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黄巾刺三国 > 第九十八章 三韩之战 二十二
    “大王,不好了,崔涯投敌了!”

    魏率善衣冠零落,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实在是信息量太大,他有些顶不住了。

    谁能想到崔涯会投敌,谁又敢这么想。崔涯可是国王的心腹,三千王城军的首领,安邪国的砥柱。那可是安邪国国王之下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他投敌能换来什么,权利?金钱?

    魏率善完全不明白崔涯为什么会投敌,可是他又是亲眼看着崔涯跟在贼人身后击溃了他好不容易组建的两千军队。

    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魏率善知道王城已经守不住了,想要活命就要赶紧逃跑。不过想到国王对他的恩遇,魏率善决定通知国王一声,也算报答了知遇之恩了。

    国王拍案而起,眉头紧皱,厉声说道:“魏率善,本王知你和崔将军一直不和,可你也不能在如此生死存亡之时诬陷于他。你想置我于死地吗?”

    在坐众臣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魏率善这是早有前科,他们只当看场笑话,崔涯怎么可能投敌,这是滑天下之大稽!魏率善这次也太夸张了

    魏率善气的满脸通红,难道他不知道生死存亡就在眼前,可他说的真话居然没有一个人信,真是不识好人心啊!

    魏率善面露悲哀,双膝跪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大王厚待臣十多年,臣无以为报,只能叩首换恩!大王保重吧,臣说的都是真话啊!”说罢,魏率善起身出了宫殿,急奔回家,他现在要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了。

    安邪国国王懵懵的看着魏率善离去,怎么感觉这次魏率善说的是真的,没有在演戏,难不成崔涯真的背叛了他!

    想到这里,国王使劲的摇了摇头,自嘲一笑,“崔将军怎么可能会投敌,这次魏率善演的真像。”随后喝了杯酒,看向众臣,“诸君觉得如何!”

    堂下臣子你看我,我看你,都感觉到了不对之处,不少人面色苍白,难不成崔将军真的投敌了,却是每人敢于回答国王。

    “哎呦!”

    一个臣子抱腹滚在地上一脸痛苦。

    “大王,臣定是吃坏了东西,想要如厕!”

    国王见状一愣,皱着眉头感到一阵晦气,摆摆手说道:“快去,快去!”

    其他臣子一看,瞬间懵逼当场,还有这种操作!

    “哎呦……”

    瞬间地上躺了四个抱腹之臣。

    “去吧,去吧!”

    国王忽然觉得自己腹部好像也有点难受,难道今天的食物有问题?

    “唉,幸好还有崔将军!”国王一阵感慨。

    “刚刚击溃的是哪里的军队,不像是奴隶军?”张志看向崔涯。

    “是古资弥冻国的军队,被裴将军斩杀的就是古资弥冻国的中郎将!”崔涯平声说道。

    “哦,看来古资弥冻国真的要完了!”张志微微一笑,古资弥冻国不过一个小国,这里来了两千人,国中就没人了。

    林将军之后,王城内再无抵挡,张志等人一路畅通无阻,穿过了宫门,进入宫中。

    安邪国国王醉眼朦胧,哈哈一笑,“崔将军,你这是得胜归来了吗?”

    崔涯双眼一红,哽咽难言,“大王,安邪国亡了!”

    安邪国国王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自言自语道:“怎么会亡了,有将军在,怎么会忘了呢?”说罢看向崔涯,“将军一定是骗我的对不对?”

    “带下去吧!”张志有些看不下去了,怪不得被金恒欺压了十多年。

    两名白狼营兵士迈步上前,强行搀扶着醉酒的安邪国国王,走了出去!

    “你们是谁?竟敢如此对我,崔将军还不斩了他们!”

    崔涯面色着急,“大人……”

    张志微微一笑,“不用担心,打完这一仗后,就放了他!”

    崔涯默然,只能如此。

    “元福,接下来王城就交给你了,我只有一个要求,让王城尽快安稳下来!”

    “诺,不过属下希望崔将军能过来帮忙!”周仓朗声说道。

    张志意味深长的看向崔涯。

    感受到张志的眼光,崔涯知道他必须要下最后的决心了,单膝跪地决然说道:“属下愿意为大人效劳!”

    “很好,去吧!”张志微微点头,崔涯还不算是太笨。

    “白狼营留下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一队到北城门外封锁住王城陷落的消息!必要时刻可以便宜行事,决不能让消息传到三国军队中!”张志厉声说道。

    “诺!”

    这应该是弁韩十二国的最后一战了,打完就可以回大连了!

