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昆国城殿城墙高处,望去俞丘山脉方向,有一片人工种植的林地。面积虽不大,却如铜墙铁壁,甚至堪称神秘。
林地是居立亲自主持的工程,所用木材皆是从深山中砍伐的名贵高木,连根运送又整棵栽植。林地打造得犹如迷宫,耗时极短完工,劳民伤财,期间更有百姓在施工中劳累丧命。
居立为了这项工程,不遗余力,劝说国殿上下支持。而给予他最大帮助,自然是温多。
但这方林地,不过只是一道屏障,在那之后一处名为‘万翠峡’的神秘地带,才是居立将林地建在此处的真正用意。那里,有百转千回的河谷,还有绵延广袤的森林。近十万昆国殿卫军,正是集结于此地练兵。
居立以魔鬼式的练兵风格著称,常亲自带领手下一支名为‘百兽营’的兵种,入山野战。万翠峡条件艰苦,河谷纵贯,砂石松软,是兵者噩梦。居立要求自己的兵必须在手无缚鸡的前提下,完成一月的生存野战,沿峡谷山脉走完全程。食物水源、搏击猛兽,只能凭借体力与智慧完成。
忍受不了疲惫和饥饿而最终放弃的,将面临军法惩戒。掉入峡谷或是死在野兽爪牙下的,居立也不以为然。如此强度的训练下,百兽营在八国中名声斐然。即使是居立手下的其余殿卫军,也不敢让人小觑。
传言万翠峡中修筑着密道行宫。若遇战事,如此精兵强将,定然可护国族周全。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
殿卫军这处训练场所距离国殿并不太远。王座上的人,站在城墙高处远眺,视线被林木遮挡,看不见军训的气势恢宏,却可入耳涛涛呐喊。
如坐针毡。
每当这时,年轻国主无论多不情愿,都只能感慨自己与居立的差距。
自己被困于深宫,不过在‘望空阁’设下几道幔布屏障。而居立,却在公良一族的泱泱大地之上,用他公良一族的一草一木,给自己设下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崇山峻岭、深沟险壑。
公良光想着,自己在居立心中,该是多么可笑呀。黄口小儿,不值一提。
至于居立此人,武艺超群、伟岸挺拔。年近四十,依然力大如神,脚下如风。年轻时,他血气方刚,是国中出了名美男。女子见之动心,情人无数。最有名的,自然是太国母温多与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除了他的战功和情史,居立在万民口中最常被人提及的轶事,是他曾被‘青居道长’点化,传说中被兽神眷顾的人中之人。
人族敬拜兽神,将其归为三类。
‘风武’一类,乃勇气、武力的象征。人族为此类兽神设坛塑身,神像多会配有各中天赐兵器。
二类‘水丹’兽神,主炼化。崇尚此类兽神的,多是寐求长生之道,去病消灾。此类兽坛也多以炼丹、赐福为传道根本。兽神造型多是手托丹炉,或福塔。
第三类,‘土灵’兽神。主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林地繁茂,繁衍不息。此类兽神,形象最为轻柔,兽面多带有微笑,人身造型多是轻摆拂尘为主。
各国国殿常有自己主拜的兽神,甚至会修建‘国坛’,只尊一类。执掌国坛的道长身份贵重,地位绝然。但地方民俗各不相同,有跟随国殿道风的,只拜一神。也有依着地方特色设立多类道坛的,甚至还有一坛三神并立的情况。
总之,三类兽神,无分高下。
昆国的道坛多崇尚风武之气。有趣的是,他们因为当年开国君主‘公良实’去世时,尸身被神兽‘昆仑大虫’吞下的传说,一直以公良实的身像作为兽神形象,供奉着。所以昆国大大小小的道坛中,立着的都是公良实手持各种利器的雕塑。
‘青居道坛’中,也是那位开国君王的身像,垂臂而立,低眉俯瞰众生,右手握着一把长枪利器。
青居道坛并不是国坛,但却是国内最古老的圣坛之一。其余随着雨雪风化,已无全貌,唯有青居道坛留存至今,且香火不减。所以它的地位,已不亚于一座国坛。
