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见,。
这是消逝和永恒的迷题。
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
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
乐声远不见其奏乐者,而套头看去艨艟之后的青山巍然依旧。
将惋惜的心情,如此寄托在上面。
曾欣赏着欢喜着游目骋怀的世界,如梦散去一般。
这是最舍不得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到了江上青峰,它却是永远是在那里的。
或许在心里的深处,将那幅美丽风景藏了起来。
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人,或许也就永在了吧。等到再一日,泛舟长江,忘去阔阔两岸,忽闻鼓筝之声。
脉脉难语,似蕴往日。
然而曲未终,舟已远。
又不过再次错过之后,提笔戏做长短句。
这种神秘的意境,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描摹得出?或许无数人在久久的苦思冥想之中,然而钱起却早已经搁笔。
大地、高天、群山、流水,统统都被这乐声所打动。
转而又错过。
人世间有太多的擦肩而过,太多的偶然离合,记着也罢,忘掉也罢。
再冗长悠扬的丝竹之声,总有终了的一刻。
不必挂念太多。
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靠来靠去不过都是靠自己而已。
曲终人不见。
青山如黛,绿水长天。
于是,每次都觉得来得及的我们。
终于来不及。
终于错过了。
便又一次次重问“是否错过?”
错过错过,不是错了。
是过了。
遗憾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但是却可以留下蹉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最后总是人各一方。
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令人心悦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或许乐曲就这样如此,在不知什么地方的蜿蜒峡谷悬崖之下中,吟诵千千万万年,歌唱千千万万年。
与泠泠的河水相融了吧。
如此神来之笔。
沉寂在古画之中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下去,随着人的吟哦诵读之声渐渐又变的鲜活起来了。
失羽翼之雀,未恨天迢迢。
亡前蹄之马,不愁路遥遥。
将欲寄彩笺兼尺愫,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惆怅,换了种方式。——似乎因为山水景色而忘却了,转而回神时的空空落落却预示着又似乎没有。
迂回之后。
观小楼亭亭,闻山水泠泠。
想必等待那个熟悉的乐音吧。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