外,其它三面都是佯攻。目的是为了分散城内守军兵力,减少己方伤亡。

    黄池城正面,魏赵联军士兵通过云梯、绳索,争先奋勇的往城墙上爬。

    冲车也全力往城门冲撞。

    城内吴骁的三万守军,开始以为只有五万魏军攻打黄池,特赶来支援。其中有一万是骑兵,现根本不能发挥优势。

    但也只能顽强防守,虽然攻城的魏赵士兵,也被杀下去不少。但对方人太多,兵力对比是十比一。。

    所以吴骁的军队,连一个时辰也没坚持住,城门便被攻破。

    魏宋联军立刻冲进城内,又对吴骁的军队进行了一番厮杀。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