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1号楼那些事 > 二单元201 老大的悲剧
    如今,二孩政策正在放开,有能力的家庭都在琢磨着给家里添新丁。可是我们这一波人还在经历着独生子女时代的蹉跎岁月,而在我们这一代之前,又是另一番景象,七大姑、八大姨,亲戚多的有时候都认不过来,老一辈家里四五个孩子那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也听说以前那个年代是按人口分粮食,在那个艰苦卓绝的特定时代,许多家庭是为了多一口饭吃才多生孩子,具体没有考证过,但多听听老一辈人的讲述,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

    在那里年代里,有这么一个人,似乎也被历史赋予了特殊的身份,除了父母之外,他的权利和责任最大,这个人我们一般称呼为“老大”。古代先人以“伯”、“仲”、“叔”、“季”为兄弟起名,现今已经没那么讲究了,如果这家有四个孩子的话,一般总是称为“老大”、“二子”、“三儿”、“小四”,回头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这种叫法既感觉亲切又让家里孩子的排行特征显著,可后面不管有多大的数,最前面的,依然是那个“老大”。

    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以长为尊,以大为尊,家里面叫出的分量最重的同辈人,那就是“大哥”、“大姐”,亦或可以加上“大嫂”、“大姐夫”,说来道去,老大在家里是定海神针,一个大家族商量什么事,一般都是找大哥和大姐,很少听过找小弟和小妹的,所以说作为老大,确实挺威风的,可也同样挺辛苦的。老大就像一个家里第三根柱子,除了爸妈之外,老大就是家长,老大就是其他人的依靠。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尊称也多有体现。

    “大哥,你好!”

    “我求你了,大姐!”

    为什么都这么说呢?不就是因为这个“大”有分量嘛。当然每个家庭不一样,咱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老大窝囊,有的老大鸡贼,有的老大不靠谱,这些就另当别论了,总之在我们的心中,第一位的永远是老大,很多家庭逢年过节一聚,如果家里的双亲都驾鹤西游,那这个局必定是老大来主持,老大是家里的主心骨,第三根柱子嘛,如果老大不这样的话,那这个家族也基本上是一盘散沙了,有来没往的也就断了联系。

    我们这个年代是独生子女的天下,所以朋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朋友有个好处,什么呢?朋友觉得不可交,就可以绝交,亲戚觉得不可交,那他也还是亲戚,一脉相承血浓于水,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人文环境,也由此引发了不少的悲欢离合,就不多说了。

    单说这二单元201这户人家,原是老两口带带孙女,如今就剩下老头一个人了,估摸着大家也猜到了,老伴没了,可要说起他老伴的事来,小区里的人就没一个不恼火的,就连母亲听了以后也叹气,这不是自己作呢嘛!

    二单元201的老头姓赵,他的老伴姓郑,就像刚才说的那般,二位老人都是家里的老大,赵老头为人随和,郑老太太精明干练,老两口以前都是好单位,退休都有保障,一个是铁路退休职工,一个是中学退休教师,在那段岁月里,这样的家庭基本上没有多少压力,唯一不同的是两个人的家族境遇,赵老头的兄弟姐妹都通情达理,郑老太太的姐妹兄弟都心怀鬼胎,赵老头是大哥,下面的弟弟妹妹们都以他为尊,郑老太太是大姐,好吧,家里的事就都你来操心你来管吧,由此可以推断,“大嫂”和“大姐夫”的地位也大不相同。

    这么多年,忍不怕,就怕成了习惯。赵家有事,赵老头牵头,家里人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郑家有事,能帮郑老太太的只有一个人,那便是赵老头。听小区里的人议论,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郑家其他人没良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做大姐的一贯大包大揽,说白了,就是弟弟妹妹们被惯坏了。

    话说就是一年前,郑老太太病倒了,母亲还代表物业去慰问过。检查的结果出来以后,还真不乐观,赵老头茶饭不思,儿子儿媳也是愁眉苦脸,小孙女成了这个家里唯一的阳光。什么病呢?胰腺囊肿!有的朋友有所了解,胰腺上的病痛,那在疼痛程度里算是顶级的,所以那几日,经常能听到二单元201里传来的哀嚎,实在是忍不住啊!后来总算是联系好了最好的医院和大夫,手术经历了十一个小时,郑老太太的病灶被切除,听维修工廖师傅说,切下来的那块东西,相当于两个碗扣起来那么大,手术算是成功,人没多久也醒了。这些先不提,就说这十一个小时的手术,外面等待的都谁呀?赵老头、儿子儿媳、赵老头的弟弟和妹妹、赵老头的侄子和外甥,看出来没?就是没有一个姓郑的人!住院期间,郑老太太的同学朋友都从外地赶来看看,直到出院,郑家人的影子都没露过。

    出院回家养着吧,但郑老太太心里不踏实,为啥?还有个八十多的老母亲呢,只要做老大的不管,其他人根本连问都不问。老伴劝也不好使,儿子说也不管用,非得去伺候自己的老母亲,老母亲当然不知道郑老太太病了,倒也心安理得的认为这应该是老大的事。有时候赵家的人来看看大嫂,一听去伺候老母亲了,那气就不打一处来,郑家其他儿女都是干嘛吃的!

    半年之后,郑老太太又感觉不适,这一次检查也算是判了死刑,胰腺癌,已经扩散了,这半年里,一个本该休息的病人,甚至比平常还要辛苦,谁也劝不住,因为老母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后来两个人都住院了,同一家医院,一个在六层,一个在九层,郑老太太还惦记着楼上的老母亲,而楼上的老母亲却不知道郑老太太的病比她还要严重。就这样,郑家的兄弟姐妹也是偶尔才露个面,又没皮没脸的匆匆离去。

    三个月后,郑老太太走了,又过了一个月,她的老母亲也走了,而郑家的其他人却好像少了两个负担一样……。

    哎……怎么说呢,这就是一个老大的悲剧,没人认为你的羽翼是恩惠,有的只是索取和无情。我听他们议论到这里,心里也堵得慌,赵老头节哀顺变吧……

    血脉根相连,无情亦枉然!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