昆国不设国师或祭师一职,国殿与祭祀有关的事宜都由‘礼承属’操办。除了礼法教育,礼承属也因为掌管国家祭祀大典而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礼承卿‘康由简’这个人,多少有些倚老卖老,有恃无恐。但他不过是负责张罗,真正要呼风唤雨、为国家求问命途的事,还是靠青居兽坛。
民间对青居兽坛顶礼膜拜,但凡青居道长的话,犹如神旨。
而青居道长当年对居立的一句评语,也多少为他如今地位提供了助力。
居立那时还小,由父母带着问途看相,是大家大户都会做的事情。原本这并算不得是干涉庙堂的行为。可后面的时,却始料未及。
按照青居道长的一贯风格,面缘为主,并不是人人皆能让他说上一两句的。不值得他泄漏天机的香火钱,他自是不会收的。
可居立,偏偏是那有缘人。居立的根基,更是青居道长口中千年难遇的兽神使徒。道长劝居立父母,让孩子留在道坛从小参悟,便能得个垂青。待长到八岁,可直接入了神界,做个真正使徒,犹未可知。
但哪有父母会愿意从小就让自己孩儿做道士的。况且入不入神界,更是没谱的事情。
他们自然拒绝了。没想青居道长却又说,居立根基必遭神族惦记,处理不好,触怒兽神,便会殃及全族。
居家人可以不要好处,可若是祸害了全族,便由不得人深思熟虑了。
居立父母连问破解之法,百般讨求,青居道长最后只能挥笔写下一张道符。
居家人了然。
道长告诫,这法子或许管用,但居立天生的根基不假,就算做不了兽神使徒,留在人间奉事,也能成为一个万夫莫敌,将气卓然的护国人物。但若求这条路,需得家族殷实不可,至少是个上一方的宰执大位,才能给这孩子劈条坦坦大路。若这孩子只长于平常官宦家,非但不能显其才华,反而会因为改了命途遭到反噬灭身。如果躲了过去,那便是功成的坦途,但也需得为人平和,认清本我,否则后果依旧犹未可知。
青居道长一番话,居立父母全听了进去,却选择信了部分。
上三方的士族家庭,有世袭惯例,家谱戒规十分严明。士族子弟从出生一刻,便记入族谱,造入官府叠册。擅改乃是大罪,可居立的生辰,在官牒族谱中被偷偷变了彻底,抄录的就是一张黄色道符上的文字。
多年以后,一句传遍四海的谣言崛起,无从寻找起源。
柏女日高飞,破良时兴立。
因为这句谣言,曾经的昏聩国主‘公良齐’一声令下,将赫赫军功的‘军承卿’‘柏安’一家全族诛杀,无一幸存。甚至包括.....自己和柏姓王后所生长子‘公良礼’。
大世子‘公良合’被迫发动政变,但实力不足。被柏安当年副将‘居伯仁’及他年轻有为的儿子‘居立’围杀,惨死在血泊之中。
堂堂昆国大世子的尸体,被随意扔弃在了乱坟岗中,同柏家人的尸体堆叠着,被人遗忘。而他的父亲公良齐,自那之后便高枕无忧,依旧夜夜笙歌。
柏家事发,居氏崛起,居家一跃而成为护国重族,年仅十八的居立虽只是居家少主,名声却霎那间传扬开。
柏姓女子皆被处死,其余家族女眷则被发配充公,为奴为婢,命运悲惨。
名为‘柏多’的少女原本是‘柏安’二弟‘柏非’的义女。事发后,为避免株连,她改回本姓,便是‘温多’。
温多虽躲过了杀身之祸,但因被柏家牵连,而在国殿做了一名最下贱的婢女。那时,她才年仅十三。谁能想到,温多仅在殿中做了两年苦差,便一步登天,直至今日辉煌。
那一年,也是二十岁的居立承袭‘军承卿’的那年。
后面的事,人尽皆知。
那句著名预言,如今众说纷纭。
有人说,温多曾经的义女身份,就是‘柏女’象征,这个预言终会成真。‘良时’一解,便是‘公良一族’的时代罢了,至于破了‘良时’后,是兴他国立别族,还是只单单兴那‘立’字一人......所有人似乎都在等着答案。
柏家出事之后,青居道长便常年巡游广济,鲜少露面。道坛诸事,一概交由了凌光居士打理。
传言他临走前,曾对天哀叹,“天机泄漏,背道之举。”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