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黄巾刺三国 > 第三十四章 旅顺议事 二
    “好,盐田是我们目前的主要钱财来源。七兄要继续开辟更多的盐田。所需人力直接找宁儿要。”

    “诸位对盐田有什么疑问吗?”

    众人一起摇了摇头。

    “大姐,说说造船厂的事情!”

    “旅顺造船厂现在同时建造五只中型海船,船长六丈(14米),宽一丈五尺(3.5米),能载重600石,或载200余人。目前已造出三艘,现已下海。烟台造船厂能同时制造两条船,不过均为寻常小船,能载100到200石,或载50人左右。接下来我们将船只细分为战舰和商船,并开始研究制造。”

    “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旅顺能够拥有至少30艘中型海船。”

    “诸位有什么问题吗?”

    众人又是一起摇了摇头。

    “元鹰,说一下横海营的事情。”

    “横海营目前有两曲兵士400人,拥有三艘中型海船,小型海船20艘。横海营主要活动在青冀幽三州间的东海水域。”

    “从今日起,横海营扩军至两部,2000人。元鹰为正,五兄为副。所需兵甲钱财,由宁儿提供。”

    众人都是心头一动,这是要有大动作的节奏。

    “元庆,你的黄巾力士营以后更名大连营,扩军一部,1000人,所需兵甲由宁儿提供。”

    “元福你的护卫营更名白狼卫,扩军100人,元绍为副,所需兵甲由宁儿提供。”

    “宁儿,从今天起,你就是大管家了,所有的钱粮兵甲丹药都由你来掌控出入。”

    “三兄,你调回旅顺掌控所有民屯事宜。”

    “二姐,学堂以后由你掌管!”

    “大姐,所有工匠营都由你掌管,尽快开始炼制兵甲。”

    “七兄、严双,以后对外商业以七兄为首,严双为副。尽快修海上建市场。”

    “诸位可有什么补充?”

    “十三,短时间我们的兵器和甲衣供给不上扩军所需。”大姐提醒道。

    对于此事,张志已经成竹在胸。

    “这次的扩军所需兵器和甲衣,我从安市带回来了三成。剩下的就交由元鹰自己解决吧!我只有一个要求,尽量离青州远点。”

    张志没有说透,但管统却是明白了该怎么解决了。

    “诺!”

    管统精神一阵,两个月没有劫掠,不知道那些豪族是否还记得他。

    “少主,大连营的也需要自己解决吗?”管亥目露精光,显然也是知道了该怎么办。

    “你可以和你兄长商议一下如何协作取兵甲。”

    “诺!”

    这也是张志的一个尝试,陆军如何与海军配合作业。

    “十三,我负责民屯。还需要流民吗?”张存面带期望。

    “需要,我们接下来会需要更多的流民,旅顺港这边大的平原几乎没有,但是沿着小丘陵和河流下游分布着大量的小块平地,这些土地都可以耕种。现在岛上的民户才不到万人,我们有很大的空缺。”

    说道这里,张志若有所思转向大姐,“把匠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打造农用的农具和家用的家具;另一部分全力打造兵甲。”

    “诺!”

    “接下来各位负责人为各自负责的事务做一个具体的规划,然后提交过来。”

    “诺!”

    “散会吧!”

    众人走后,此地只剩下张志和张宁。

    “郎君,一下子扩军这么多,我们的钱财够用吗!”张宁担心的问道。

    作为张氏的大管家,她最清楚现在家中的钱财有多么的紧张。若不是张志这次回来带回了2000万钱,张氏就会入不敷出了。而今又扩军这么多,对张氏更是雪上加霜。

    “我知道宁儿的担心,养一个兵士,包括兵器,甲衣,弓弩,粮食,食盐,还有冬夏两季衣服等等,一年差不多需要一万钱。这还是最基本的军队需求,若是培养强军就需要提供三天到五天一顿的肉食,铁质的甲衣,上好的兵器等等这样加起来就是一万六千钱左右。若是骑兵,那就更多了,差不多是普通兵士的五倍。”

    说到这里张志心里也有些崩溃了,辛苦贩卖食盐的钱财所得都不一定能支撑的主。

    “扩军后我们拥有3500人的军队。水军2000人所需相对步兵较少,每个兵士一年也需要12000钱,加起来就是2400万钱;剩下的除白狼营的步兵1400人,管亥的大连营当为精兵,一年需要1600万钱;黄县和牟平两营共400人,一年需要400万钱;周仓的白狼营100人均为精锐骑兵,需要500万钱。所有的共计4900万钱。”

    张宁捂住小嘴已经有些发不出声了。这还只是3500人,以后还会扩军,花费将更多。

    “郎君,贩卖食盐一个月虽然有5000万左右的收入,但那些钱财大都需要购买粮食安置流民。不管老弱壮幼平均每人一年需要15石粮食。接下来郎君还要大量接受流民,这些流民虽然能赶种冬麦,但在明年六月之前,只能由我们提供粮食。”

    张宁看了看张志有些变色的脸,继续说道:“晒盐只能入冬之前进行,我们只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晒盐,入冬后虽然可以继续加工雪花盐,但冬季道路难行,销量不会太多。如此就算七兄加紧时间扩建盐田,今年的收入也不会超过3亿钱。”

    “唉!”

