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找个大国抱大腿 > 第八八章:尔母婢也
    姬行很不屑的回道:“不信,有兴趣你便试试。你这般的大哥,本公子不伺候了,那些进贡的武器,本公子决定送于楚王。”

    姬行说完直接离开了。

    魏王气得浑身发抖,站在原地一直未动。

    姬行走的时候却在想:魏晴这次怎没来,难道在一心发展势力?

    ......

    郑军大营。

    子诗、姬灵、子彦三人,由于今日都威风了一把,心里非常高兴。

    郑康公却是心事重重,见姬行回来,忙问:“行儿,今日会上,你如此不给魏王面子,不怕其报复?”

    姬行回道:“不惧,我军现已初城,没个三五十万人,谁也别想攻下新郑。只是我郑国人口太少,兵力不足,不能对外扩张。

    我军本就十万人,与宋国一战,虽收了一万五千降兵,但损失也有五千以上,现总兵力还不到十一万。而新郑城至少须五万人长期坚守,因此即便对外扩张,打下地盘也无人守。”

    郑康公立刻自责起来:“若不是孤弄丢大梁八万将士,那便大不一样。”

    姬行劝道:“过去之事不要去想。”

    郑康公又问:“还有办法增兵否?”

    姬行摇头叹道:“征兵已不可能,郑国男丁被我大力征招后,已是非常缺乏,现该想办法增加人口。”

    子彦也叹道:“是啊!但想大量增加人口,没个二十年也办不到。”

    姬行又道:“等不了那么久,对外扩张的办法总是有的,但须慢慢想。”

    子诗立刻问道:“有何办法?又想靠三寸不烂之舌。”

    郑康公与子彦立刻走开了。

    ......

    魏王又叫来韩王,问道:“你今日为何投弃权票?”

    韩王直接回道:“我有求于公子行,情非得已。”

    魏王又不解的问道:“何事相求?”

    韩王不想得罪魏王,便如实相告:“有人刺杀我,我虽已作防范,但凶手却自尽,固还未查出幕后主使,而公子行却知内情。”

    魏王非常好奇的问道:“公子行是如何得知?”

    韩王也好奇的回道:“我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这刺杀我之事,也是公子行提前告知。”

    魏王竟问:“不是公子行自己搞鬼?”

    韩王坚定的回道:“无此必要,也绝不可能。此事是我去年攻打大梁时,公子行临时提醒,并说出了凶手名字。之后其从未去过阳翟,我也一直在暗中关注凶手,两人不可能有来往。”

    魏王又问:“你当时怎会信公子行之言?”

    韩王感慨道:“不得不信,我去年攻新郑之计划,如此周密,公子行皆一一提前预知。

    最不能理解的是,公子行在我攻大梁时,还提前告知:齐王田剡两个月内必被其弟田午所弑,然后田午自立为王。”

    “有这等奇事!”魏王于是感觉太神奇了!认为韩王不至于拿刺杀之事骗自己,便叹道:“我本想邀你围攻公子行,看来韩王绝不会同意了。”

    韩王回答的很干脆:“不瞒魏王,你现若对公子行不利,我也只能与你为敌。

    不过魏王听句劝,公子行这两万骑兵,若打野战,以一敌五也是轻松自如。整个士兵的武器、盔甲、头盔皆是上等材料。一月前攻打宋军时,恰如切瓜。”

    魏王听后又是气愤不已,这公子行与自己说,一月才能打造三百余把长剑。而这才半年时间,却让两万士兵全副武装。

    但心里又想:自己就当联合楚赵齐三国围攻公子行,韩王一定会帮其,再加上郑军的战力,确实难以成事。何况秦国与魏国是世仇,到时定会趁机攻打自己。

    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公子行若真投靠楚国,对魏国很是不利。拉拢过来吧,但其已不将自己放在眼里。何况现已闹翻,自己总不至于厚着脸皮去求好吧!

    ......

    当晚,宋王也去见了魏王,让其帮忙收回宋国失地。

    魏王却回道:“本王早已说定,不管宋郑两国之争。你好自为之,千万莫要去惹公子行,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

    宋王非常失落,也很想不通,昨日与会时,魏王被公子行故意难堪,竟然不思报复。

    宋王没办法,只能又去求楚王、齐王、赵王、韩王等人。

    楚王说:宋与楚相隔太远,想帮也插不上手。

    韩王说:韩国不是公子行对手,且接连被其打败。

    赵王说:赵国内乱才平定,本王还要忙着整顿余孽。

    齐王说:本王刚继位不久,国内局势还未稳。

    宋王非常失望的回去了,心里很是担心:此次和平会谈虽已达成共识,若公子行撕毁合约,前来攻打宋国,谁又能出来主持公道?

    ......

    第二天,周王又邀请各国君王进宫共聚,说是要一起聊聊,不谈国事。

    姬行心道:周王这是要作甚?还有什么好聊的。且自己才刚与魏王闹翻,正准备回国,现又要见面,多尴尬!

    姬行又想:周王又无多大利用价值,这时的人,已无周朝观念。自己想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根本聚拢不了人心,还会引来其它国家围攻。

    姬行从历史知识了解,这时的周王为周烈王,没有任何建树。

    不过也留下一样遗产,却是荼毒后世。《战国策》中记载一段故事:

    周烈王驾崩后,大多数诸侯国还是及时前来洛邑城凭吊,唯独齐国使臣晚来了许久。

    当时,也不知周王室掌握临时过渡事务的是哪位官员,竟然以齐使晚来之故,公开责骂齐国。

    齐国此时是齐威王初期,正当崛起,听说泱泱大齐居然被落魄的周王室责骂。齐王心中大怒,骂出了那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话:“叱嗟,尔母婢也!”。

    什么意思呢?用现在话说,就是:我艹,你妈个贱人!

    周烈王的葬礼,也因此成为天下笑话。而那句国骂,历经千年变化,最终融入民间,成为吵架必备。。

    周烈王若是泉下有知,定会以此为辱!周王室是倡导礼仪之邦,却被臣下辱骂至此,还因此给千年文化留下此等糟粕,实在是无礼。

    这也给几年后的继任者、周显王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