    宇水入江口,三国船队首尾相接,帆樯如云,船上人影晃动,若隐若现,端是一幅百舸争流,气势如虹的画面。

    百船中心,桅杆高立,随风飘荡;顺流直下,乘风破浪。一座长约八丈,宽约两丈五尺的大船如同百船王者般威严屹立,任由风浪吹打,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船舱内,三国将军正在激烈讨论,争的面红耳赤。

    “两位,岸上的情况你们也是了解,各邑之中,但凡六尺以上的男丁都已经被安邪国国王招走了,只留下老弱妇孺。这说明什么?”古淳是国的孙将军手舞足蹈,神情激动的说道:“这说明安邪国兵力已经到了极限,这说明安邪国要完了,那我们还去干什么,难道去送死?”

    乐奴国的裴将军也是脸色愤然,“不错,你说的都对,但这正说明安邪国还在激烈抵抗,安邪国还没有灭亡,也许安邪国等的就是我们的援军。难道有了我们七千多人的救援,还赢不了?难道你对自己的军队这么没有信心?呵呵,我看你就是贪生怕死,胆小畏战!”

    孙将军拔剑而起,怒目直视,“你说什么,我怕死!我孙林活了四十四年,为古淳是国征战了二十五年,仅有的两个儿子也为国捐躯,你居然说我怕死!”说着,孙林双眼血丝弥漫,“我古淳是国的二郎岂会畏惧一战!”

    裴将军也是暗自后悔出口不逊,对于孙林,他很了解,年少求学时,甚至以之为目标。

    孙林虽然没有金恒和崔涯的名头大,但是孙林的威名是在二十五年的血战中,用敌人的尸骨和血肉铸就而成的。他铁血悍勇,他忠义无畏,他一个人撑起了古淳是国的脊梁。

    若不是有这么一位定海神针,古淳是国早被马韩灭了不知多少回了。

    若是平时遇到孙林,裴千宁愿执弟子礼以待,但他如今是乐奴国的将军,必须以乐奴国的利益为准。

    看到两人就要冲突起来,走马清马国的薛将军赶紧走到两人之间,拉住两人手臂,温和说道:“两位莫要着急,我们现在情报有限,是走还是战,不能一言而决,不如继续逆流沿宇水而上,多派些人手,获取更多的情报。”

    闻言,两人各自闷哼了一声,顺势坐了下来。

    其实两人都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争吵。

    若是安邪国还在激烈抵抗,那他们的七千余援军就是主导战场的胜负手,必然是放手一战。

    怕就怕安邪国已经灭了,或者已经无力抵抗了,那他们三国之间就有了分歧之处。

    孙林想撤军就是考虑到古淳是国地处小白山脉东边的山陵之中,地势复杂,易于防御。只要孙林守住了竹水,小白山脉以东地区,谁也别想轻易进入古淳是国。

    裴千则不然,乐奴国地处蟾津江下游,濒临南海,以前就是管统掳掠时的第一选择,深受海贼之害。所以只要有一丝胜利的希望,裴千都会奋力一战,不然三国分散后,乐奴国只会灭的更快。

    至于薛将军,作为走马清马国国王的王叔,魏率善的亲弟弟。他对敌人有着更深的了解。上次狗邪国来信时,他们兄弟就猜测到敌人可能非常强大,故而派遣了大量的探子北上获取情报。也就是在那时,他们才知道弁韩十二国已经亡了一半了,名不符实了。

    经过商讨,薛将军兄弟两个很悲哀的发现,敌人的胃口很大,想要一口吃掉整个弁韩,更重要的是敌人还有那个实力。两兄弟都意识到走马清马国可能走到了尽头。

    这次带兵出发前,薛将军两兄弟已经决定兵分两路。薛将军带着儿子出来征战,胜了一切如常,若是不能胜,就见机逃命马韩,不会再回走马清马国。而魏率善则在国内守着国王等待命运的审判。所以薛将军也是坚决主战的,只是他的脾气没有那么火爆而已。

    随着船队的逆流而上,派到西岸收集情报的探子也是不断的传回情报。

    “娘的,崔涯有负名将之名,明知道对方有水军,居然没有布防江水。”裴千听着收集到的情报,听得咬牙切齿,怒火中烧。

    孙林倒不觉得崔涯的布置有什么不对,不过五百人的水军,起不了大作用。最大的变故出在安邪国众人对贼人的战力和援军的估计不足,援军来的太快了,也太迅猛了。

    骑兵对于几人来说就是个陌生的名词,他们根本不了解骑兵能有什么威力。。

    “两位,从情报来看,崔涯带着两千王城军溃兵返回了王城,敌人大部分的兵力包括骑兵也追了上去。还有一直游弋在西岸的一千多的敌军也在向南进军。这都说明安邪国的抵抗还是很激烈的。”薛将军淡定的说道。

    孙林点点头,“安邪国很大可能还在激烈抵抗,不过你忽视了那五百水军,他们哪里去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