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鬼才王爷安天下 > 第二十一章 初识 二
    安宁村

    秋老虎一如往日般的欲择人而噬。

    这三日赵烨、刘质和杜平商议好“教材”内容后,便由着杜平和木匠李奇去刻制雕版。等雕版刻好后,统一分发教材就可以让“安宁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步入正轨了。

    这几日赵烨也遇到些麻烦事。比如刘质硬是要在“教科书”中加入忠君爱国、礼仪孝悌之言。比如屠夫杨寿身后跟着十三个孩子学杀猪。比如几乎所有孩子都藏食……。

    估摸着今日刘质和杜平应该不会来找自己之后,赵烨差人将自己抬出内院。

    赵烨和毛泉躲在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乘凉。这时有下人禀报,安宁村安定老伯来访。

    安定老伯还是之前的装扮,满头白发,倚着拐杖,不过这次手中提着的麻布袋子显得鼓囊多了。

    赵烨拱了拱手向着安老伯行礼之后开口“不知安老伯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安老伯面色有些为难,斟酌良久之后方才开口“初识小王爷就觉得小王爷并非高高在上之人……自初识之后就觉得小王爷平易近人……老汉归家之后将事情说于乡人,大家都夸小王人人儿好呢。大家都想着如有机会必定报答小王爷……如今听闻小王爷在别院中开了学堂,老头子是来打听这事的。”

    安老伯说得结结巴巴,不过赵烨还是听懂了安老伯所言之事。

    “哦!这事简单,老伯如有合适资质的孩童也可送来学堂进学。不过,外院这个学堂所学并不是四书五经,对以后出仕并无益补。”赵烨和颜的对答安老伯。

    安老伯显得无所谓的摆摆手说“无妨,无妨。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能有机会开开眼界也是好机会。就是不知道束脩几何。”

    赵烨无所谓的回答“不需束脩,不过安老伯需记得几件事。一、所有开销由王府承担。二、所学之事由王府规划。三、学业完结之后可以留在王府做事。”

    安老伯认真的听完赵烨说话之后眉头大皱“不知签的是死契还是活契。”

    安老伯说完后就可怜巴巴的望着赵烨。

    赵烨失笑“安老伯,这不是卖身契。之前也给老伯说了,这外院所学的都和仕途无关。您老将娃儿送来这里学了之后他应当是考不了进士,当不了官的。”

    示意毛泉给老伯端了一张小凳子又开口“因为在这进学可能会影响日后仕途,所以才是不收束脩。”

    安老伯又问“那小王爷这学的是啥呢?”

    赵烨哈哈一笑“哈哈,上午学书识字。剩下的时间学医术,学木匠,学兽医,学捕鱼,学庄稼把式。现在学的最多的是杀猪。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赵烨说完忍不住又笑出声来,毛泉憋得脸色都有些铁青了。

    说话间“铛……铛……铛……”敲锣声响起。

    锣声响起不久之后“代课老师刘质”从书堂中走了出来。书堂中一个个小脑袋也通过窗户朝赵烨这边窥视。

    见到此情此景赵烨对着书堂中的孩童招了招手。

    五十一个孩童团团将赵烨围住。

    赵烨一个个仔细打量着众孩童,而众人被赵烨看得都不敢言语。

    沉默半响后赵烨首先开口“可有什么事相对我说的。”

    众人诚惶诚恐之际有一圆头圆脑娃儿举手。

    赵烨微笑的问道“你姓氏名谁?有何事向我说?”

    小胖子也不胆怯“我姓贾,没名字。家里人喊我贾娃。”

    赵烨颇感惊奇“没名字这可不行,如你这般的可还有几人?”

    小胖子慌忙点头。

    赵烨微微思索说“这可不行,若不嫌弃我先暂时给你起个名吧。我看你机灵有余而沉稳不足。胆大而开朗,却应懂得谦逊内敛,以后且不可夸夸自诩。你姓贾,我便送你一个‘诩’字。望谨记。”

    贾诩,这名字挺好听的。

    “还有我……”

    “还有我……”

    这是啥情况!赵烨有些发愣。刚刚还一个个噤若寒蝉的,现在怎么争先恐后的举手了。

    “姓徐?那叫徐庶。”

    “姓吕?叫吕布”

    “你姓刘?叫刘备”

    ……

    “你姓黄……叫黄忠。记得以后要忠于心,忠于身……”。

    黄忠得了名字突然深深行礼“定当忠与王府,忠于烨世子。”

    听到这话后赵烨惊得满头冷汗。这可是古代啊!赐姓、赐名可是不是闹着玩的。

    看到人群中得意洋洋的贾诩,赵烨小脸一黑“贾诩,你过来。你如何进得学堂的,你家住何地,父母何人。”

    “回禀烨世子,小人就住王府中,我爷爷是贾管家……”

    “噗呲……”毛泉这次再也忍不住了。

    当众老者,孩童齐声欢笑之时,墙角有一白衣少女静立。

    吃过晚饭,赵烨准备去找寻刘质之时被萧淑堵住。

    萧淑认真帮赵烨搭配好全身服饰后说“你小舅来了,未时刚过到的,现在正在休息。先待他小憩一会儿,娘亲引你去见一见。”

    赵烨乖巧点头“小舅可是脾气不好。娘亲怎的这般谨小慎微。”

