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当大佬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兵不血刃
    兵临城下,堂上的喜悦气氛荡然无存,大多数人的表情凝固,思量起对策。

    “三位将军,袁术卷土重来,该如何应对?”

    刘表流出求救的目光,事起突然,人谁也没料到,淮南军队还敢来。

    “慌什么,来了再打回去就行了!”

    慌乱中,薛仁贵神色淡然,展现出大将风范,战场交锋,千军万马中,他艺高人胆大,无惧任何威胁。

    “全仰仗几位了。”刘表拱手道。

    大敌当前,在场的都没有享乐的兴致,放下酒杯,簇拥刘表登上城墙。

    “刘荆州,你与诸位在此观战,我领兵出城会一会他们。”

    交代一句,薛仁贵、陈庆之、麴义并肩出城,点起三万骑兵飞奔出营,列阵城下,大声喝问道:“尔等贼心不死,去而复返,有胆便来一战!”

    淮南军阵分开一条路,杨弘从阵中走出,颔首笑道:“将军虎威,令人钦佩,但我等来此并为拼胜负的,而是希望朝廷接纳,保身后十万生灵安危。”

    “哦?”

    收起方天画戟,薛仁贵依旧没放松警惕,说道:“说得好听,以何为凭?”

    “呵呵,在下无以为凭,我家主公临终前嘱咐,不愿追随他的将士颠沛流离,让我等为朝廷效力。”

    杨弘笑得尴尬,一挥手士兵抬出了袁术的遗体,揭开白布一看,果然是袁术,脸色清灰,生气全无。

    “你们怎么看……”

    交换了下眼神,薛仁贵拍板道:“暂且相信你们,让你的人放下武器,接受点验整编。”

    “多谢将军。”

    此时此刻,杨弘没有讲条件的余地,依照命令执行,数万大军如走马灯一般,将刀枪弓箭堆到阵前。

    袁术的老部下,多数与薛仁贵有一面之缘,因此并不觉得陌生,只是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愿意向朝廷投诚的有:纪灵、张勋、主簿阎象等人,当然也包括杨弘。

    “将军,淮南士卒现存七万三千人,全部听您调遣。”

    薛仁贵把来投降的军队进行分队整编,重新发给武器,一切按照朝廷的机制。

    做完这些,薛仁贵写信向林阳汇报,另一面接到了关中的命令,重点在于后面几个字:“进攻颍川,遏制曹操的扩张。”

    城上,刘表松了口气,听说杨弘带人来投降,不禁有些艳羡,七万大军放到何处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但他有自知之明,不做妄想,

    之前两家结下仇怨,淮南的军队怕遭到报复,不可能投靠他。

    一切都有了定论,刘表干脆放手不管,守着荆州过安生日子,他已经安于现状。

    毕竟要整编降卒要花费时间,薛仁贵的兵马在襄阳城下停留几天,稍作休整。

    刘表照例往军营送粮食,好就好肉伺候着,来使每次都很客气,看着全副铠甲的威武雄师,欣慰者有之,担忧者有之。

    “几位请坐!”

    城外大营,薛仁贵召见了杨昭、纪灵,因为要进攻,那里是袁术的地盘,为保证顺利,少不了他们的协助。

    言简意赅的说了几句,不等薛仁贵询问,杨弘大笑道:“将军要攻打颍川,无需白刃交锋,交给在下来办。”

    “先生有何妙计?”薛仁贵赶忙问道,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城池,自然是好。

    杨弘答道:“谈不上妙计,颍川太守与在下私交甚好,只要没有落入曹操手中,在下字修书一封,管保颍川归附朝廷治下。”

    话不多说,薛仁贵让杨弘写信,吩咐快马送出去。

    有了空闲,开始对淮南的兵马进行整训,营中每天呐喊声传遍十里,颇有成效。

    五天后,颍川太守拱手来降,此人正愁着如何抵抗曹军兵锋,杨弘的书信及时送到,心中暗喜,如逢雨露甘霖,毫不迟疑的跑到荆州。

    军队开浩浩荡荡开进颍川,算上淮南的兵马,薛仁贵手中握有十四、五万大军,点验完府库钱粮,林阳没有传来新命令,就地驻防。

    阳瞿县,五十里外,一支气势高昂的兵马向前挺进。

    “主公,袁术真不禁打,我军所到之处攻城克地,无往而不利,前方就是颍川了,已经是我们的囊中物了。”前锋将军曹洪大笑道。

    曹操抚须道:“打了几个胜仗,就开始心高气傲……若不是朝廷牵制住袁术主力,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出征以来,曹操战必胜,攻必取,连下汝南、沛国、陈国等郡县,全军上下洋溢着喜悦,正计划到颍川开庆功宴,一醉方休。

    当数万曹军赶到阳瞿城下,曹操敏锐地观察到,城楼上到处插着“汉”字大旗,而且似乎不设防守。

    事出反常即有妖,曹操挥了几下马鞭,心里提起一分小心,看向身旁道:“子廉,上前叫阵!”

    “遵命!”

    曹洪提刀出阵,大吼道:“城里的人听仔细,曹公兵锋到此,不要妄想负隅顽抗,趁早献城投降!”

    等了

    一会儿,不见有人出来答话,或者开门献降,曹洪随手把刀插在地上,又喊道:“城里有能喘气的没,滚出来一个!”

    咚,咚,咚……

    一通雷鸣般的鼓声,阳瞿城上涌出了大量甲士,弯弓搭箭对准城下曹军,为首的是薛仁贵,还有颍川太守。

    “城下的可是曹孟德!”望着城下的军势,薛仁贵朗声笑道。

    “正是!”曹操拱手还礼,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颍川被人捷足先登了。

    “有幸与曹公相见,颍川已归附朝廷治下,诸位远道而来,白跑一趟,恕不远送。”薛仁贵表明了此城的归属。

    “哼,你说什么是什么了,想霸占颍川,先问问我手里的大刀!”曹洪听罢,登时发怒。

    薛仁贵面不改色,没有理会曹洪的怒火,拱手道:“曹公,你的部下不知礼数,把我的话置若罔闻,举刀叫阵,想背反朝廷吗?”

    “子廉,快回来!”曹操瞬间惊醒,立马叫回曹洪。

    颍川回到朝廷统治下,曹操不敢挥兵强攻,背上不尊王化,意图造反的罪名,天下人人得而诛之,那他将是下一个袁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