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鬼才王爷安天下 > 第二十六章 祠堂
    安宁村。

    秋风萧瑟,落木无边。

    昨日授课,杜平已经将今日此行的主要目的告知众人。

    不外乎是让众人接触民生、了解民生、促进民生。至于如何去接触、了解、促进,众人一无所知。

    赵烨一行百十人缓缓往村中行进,依照赵烨之言,队伍中的所有人都细心观察周围。

    毕竟这是进王府以来的第一次考试,谁都不想落后,兵荒马乱的年代,能依靠着王府,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很珍惜。

    到了安宁村,众人在祠堂外结队。

    安老伯带着村中的青壮在祠堂恭迎,墙角边,屋檐下时常有灰溜溜的小孩好奇观望。

    赵烨看到安老伯在迎接自己,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急忙让侍从抬着自己的软轿上前。

    “安老伯,又见面了。这次可是要真正的打搅你们了。”赵烨有礼貌的说。

    “草民见过烨世子,但有差遣,无所不从。”安老伯和身后的七八位青年都深深施礼。

    赵烨让几人起身之后说“安老伯,我们此行为了了解村中生活而来,肯定会打搅到村中众人,还请安老伯先帮小子大哥招呼,若是对村中人有冒犯,小子在这里先给诸位赔礼道歉。”

    赵烨说得很客气,可安老伯几人怎会接受。云贵高原都是端王治下,惹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惹端王府啊。

    众人连连推辞“不敢,不敢。”

    “安老伯,你们请稍坐,我先给下人和学生们打个招呼。”赵烨说着便让侍从将安老伯几人带进祠堂休息。

    村中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村中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有时为了商议村中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另有家族祠堂,不过都是大家族才会有的。

    安宁此地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还有山涧温泉和盐矿,而此地的位置离温泉较近,被端王选作别院以供萧王妃修养。萧王妃生性恬淡,不喜享受,别院基本属于闲置,只是偶尔有驻军巡查才会在此地驻扎。

    安宁村的祠堂是安老伯众人搬迁之后才建成,说说建成也不准确,本是由端王府驻兵的场所改建而成。

    祠堂场地宽敞,占地极广,农忙之时可在场中打粮晒谷。农闲之时也可在场中歇息玩乐。

    此行,杨素也跟着,怕杨素累着就又请杨素前往祠堂歇息,杨素也不推迟,由下人引着往偏房去了。

    等到所有人都集结完毕后,赵烨由侍从抬着在场中给众人说话。

    “此行是为了让大家接触民生、了解民生、促进民生。至于如何做,你们手中的民生十问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只希望大家在和村民接触之时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此事完结之后学舍众人将会有考核,择优有奖。非学舍之人若是不愿参与此事,也可在村中游玩。此地向东十里,有温泉竹林,向北三十里有盐井矿场,众人自便即可。”

    说完便让众人散了。

    五十一个孩童在杜平的组织下有序的在祠堂内分组,每组五人,两位成年人跟随护卫。至于其它人都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讨论。

    络绎不绝的马车拉着物资进了村,都是粮肉米面之物。驰骋而来的骑兵将身上携带的物件放下后催马放哨,负责炊饮的妇人在洒扫临时厨房。

    祠堂正屋,早有侍从仆人打扫干净,放置好座椅器具。

    下人将赵烨抬到主位,已有下人将安老伯众人引到正堂中。

    “安老伯,此行缘由也和你说了,小子想着此时正是田间忙碌之时,可否将村中的孩童和孤寡老人请到祠堂,一则能相互帮助,再则能给学舍中的众孩童也有个向导。”赵烨诚恳的问。

    安老伯有些犹豫“村中成年之人都在地里忙活,怕是……。”

    “无妨,秋收之时万万不可耽误收割,小子此行带了很多米粮,开饭之时还请安老伯通知村中众人前来。”

    “这……不用了吧,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忙活呢。”安老伯断断续续的回答。

    安老伯拒绝之后,身后几人皆露出失望神色。

    赵烨又说“这样可好,我看到村中有很多孩童,安老伯让各家孩童开饭之时前来取食。”

    “不可,不可”安老伯这次却是态度决然。

    “安老伯,你先说说为何不可,若是说不出缘由,我可是不会答应的,可是嫌弃我等?”赵烨佯装怒意。

    看到赵烨生气,安老伯慌忙的施礼“村中一共有一百三十八人,每人每日便会消耗不少粮食。”

    “这一百多人我端王府还养不起了?告知众人,辰时初、未时末、戌时末每日三餐按时来取,若是少了一人,我便让下人将那一份放到你老门前,您老自己去送。”

    说完不等安老伯开口就吩咐莲儿“莲儿姐,麻烦你找人知会后厨,以后每日三餐,增加一百四十人份的,每份至少两个面饼一碗粗粮一份菜食。”

    安老伯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说出来。

    赵烨又向杜平开口“去吧贾诩叫来。”

    话音未落,祠堂门口一个脑袋便冒了出来“烨世子找我?”

    正是贾诩。

    “你在这里作甚,给你爷爷写信,让他再送些米粮过来。咱们估计得在这一个月呢。”赵烨把贾诩喊了进来之后只会他。

    “回世子,我想着民生十问若是能问安老爷爷应该是最为有用,所以在这等着安老爷爷呢。”贾诩回答。

    “去去去去……先去写信去,写好了请李敏将军帮你送过去,省得咱们三天后就断粮。”赵烨不耐烦的挥手。

    转而又问安老伯“安爷爷,不知村中今年收成如何。”

    “承王爷庇护,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安老伯回答。

    赵烨又问“秋收之事开始了吗。”

    “原本计划今日开始,听闻世子将前来便还未动工。”安老伯回答。

    “惭愧,原本想着万万不能误了秋收,想不到还是……”赵烨有些惭愧。

    安老伯却很高兴的说“明日也可,可否请世子主持秋收祭祀。”

    赵烨有些不明白“此事小子不懂啊!”

    秋收祭祀仪式,分为秋收前和秋收后,收前仪式并不是很重要,一般是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仪式性的收割第一束稻谷,预示着秋收的正式开始。

    这个仪式最为重要的是秋收完结之后举行的祭祀,第一碗新米煮熟之后敬谢天地,祈祷来年丰收。

    安老伯将祭祀仪式详细的解释之后,赵烨才明白。

    想了一想才说“小子腿疾,怕是不能参与。”

    安老伯向赵烨微微行了一礼,又深深向杨素鞠躬“还请郡主主持。”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