    “切勿多想,你大舅小舅都是这世间最最和蔼之人。只是待会儿你千万要记得,说话之时万万要注意分寸。”萧淑认真的对赵烨说。

    平时娘亲和自己说话并无这般谨慎。赵烨心想,今日可能是会有特殊。

    不待赵烨开口,萧淑接着说“你小舅还带了一位姐姐,她乃人王殿杨公后人,她的身世甚是凄苦。烨儿记得,宁可憋着,切勿多言。”

    萧淑还要叮嘱之时有下人来报,萧德已至客堂等候。

    萧淑挥手示意。身边侍从抬起赵烨所坐的软榻,侍女引着众人前往客堂。

    片刻,众人进了客堂。

    萧淑兄弟姐妹四人,分别为萧贤、萧淑、萧良、萧德。萧德身着淡绿色儒衫,额下蓄有半截青须。双眼烁烁泛光,其内黑白分明。特别是一双保寿眉与娘亲一模一样,双眉毛细柔黝黑,外形完整、眉尾有聚。

    见到萧淑行来,一双丹凤眼微微泛光,不等众人客套便将赵烨揽到怀里。

    “我的侄儿啊!”

    赵烨来不及回话,萧德又俯下身子捧起赵烨小脸。盯着赵烨双眸,萧德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转而握紧双拳,脸色凄苦、双目含泪。

    莫名的,赵烨觉得心中一阵温暖。

    “小舅。”说着话赵烨双手挽向萧德颈上。

    萧德脸色转喜,伸出双手,稍一用力便将赵烨抱起“这身子骨……”

    赵烨也不扭捏,等萧德将自己抱起后边软软的喊了声“小舅……”顺势指了堂中的一把藤椅。

    萧德略显不舍,萧淑开口“烨儿不得胡闹,你小舅旅途疲惫,快快下来。”

    萧德慢慢挪步,将赵烨放在堂中藤椅上,赵烨这才有机会打量堂中众人。

    对面坐着一位白衣女孩。及腰青丝未佩装饰,只用纱线缠扎。身体微微前曲而目视脚尖,缎鞋微露只余足尖点地。双手交叠置于膝前,神情淡漠。

    赵烨打量对方之时,她也抬头回视赵烨。

    一双瑞凤露剪水,愁眉微蹙落红碎。让赵烨觉得惊奇的是她右眼下方长有一颗淡淡的痣。

    这个位置,十年前身边最亲近之人,她也有一颗一模一样的痣。

    “可是素儿……?”萧淑的声音微微带着颤抖。

    “正是素儿,见过王妃。”白衣女孩起身施礼。

    萧淑疾步上前将女孩扶起。“你也是我孩儿,也是我孩儿……你该喊我‘小娘’才是……”

    话未完便喊赵烨“烨儿,这是你姐姐杨素,还不快快招呼。”

    自家姓赵,母亲姓萧,此女是为杨老太公后人姓杨……有点乱。

    赵烨谨记母亲之前叮嘱,并未多问。软软的喊了声“杨素姐姐。”

    母亲回头,脸色有些严肃“不可带名,喊姐姐便是。日后须得如亲生长姐一般对待。”

    赵烨急忙点头应诺。

    杨素神色略微有些不自然。

    萧淑蹲下身子,伸出双手捧着杨素小脸轻声细语“素儿……”。仰着头望着杨素小脸,转瞬间已经双目含泪。复又将杨素双手置与自己手心。

    “小娘”杨素迟疑的喊出了声。

    “哎~”

    赵烨在旁边看得心头微赌,忍不住开口“娘,之前你不是还特别高兴的吗?小舅和姐姐千里迢迢而来可不是为了看你伤心的。”

    “对,虽说你们娘十年没见,可也不必急于一时。”萧德在身后亦应和。“三姐,咱们这次前来可是准备常住的。”

    自觉失态,萧淑急忙起身。略显歉意的回应之后问“四弟此行可还有要事?”

    萧德随意找了条椅子坐下“上月初收到家书,父亲心急难耐欲前往云贵。还好,被我等劝住。这不,匆匆忙忙的喊我过来看看。”

    萧德喝了口茶又说“六月中旬收到二姐家书,素儿已及豆蔻之年,常年和二姐在峨眉山中清居,于身心不宜。原本爹爹准备将素儿接往扬州的,想着我过来云贵便顺道将素儿带着过来。”

    “扬州只有爹爹,素儿前往亦无趣。既然只为散心,那我且修书与爹爹,好让素儿多陪我几日。”萧淑说完又望向杨素。

    “烨儿在这招募了些人手,每日间倒也不乏市井趣味。若是素儿愿意,可与烨儿一起玩闹。”

    听母亲这么说,赵烨有些委屈的说“这不是玩闹的……。”

    看着赵烨憋屈的小脸萧淑轻笑“办了学舍却让孩童学些耕作、牧渔、桑蚕、诊疗等五行八作之事。四弟,你说这可是玩闹。”

    萧德却不答话,微笑的看着赵烨“别管学些什么,办了学舍就是能耐。可有需要小舅之处啊。”

    赵烨眯笑回答“如有需要之处,小舅可不能推脱哦。”

    转而又对萧淑说“娘亲,莲儿姐是本地人,对府中一应事物都很是熟稔,这几日便让莲儿姐先照顾姐姐吧。”

    ……

    秋风柔棉,夕阳无限。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