    张志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若是接受一万流民一年花费就需要15万石粮食,若是五万甚至十万呢,所需甚剧。张氏支撑不下来。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停下来,时间是不会等人的。

    张志咬了咬牙,尽量柔和说道:“宁儿,今年我们要接受十万流民。而且还要尽快接受,赶种冬麦。至于所缺的1亿钱,我来想办法。”

    张宁惊讶的看着已经咬牙切齿的张志。她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获得这么多钱,不过有些事,张宁还是决定尽早说出来。

    “郎君,你似乎忘记了匠营的消耗,还有药物的消耗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药丸也是价值不菲。”

    “操!”

    张志直接爆了粗口,张志一直觉得有些地方没有考虑到,但是又想不起。

    张志强忍着郁闷之色,微笑着看着张宁,“放心吧,不就是几千万钱吗?”

    “郎君辛苦你了!”张宁紧紧抱住张志,她现在也只有如此安慰张志了。

    “我这是又一次体会了创业的艰难啊!”

    调整好心情,张志迈步走出议事厅。脸上重新挂起以往自信的笑容,他是众人的主心骨。只要张志还没有彻底崩溃,他的信心就是众人的信心。

    回到家中,张志考虑着是否该启动“英雄酒”计划了。张志不懂得酿酒,但他知道后世的蒸馏酒比此时的酒度数高多了。之前在张家村时,张志就尝试的用此时的普通酒进行蒸馏提纯,后来得到的酒还是很不错的。

    “元福,去请严双过来。”

    此事适合严双负责,避免再次和雪花盐联系到一起。

    “少主,找双来是否有事吩咐。”严胖子一路小跑,精神抖擞。

    自从严胖子来到大连以后,整个人变得更加的神气了,用句俗话——心里有盼头了。

    “严家小娘子在学堂那边很不错……”

    张志正要继续说话,就听到了严胖子欣喜的声音。

    “少主能看上小女是她的荣幸……”

    “停,停,停!你胡说八道什么?我是想替几位兄长问问严家小娘子是否已许配了人家?”张志无奈看着这严胖子,他居然想当自己的外舅,野心不小。

    严双脸上略微有些失落,若是女儿能跟了少主,那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过若是少主的兄弟也不错。不过挑哪个呢,安市的太远不做考虑。大连这边的张七郎张言,不过他是自己的直接上司啊,不妥。那就张三郎吧,起码管着流民。

    不过保险起见,严双决定先问问。

    “少主几位兄长都未娶妻?”

    “嗯,不过安市那边就不要考虑了,严胖子你看上哪位兄长了!”

    “张存如何?”

    “可以,之后我大姐会去商量此事。”张志脸上带着笑容,不管哪位兄长都可。

    “好了,我们说正事!”

    严胖子挺直身体,倾耳等待。

    “你也知道,我曾经拿出一种烈酒。”

    严胖子点了点头,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严胖子非常清楚那种烈酒在北方的价值。

    “其实那酒只是我用普通酒提取出来的。”

    看到严胖子眼睛都快掉出来了,张志继续说道:“我想你来负责此事,你看如何?”

    “真的?”

    张志略微点了点头。

    严胖子激动的挥了挥手,“请少主放心,我一定做好此事。”

    对于严胖子的商业才华,张志还是认可的。

    “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需要你尽快能得到五百坛酒。”

    “属下明白!”

    “这些酒是要送给皇帝的,你明白该怎么做了吧?”

    “知道了,酒坛要小而精,包装要奢华有内涵。”

    “嗯,不错!谈到商和钱,你的反应永远是快人一等。”

    果然适合的人也要待在适合的地方才行。

    “这个你拿着。”张志递给严胖子一条帛。

    “滚滚黄河东逝水,英雄一去不复返!”严胖子不断的呢喃着。

    突然严胖子惊叫道:“少主,这主意真是绝了,这酒的名字不会就叫“英雄酒”吧!”

    “我靠,这反应!若是在现代,妥妥的一个亿万富翁啊!”

    张志挥了挥手,不想再搭理严胖子。

    严胖子也不在乎,屁颠屁颠的小跑了出去。

    看着严胖子的身影,张志想到了董卓,那可也是个大胖子,张志不得不感叹:“果然不能小看任何一个胖子!”

    就是不知道皇帝宏这个大胖子能不能小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