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几人都不说话,闵文升继续说道“大炎之后的三代王朝覆灭之后,氏国分封制度崩塌,以圣贤经学传承和土地隶农为依托的世家开始出现,在大离皇朝时期逐渐达到鼎盛,又在前朝大玄皇朝达到顶峰,最终形成了把控朝堂和地方官位,可以随意废立帝王的庞大集团。太祖建立大乾之后,因为九大学宫的出现,世家由学阀而军阀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但是在地方上,世家力量依旧强大。”
说到这里闵文升看着三人的表情,有些感慨的说道“老丞相,漆雕丞相,申相,说句诛心的话,无论是勋贵,还是世家,亦或是寒门,其实所追求的都是更广阔的上升通道,或者说朝堂地方上的权柄,只不过寒门微薄没有底蕴,勋贵稀少不具威胁,唯有世家体系庞大,并且盘根错节,只要稍有疏漏,就会割裂皇权在地方的统治,所以也格外为皇权所不容。”
“闵相年岁虽轻,但见地却是不错。”漆雕殊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大乾立国两百余年,历经太祖、高祖、世祖,文帝、武帝、明帝、宣帝,直到现在的陛下,一共八世。老夫不讳言,八世帝皇全部都是明君贤主,即便日后可能被后人诟病的先皇宣帝,在位期间对于皇权和军队的看顾也从未放松过丝毫。我们都曾经历过那个时代,大家都很清楚当年的寒门三杰,就是先皇提拔起来,并加以重用的,而所针对的目标,就是世家。”
闵文升闻言点了点头,他就是出身寒门学子,当年三杰率领寒门学子崛起,他是亲身经历的,也是从中的受益者。不过当年的在陆淳、百里嘉、计之恒三杰带领下的寒门,更多是崛起于军方。看看现在的大乾外阁、十二正军、二十四卫,包括用于日常维护郡县治安的郡兵县卒,几乎已经没有了世家子弟的容身之地。
内阁三相由皇族、勋贵、寒门分掌,十二正军军帅、军师、副帅、大将几乎全部都是勋贵和寒门之人,只有二十四卫中还有些许世家子弟的存在,而在地方郡县的驻军,更是全部都落在了寒门手里。
直到刚刚长公主虞初晴说时机到了,闵文升才反应过来,或许这个局在先皇时期就已经开始布下了。皇族和寒门是天然的盟友,寒门想要崛起只能依托皇室,而皇室想要打压世家、勋贵,也唯有依托寒门,这才有了三杰出现和二十多年前的寒门崛起。
虽然现在的寒门,随着百里嘉离世,计之恒归隐,陆淳又无心朝堂,已经开始衰落,但是经由二十多年的发展,又经历了北疆大战、覆灭青羊之战和第一次镇南关大战,寒门已经完全取代了世家和部分勋贵在军中的力量。丧失了军权的世家,现在的一切风光与荣耀,都如同河边沙堡,只要被河水一冲,就会崩溃瓦解。
想到这里,闵文升不由又想到了那个沉迷于享乐的先皇宣帝,现在看来当年宣帝的种种作为,更像是故意为之,甚至包括了处死名满天下的萧正石,覆灭了当时可以和九大世家并驾齐驱的萧氏一族。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或许想要打压,甚至一举覆灭世家根基的布局,从宣帝登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此事乾皇虞元栩和长公主虞初晴都是心知肚明。仔细一想自从长公主、威国公等人失踪,皇帝在朝维持朝局平衡,在野轻徭薄赋,在储备国力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任由世家伸出贪婪之手,自己露出马脚。
现在长公主虞初晴要对世家动手,显然乾皇虞元栩也是这个意思,如此动作,一方面是为大乾去污除垢的时机已经到来,另外一方面则是要为太子虞明昊开始扫平障碍了,日后的大乾朝堂,将形成虞明昊为皇,新一代辅政公主虞天香和威国世子陆缺共同辅政的格局。
“可是既然是如此大事,为什么是长公主来文华殿,而不是陛下召我们去紫极殿?”申无咎神色有些复杂的说道。
“申相难道想不明白吗?”闵文升似笑非笑的说道。
“你是说,为皇者为骄阳烈日,伟正光明,此事可以由长公主出面去做,也可以由我们内阁出面去做,甚至可以直接委托南北两疆督帅,但唯独不能是陛下?”
申无咎说完,文华殿再一次陷入了沉默,申无咎所说的,就是事情的真相。或许从虞初晴来文华殿那一刻起,事情就已经不可逆转,因为这是大乾最具权柄的两个人所作出的决断。
“老丞相,十大世家会如何反应?”过了一会,闵文升再次开口问道。
“十大世家,除了镜湖言氏以外,其余九家的心思并不在朝堂,也不在意地方权柄,他们所追求的是技艺的巅峰,对于这样的家族又何必防?”说到这里诸葛行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而且十大世家早已做出了选择,十大世家的嫡系子弟中的佼佼者,不是和威国公陆淳交好,就是曾在长公主麾下听令,要么就是辅助现在的南疆督帅陆缺,对于时局,他们早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无欲则刚啊。”漆雕殊叹了口气“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并不追逐权势,只是在保证家族传承的前提下与历代执掌朝局的人交好,超然的追求,铸就了他们超然的地位,也使得他们比任何人都看得清、看的明,或许这些大世家在二十多年前就意识到会有这么一天了,真是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内阁需要怎么做。”申无咎摇了摇头说道。
“长公主都亲自来了,我们又哪有选择的权利。”诸葛行之苦笑道“我们还是尽快将内情司历年地方卷宗整理出来吧,或许用不了几天就会用到了,以长公主的性子,她可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