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太上狂神 > 第422章 破局之始 下
    等众人想明白了其中关节,看向陆缺的眼神都有些怪异,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因为形势发展造成的巧合,还是陆缺将叶知秋、孟苍、黎昶三人派出去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层。如果是前者,只能说是天佑大乾,让大乾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看到了一丝转机。

    但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陆缺早已已经想通了整个南疆之战中的所有变数,并且在这种变数发生之前提前做出了应对,那也就是说,陆缺的战略眼光和他提前落子布局的能力,比之之前在天星之战时表现出来的还要更高一筹。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陆缺所展露出来的才华就太过惊人了。一想到这种可能,不由让莫应星这个在大乾军中能够排进前三的军师,感觉有些自惭形秽,同样以智谋见长,但是现在陆缺所表现出来的,已经远远超越了他。在陆缺身上莫应该仿佛看到了当年智侯百里嘉的影子,一样的谋略无双,一样的算无遗策。

    只不过现在的陆缺身上,少了一分百里嘉的奇谋诡诈和克敌咽喉的狠辣。不过军帅和军师毕竟是不一样的,军师是一个军团的智囊,出谋划策以趋利避害为先。而军帅乃是一军之主,行事当走堂皇王道,以堂堂之军,正正之阵御敌,多出奇谋行诡诈之术,反而落了下成,在这一点上陆缺更像他的父亲威国公陆淳。

    不过相比于将全身学识艺业都传授给陆缺的百里嘉和陆淳,陆缺身上多了一份沉静和冷淡。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陆缺给他的感觉,似乎永远都不会成为局中人,而是一个旁观者。

    所谓旁观者明,这或许就是陆缺能够在如此繁芜纷杂的战局中依旧能够明睿如故的原因。只不过这个道理莫应星能够想明白,但是他却做不到,或者说除了陆缺之外的大乾所有军帅统领都做不到。生于大乾,长于大乾,授命守护于大乾的这份责任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淡漠而冷静的旁观者。

    而此时作为陆缺好友的诸葛琰、端木野和林青羽的内心也很复杂,那是一种即为好友有如此才华高兴,又为自己似乎永远都追赶不上陆缺脚步的自怜。同为青葱少年,有都是凤鸣学宫最优秀的一批学子,心中没有些自信和骄傲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在覆灭狂狮军团之战,收取南离河北两郡之战,还有后来的天星之战中,陆缺都展现出了与他此时年龄不相符的远见和谋略,但是他们还是有信心自己早晚都会追赶上陆缺的脚步,成为名震当代的军略大家。但是现在陆缺谋策和布局,却让他们都升起了一种无力追赶的心态。

    陆缺所表现出来这种心细如发、疏无遗漏的大局观,是一个人天生的禀赋,绝对不是后天通过读书和经验的积累能够造就的,面对此时陆缺的布局,他们能够做的只有仰视,因为这可能是他们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且这还只是这位喜欢藏拙的好友现在所表现出来,陆缺没有表露出来的东西,可能比之现在还要惊人。

    三人和陆缺都是同样的年纪,甚至按照生辰,三人还都要比陆缺大一些,他们自认为从小到大对于自身学业从来都没有过丝毫懈怠,不然也不会在重阳大考时在数万名学子中脱颖而出,成就鼎甲之名,获得直接成为学宫御院学子的资格。

    但是他们和陆缺之间,还是有着如此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眼看着越拉越大,这对三人不得不说是一种打击,不过三人毕竟不是平凡人,在心神稍一恍惚之后,就恢复了常态。在心中由衷的为陆缺感到高兴,也为未来的战局感到心安。

    而左军禁卫统领雷章则是有些奇怪的看着坐在对面的莫应星、诸葛琰、端木野和林青羽四人,他有些不明白这四个人脸上的神色,为什么突然有着如此复杂的彪悍。他乃是领军之将,要做的只是听其名而从其令,至于是什么样的布局,又如何精妙,根本就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且雷章也很清楚自己的资质有限,家中的那位鬼面军帅雷玄翦曾经就评价他说,可以为一卫统领,不可为一军之帅。要知道大乾的军制,十二正军戍边疆,二十四卫镇国内,因为边疆要直接面对随时随刻都可能爆发的战事,所以十二正军的军帅的能力,基本上都要在二十四卫统领之上。

    换句话说十二正军的军帅去担任一卫统领,他们的能力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是让二十四卫统领去驾驭偌大的正军军团,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力有未逮,即便卫统领中的佼佼者,也需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毕竟在人们的共识之中,卫统领和军帅在官职上虽然只差了半品,但卫统领依旧处于将军的层次,与代表军帅的这个帅字,还有一些距离。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千将聚首,也未必能够出一个统御全局的帅才。因为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雷章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去多想,他此次率军来南疆,只要做到听命行事,率军征伐即可。

    而坐在雷章下首处的顾倾城,则是一眼星光的看着陆缺,哪个少女对自己未来的夫婿没有一份美好的憧憬,而又有哪个少女不希望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一个可以只手挽天倾的盖世英雄。当初威国公府两人的对话依旧在耳,而今日陆缺已经将当初的承诺全部都做到了,并且做的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好。

    “这就是我顾倾城未来的夫君啊。”看着陆缺那并不觉得他自己做了什么惊艳布局的样子,顾倾城心中是由衷的欢喜,因为眼前这个沉静内敛又算无遗策的少年,就是她缔结鸳盟的夫君,是在后半个人生中与她朝夕相处、携手到老的那个命定之人。

