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一行人随着逃难的人流,终于来到了太原城下。
下了大半夜的的雨,道路泥泞不堪。逃难的人们,昨晚无处避雨,淋了一夜的雨,都没有睡觉。一大早又继续赶路,人们困倦疲惫不堪,很多人受了凉。现在终于看到了太原城,人们都不免加快了脚步。
太原的城墙高大雄伟,城墙上布满旌旗和士兵,兵器和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紧闭的东城门戒备森严,没有任何人出入。
“快开城门!我们是难民!”来到城下的难民,向城上大声喊道。
城上守城的士兵探头向城下看了看,没有答话。不一会,一个守城的将领出现在城门楼上。
“大都督有令:胡人入寇,太原府已戒严。严防奸细混入城中,任何人不得出入。”守城将领向下高喊道。
“我们是难民呀!哪来的奸细!快放我们进去!”“把我们留在城外,胡人来了怎么办?!你们就见死不救吗!?”“我们淋了一夜的雨!又困又饿,就不能让我们进城歇歇脚吗!?”……城下的人群纷纷喊道。
“大都督军令难违!……你等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等无情!”守城将领根本就不予理睬。
“我们都是唐人!你们要杀自己人嘛?”城下一个人大声喊道,其他人都跟着应和,没有人因此后退。
“再不退去!……弓箭侍候!……弓箭手准备!”守城将领毫不犹豫地命令道。城上弓箭手纷纷弯弓搭箭,对着城下。
城下的人们开始有些骚动,但仍就没有退去。
“放箭!”守城将领断然命令道。城上的弓箭真的射了下来。
这下城下的人群慌忙逃避,乱成一团,惊呼声不断。
好在弓箭并没有对准人群,只是在人群上方飞掠而过。
“此乃警告,倘若执意不肯退去,莫怪我等手下不留情!”守城将领大声喊道。
这回城下的人群开始退却了,他们知道太原是进不去了,只能另奔他处了。
人们个个哀声叹气,咒骂不已。纷纷议论该去何处。
“我们怎么办?”秦玉问私塾先生。
“哎……太原进不得,听闻太谷正开战,我们只得先返回盂县落脚。”私塾先生摇着头叹道。
于是,秦玉一行人回身向东,准备返回孟县。其他逃难的人们也都纷纷走向自己要去的方向,多数都准备返回孟县。
就在这时,通往孟县的路上,飘然走来一位青袍老者。老者鹤发童颜、身材高挑,手中握着一把那油纸伞,他正是教授秦玉剑法的老者。
老者一眼看到了人群中的秦玉,于是走了过来,秦玉赶紧迎了上去。
“师……咳咳……不是,前辈。”秦玉差一点说漏了嘴,赶紧躬身施礼。
“猪头!我老人家以为你小子死了呢,还好,命还挺大。”老者点头道,说着老者的目光分别在雪儿和秦月怀中的白猫身上停了一下。
“啊呀,都在这呀,不错!我老人家这下省事了。”老者自言自语道。
“那个,前辈,您是来找我们的吗?”秦玉问道。
“行了,都跟我走吧。”老者挥了一下手,转身向南走去。
“去哪?南面正在打仗呢。”秦玉没有跟上来。
“赶紧走,哪来这么多废话,你觉得我老人家会在乎打仗吗?”老者不耐烦地说道。
“这……”秦玉为难地看着其他几人。
“喂!你是谁呀?我们凭什么跟你走?”秦月不满地说道。
“啊呀,小丫头脾气挺大呀!敢跟我老人家这么说话。”老者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前辈,我妹妹不懂事,您别生气。”秦玉赶紧上前解释。
“哈哈……小丫头这脾气我喜欢。”老者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
“谁要你喜欢,你没听到南面在打仗吗,我们去送死呀?”秦月嘟着嘴,不以为然地说道。
“正是,不知老先生与他们有何瓜葛,老朽正打算带着小女和他们返回孟县,暂避战祸。老朽和小女是万不能随老先生前去的。”私塾先生说道。
“我老人家又没说带你走,你和女儿走你的。我只带着他们三个走。”老者看都没看私塾先生一眼。
“我们才不想分开呢,我们又不认识你,为什么听你的?”秦月把头一甩。
“好!好!你问他,认不认识我老人家?问他听不听我的?”老者用油纸伞指着秦玉。
“那个……呃……”秦玉左右为难,一脸无奈。
“怎么着?这才几天,就拿我老人家说的话不当回事了?”老者脸上杀气一闪而过。
“那……我随您去,她们就和先生去孟县吧。”秦玉心中一寒,摸了一下耳朵,急忙妥协道。
“没商量,她俩都得跟我走,不然你们哪儿也去不了。”老者语气坚决地说道。
“哥,你怎么啦?你为什么会怕这个老头子?”秦月不解地问秦玉。
“闭嘴小月!……好吧!前辈,我们跟您走!”说罢,秦玉走到私塾先生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
“先生,多谢一路来的照顾,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说完,秦玉看了一眼慧娘,然后转身拉着秦月向老者走去。
“喂!喂……”秦月不情愿地被秦玉拉着走路。
雪儿没有说什么,跟在他们的身后。
“你……”慧娘想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出口。怔怔站在那里,望着秦玉的背影。
“咱们也走吧。”私塾先生有些无奈地对女儿说道。
“这还差不多。”老者漏出了笑容,转身向南走去。
“前辈,我们要去南面什么地方”秦玉问道。
“跟我走就是了,其他休要多问。”老者没有回头。。
“哪来的怪老头,真是莫名其妙。”秦月口中嘀咕着。
“什么?霸道!……不霸道怎么办?不跟着我,他们死在乱军中,怎么办?好像是我老人家愿意带着他们似的。”老者又在自语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