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洛不知他为何问起这件事,不过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点了点头道:“家里人如今都在洛阳。”
祈玉自然而然地解释道:
“前些日子洛阳上报了大理寺一个案子,我倒是觉得很有意思,等文征他们整理完了案宗,我们过些日子去一趟洛阳吧,正好你许多年没有回去,也可以顺道见一见家人。”
洛阳她的确很多年没有回去过了,从小便一直跟着她师父来了京城,这么多年来倒是如果很多地方,唯独没有回过洛阳,如今能回一次也好。
“多谢大人。”
“那你回去准备准备吧,有什么想带的或者其他什么想说的先准备好。”
自那以后一连又过了几日相安无事的太平日子。
宁洛这日早起准备去大理寺值班,与她一同住的陵婆婆今日比她起得更早,伸手便拦着她道:
“吃些早点再走吧。”
宁洛望了望院内日晷上的时辰,摇了摇头:“时辰有些晚了,我还赶着回大理寺所以不麻烦了婆婆,等落儿醒了,你与他一起吃吧。”
“好。”
陵婆婆看着她道:
“晚上给你留几盏灯笼,早些回来。”
宁洛闻言心里难免一暖,跟着收拾好了去了大理寺。祈玉向来去得早,可今日却不在前殿
今日在前殿守着的大理寺侍卫叫做李言和谢一,宁洛顺口便问了今日祈玉去了哪里。
李言看着她道:
“原本大人一早来了大理寺,可宫里的人来了宣旨召大人进宫了。”
谢一在一旁想了一想补充道:
“说起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宫里出了什么急事吧。”
之前就算是她师父在也很少在下了早朝之后还被召进宫里。
等到了晌午,日上三竿,太阳光落在院子里最盛的时候祈玉才坐马车回来,宁洛本就守在院门口,他一回来她便能看到。
祈玉今日整个人看起来都不太对,脸色尤其难看。祈玉走到门口望着宁洛停下了脚步:
“你带着我的金令,能有多快就有多快,召集大理寺最得力的侍卫,立刻动身与我去一趟离河镇。”
离河镇。
宁洛从未见过祈玉如此脸色,又如此急匆匆的样子。他们易水国与楚国的边界重镇,虽然是小镇,但却是位置与商业重心,比的上一般的易水的重城。
侍卫李言在一旁站着听着问了一句:“请问大人,这是出什么事了?”
祈玉神色凝重得【#~爱奇文学www.iqiwx.com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道:“公主的迎亲队伍遇到了刺客,公主身死,楚国太子重伤。”
周围听着的侍卫都跟着神色一顿道:
“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
祈玉叹了一口气道:“陛下下令,十日之内大理寺必须查出谋杀公主的真凶,否则我大理寺上下全部处死,给公主陪葬。”
“原本定的是五日,多得父亲兄长与满朝文武一起求情,陛下才愿意再宽限十日,就算是今日启程,路上难免还得花上一到两日,时间太紧,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尽快先去离河镇。”
“是,大人。”
几个侍卫闻言对视了一眼,他们心里都再清楚不过,公主这么一死,皇帝震怒牵连其他,这趟查案不止是查案,若在规定期限以内查不到真凶,那他们这些人可都得白白赔上性命。
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这案子必定会错综复杂。既然是皇帝金口玉言便再无收回的道理,大理寺的人来不及抱怨时间太少,只能先尽力去查。
宁洛知道这事眼下是大理寺最要紧的事,不敢怠慢立刻去了前殿,用祈玉的金令掉了所有的得力侍卫,一共二十一人,又花了半个时辰去国库调了赶路用的马来,准备好了立刻报给了祈玉。
一行人连家都来不及回就赶路去了离河镇,不过好在他们走后,自会有其它侍卫告诉他们的家人。
这事关乎他们每个人的命,自然每个人都是拼了命一般上心,宁洛路上也见祈玉一直皱着眉,他们这些人里想来只有祈玉一人肩膀上的担子最重,毕竟他一人身上背着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就算人赶路不会累可马会累,路上经过皇家驿站换马时,宁洛正好在他们大人身侧便跟着问了祈玉一句:
“大人要不要休息片刻?”
虽然着急着赶路,可祈玉这副样子也不适合再查案。
在她的印象里,祈玉出门从来是用马车,慢慢悠悠地一路晃着,这次却是和他们一起骑马来。
祈玉立刻皱起了眉,摇了摇头:
“不必了,这次查案的时间紧,你们都能不休息,我自然也能。”
所以从京都到离河镇明明是两日的路程,硬生生得只让他们花了一日。只是等到了离河镇时,宁洛祈玉他们才发现镇上完全不似听闻得那般繁华,街上如今很少能看得到走动的百姓,反而多了很多他们易水的士兵。
祈玉拦住了一个,给他看了金令问道:
“我们是朝廷派来查案的钦差,你可知道现下公主的遗体在哪儿?”
“见过钦差大人,公
主的遗体自然未敢安葬,连同花轿一同停在衙门。”
衙门的位置根本不难打听得到。
祈玉跟着又问道:
“那楚国太子呢?”
“楚国的太子殿下受了伤,现下应该还住在驿站里,驿站已经封了,除了朝廷的几位大人和楚国人以外,再没人住着了。”
“有劳了。”
祈玉正准备放那个小兵走,一旁的宁洛却打断了他出声问道:
“对了。”
宁洛见他身上的铠甲总觉得有些眼熟,末了又跟着问了一句道:“你们是哪个兵营的?”
“是镇北侯的麾下,今日早晨随着侯爷一同来这里换防。”
镇北侯,那不就是她的师兄宁昭。
只是换防怎么会换得时间这么巧。
不过这不是他们眼下要考虑的,他们来这里是来查公主的案子。
祈玉看了一眼身后的李言与谢一,差遣道:“你们两个先去一趟驿站见那位楚国太子,问一问当时刺客行刺的情况,若是太子伤重不便见你们,便去问太子身侧的人,所问所答的话每个字都详细地写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