    “督帅,我们要不要传书给宁国公和叶知秋,提醒他们南离大军可能会发兵北上,并命令外情司和军情司为他们提供最详实的南离情报支持?”缓过神来的莫应星在仔细思忖一番之后开口问道,他毕竟是长青军的军师,有必要通过心中所思,对主帅进行提醒。

    “不用。”陆缺摇了摇头,在莫应星那有些不解的眼神中开口解释道“军情司和外情司虽然是我们大乾对外的情报利器,但在这南疆远远比不上在此经营许久,几乎无孔不入的暗凰,林国公曾经在暗凰八部首领中排名第二,有他在叶知秋身边,暗凰的情报会源源不断汇总到他们那里。”

    说到这里陆缺稍微想一下又说道“不过暗凰的潜在势力虽然不小,但毕竟不是专门收集军情的,我们只要传信的林国公,让他多加注意南离方面的情况就好。”

    “好,此事我一会就去办。”听陆缺如此说,莫应星点了点头。

    “既然镇南关、南离、天星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纰漏,那现在只剩下清泉城了。”顾倾城看了一下案头的军报开口说道。

    听到顾倾城提到清泉城,除了陆缺之外的几人都是互相对视了一眼陷入了沉默。如果说刚刚所讨论的是如何御敌与外的话,那么关于清泉城的世家暗流,就是大乾内部的问题了。

    根据亚相柳不疑和言正两人的传书上说,清泉城现在的态势,虽然不如整个南疆战局那么复杂。但世家之间盘根错节,又派系林立,几乎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想要趁着现在的南疆之战,来完成自己的诉求。此时清泉城的局势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出不可收拾的后果。

    而且更重要的是清泉城是整个南疆的物资中转之地,即便之前陆缺几乎将整个南境大仓都搬到了镇南关北的河港镇,按照预计在镇南关战事结束后,也不会在军资粮草上出现缺口。但是如果清泉城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战局布置,少了清泉城的军资支持想要南下一鼓作气灭亡南离,就将成为不可能。

    毕竟守城之战和大军集结南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的消耗要比前者多数一倍有余,如果再加上军资粮草在运送途中的损耗,那就是数倍之多。要知道从镇南关无论是向南前往湟雁江,还是向西南前往南离宁安河,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再加上南方阴霾多余,河流沟叉纵横,运输远没有在大乾用运河水力来的方便。

    这样一来必须要有足够的军械粮草,才能保证前线百万大军的物资供应,显然现在镇南关的军械粮草,是无法满足百万大军的物资供应的,必须要由大乾各地调运,然后途经清泉城转运而来。

    清泉城,无论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还是它作为大乾八大陪都之一的政治地位,亦或是它现在在整个战事之中,作为物资周转之地的战略地位,都是不容有丝毫闪失的。

    但是因为南疆迁民之事,南疆十二边郡的绝大多数世家,并没有跟着百姓一起前往长卿河以北,而是都聚集在了清泉城,这些世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因为家中一代中出来一两位人才,所以成家立族的新近世家。有靠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保证家族传承的小世家,也有诗书礼仪传家的中型世家。

    在这些世家之上还有着传承久远的中型世家,这些世家之中有一部分甚至是在大乾立国之前氏国诸侯的后人,在大乾建国后,这些曾称王建国的家族,都被封为郡侯、县侯之爵,但两百多年过去了,在隔代递减降爵制之下,许多家族已经失去了爵位,这些家族才是最为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两年前的月夕节气的十八侯府之乱,也从侧面的证明了,这些氏国诸侯的后人,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们恢复祖地、重新建国的妄念。这些家族在南疆传承日久,无不是影响深远,许多家族都和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譬如世交和姻亲。

    这也就造成了那里的局势极为复杂。虽然之前朝中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亚相柳不疑自从南疆迁民开始就坐镇清泉城,后来陆缺又把言正和长青三营留在那里,再加上现在已经到达清泉城的武安侯白奕,原本应该一切无虞才对。

    毕竟军队有武安侯这个治军能手统率,政务又有亚相柳不疑统领,又有年轻一代中最顶级的人才言正辅助,表面上看来应该是万无一失。但是面对这些传承积淀了数百年家族,还是无法让人完全放心。

    要知道这些家族虽然不入十大世家之列,但是其实力底蕴未必就比十大世家要差,甚至还可能比在洪熙朝才进入大世家之列的镜湖言氏要强。而且这些世家能够传承至今,依旧能够保持着相当的实力,又岂能少了卓越的子弟和老谋深算的家主。并且他们在暗,而柳不疑和白奕在明,先机和主动权几乎都掌握在这些世家手里。

    “我觉得此时清泉城一动不如一静。”见没有人说话,顾倾城开口说道“世家者,传世之家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家族的延续和传承更为重要的了。现在清泉城有七大凤凰卫集结在那里,又有武安侯这样的名帅坐镇,有些世家即便之前想要火中取栗,在武安侯到后想必也会有所收敛,甚至是偃旗息鼓,放弃心中那不切实际的妄念。”

    “我不这么认为。”诸葛琰摇了摇头说道“十大凤凰卫中距离清泉城最远的左右朱雀卫,到达清泉城也已经超过了十日的时间,而武安侯抵达清泉城是最近几日的事情,而在此之前清泉城就已经开始暗流汹涌,如果说那些老谋深算精于趋利避害的世家没有依凭,我是不信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