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秦始皇的生涯和事业17
    找回尉缭(2)

    秦王嬴政到军队中巡视。他非常重视军队,保卫国家、保卫王位,统一中国,都要依靠军队呀。所以他经常到军队中巡视。

    陪同他巡视的是丞相王绾,国尉缭、廷尉李斯等。

    尉缭先请秦王检阅弩机营。弩机营的士兵手持弩机,站成三排。在他们前面七十步,立着五排木牌作为敌靶。

    尉缭一声令下“一射!”,第一排士兵瞄准射击,箭如飞蝗射向敌靶,被射中的敌靶纷纷倒下。

    尉缭又喊:“二射!”第一排士兵蹲下装箭,第二排士兵射击。又一片敌靶倒下。

    尉缭再喊“三射!”第二排士兵也蹲下装箭,第三排士兵射击,敌靶又倒下一片。

    尉缭接喊:“一射!”第一排士兵站起射击。

    如此重复两遍,作为敌靶的数百木牌全部被射倒。

    秦王看了哈哈大笑,拍着巴掌说:“好,好!”

    尉缭让士兵拿来被射中的木牌,只见一指厚的木牌已经被射穿。他对秦王说:“这弩机力量很大,七十步外箭穿敌人盔甲没有问题。我们的驽机是目前各国中力量最强的。”

    秦王点头:“好,就是要最强,最好。”

    王绾在一旁介绍:“我们的驽机已经实行标准化制造。就是所有零件都一个规格标准,误差不超过半根头发丝。由专人制造专门的零件。这样可以使制造速度加快,也提高了产品质量。零件标准化也便于弩机的装配和零件更换。战场上一个驽机坏了,可以从另一坏驽机上拆下零件修配。”王绾又指着驽机零件上刻印的名字或符号说:“每个零件的制造者都在产品上留下名字或记号,这样就落实了责任,谁出问题谁负责,保证了产品质量。”

    秦王点头:“这样好。武器是用在战场上的,马虎不得呀。”

    尉缭说:“这种驽机是我设计的,可制造是丞相负责的,他可是费了很多精力啊。”

    秦王看着两位大臣说:“你们干得都不错,是寡人的得力臂膀啊。”

    尉缭又介绍说:“我们采用这种三排阵法,可以迅速装箭,连续射击敌人,对抵御敌军骑兵和集团冲锋很有效果。”

    秦王点头赞赏:“国尉训练军队能从实战出发,很好!”

    (这种三排驽机士兵轮换列阵法非常实用,所以广为流传。以后明永乐帝朱棣的神机营和拿破仑步枪营也都采用这种列阵法。)

    尉缭接着安排驽机单机射击。三个士兵出列,每人负责射击八十步外的三个敌靶。一声令下,三人迅速射击,每人三箭射倒三个敌靶,箭无虚发。用时也就一分钟。

    秦王看着哈哈大笑:“好,神射手!”他指着三个士兵问:“你们三个谁更高呀?谁是第一射手?”

    尉缭指着一个矫健的士兵:“他,王威,他射得最准。”

    秦王向前方望了望,指着百米外一棵杨树说:“古人谈射箭有‘百步穿杨’一说,你能做到么?”

    王威腼腆地笑说:“我试试吧。”

    秦王笑说:“好,你就射百步外那棵杨树最下方那条枝的最下方那片叶。”

    “是。”王威屏住呼吸,瞄准那棵杨树的那片叶,然后扣动扳机。箭如流星般飞出,那片叶应声而落。

    “好!”全场欢声雷动。

    秦王哈哈大笑,“好,这驽机的精准度很高,你的射技也很高。寡人封你一个‘天下第一神射手’称号,并赏你白银百两。”

    王威连忙跪下叩头:“谢大王恩赏。”

    秦王又笑说:“我今天高兴,要给你们驽机营题几个字,拿笔墨来。”

    下人连忙拿来笔墨和竹简。

    秦王挥笔写下:“妙哉神射,百步穿杨。万箭齐发,射得四海。”字迹刚劲有力,神采飞扬。

    王绾鼓掌:“好!大王词好字也好。”

    秦王笑着摆手,“李斯的字比我好,我最近跟他一起练字呢。”

    李斯忙说:“哪里,是我跟大王学习,大王天资聪慧,小臣望尘莫及。”

    秦王又笑:“李斯,你就莫假谦虚了,你的字莫说秦国,就是天下也堪称一流。我准备以后让秦国和天下都以你的字为楷模,这样字就好看好认了。”

    李斯鞠躬:“大王折煞小臣也,小臣实不敢当。”

    秦王笑说:“你不敢当也得当,你把常用字好好写下,寡人即将在秦国颁布推广。”他又转身对尉缭:“国尉,我们继续往下视察吧。”

    尉缭又带领秦王视察利剑营。这支部队使用短兵器——剑。

    两排身穿盔甲手持利剑的士兵面对面站好。尉缭一声令下。士兵用利剑开始格斗。只见士兵左右腾挪,剑花上下翻飞,喊杀声响彻云天。

    片刻后,尉缭喊了声:“停。”士兵各归其位站好。

    秦王笑说:“很好。你们的剑术很好。动作很矫健。看出来训练有素。”他又拿起把宝剑查看。

    王绾介绍说:“我们的宝剑在硬度、柔韧度、长度和防锈等方面都做了改进,比其它国的性能要好的多。我们的剑要比其它国长一尺,这样我们的战士可以先刺到敌人。我们的剑非常锋利,可以刺穿敌人的重甲。但又比敌国的剑柔韧,不易折断。我们的剑保证不生锈,这样利于保管,也利于潮湿环境里作战。”(在秦王兵马俑中发掘出的秦剑,泥土中埋藏两千年仍末生锈,其防锈技术在今天也不落后。)

    秦王拿起一把剑仔细观看,只见寒光闪闪,光可照人。他又持剑向身后一棵胳膊粗的树木砍去,树应声被拦腰砍断。他连声喊好。

    兴致颇高,秦王又要与一名士兵比剑。

    丞相王绾连忙相劝:“大王,这恐不安全,还是不要比了。”

    “我从小练剑,剑术还是不错的,伤不到我。”秦王坚持。

    秦王一再坚持要比,尉缭只好让人拿出竹剑,并向比武的士兵使了个眼色。

    两个人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众人齐声喊好。喜欢雪淞散文随笔集请大家收藏:(bxwx66.com)雪淞散文随笔集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