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当大佬 > 第三百三十章 暴风前夕
    夜风习习,窗外虫鸣声稀疏。

    解开疑惑,此刻林阳心情极好,望着迟迟不肯离去的白雀,笑问道:“你从后院回来,是去探望董贵人了?”

    临盆之后,董贵人安分守己,幽居在府中,知道内情的人很少,街市上传言大将军逼死身怀龙种的贵妃,其实是误解。

    失去皇妃身份,除了不能到处走动,以真面目示人,林阳给予了应有的照顾,端茶送水的丫鬟,衣食温饱样样周全。

    白雀盯着地砖,想到那个活泼纯真的婴儿,柔和一笑:“嗯,小家伙吃得饱睡得香,足实了不少,满床乱爬呢。”

    林阳自认问心无愧,轻声道:“我不方便过去,你多留心,需要什么尽管买。”

    “那啥……缺个爹你能解决吗?”白雀下意识问道,那孩子的父亲可是皇帝,可惜造化弄人,骨肉降世,尚且蒙在鼓里。

    “咳咳!”林阳咳嗽两声,心说这事可有点难办,亲爹只有一个,岂能随便替换。

    “你不会想把那对母子囚禁一生吧?”

    两人对视,气氛压抑,白雀心提到了嗓子眼,她没试过被软禁的滋味,但想想终身不能自由,不如抹脖子痛快。

    “再等等吧!”

    敷衍一句,林阳也觉得不能紧固眼前,等那孩子长大,七八岁最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如果四处乱跑,骗局终有揭穿的那天。

    “我有个主意,可两全其美。”

    白雀两步走到桌边,笑道:“不如你娶了董贵人吧,让那孩子任你做爹,反正你没儿子,何不捡现成的,取个大的带着小的,哎呀……你赚了啊!”

    “滚!”

    咆哮一声,林阳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大发雷霆,教训下出言无忌的小婆娘,两步追到门口,白雀扭着屁股逃之夭夭。

    “死丫头,太没规矩了!”

    对着月亮发了通牢骚,林阳回到书房继续批阅公文……

    翌日清晨,走出家门的百姓发现街上冒出许多人,都是身材魁梧的军士,手握长枪,全副盔甲,编列成整齐的队伍,全神贯注的巡逻,像是防备突发情况。

    “你们说,是不是要打仗了?”一个徐娘半老,挎着菜篮子的妇人问道。

    众人闻言各有所思,纷纷猜测,有的说是闹贼了,立马招来大肆嘲讽,小偷蟊贼用得着调用军队,京兆尹的衙门是吃闲饭的?

    这时,走来一体态丰满的商人,把玩着几枚铜钱,力排众议道:“肯定不是打仗,我走南闯北,

    眼观八方,消息灵通,各路诸侯安心守着地盘,没谁敢挑起战火。”

    “哎呀,不是打仗就好,大家散了吧!”

    没谁期望战火烧到家门口,关中的百姓更是如此,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比如现在这样,有足额的赋税上缴,家人有口饭吃。

    视线离开那些军中悍卒,百姓各自奔忙。

    目光回转,林阳召集了身边的将领和幕僚,行礼之后,郭汜抢先问道:“大将军因何调兵,那些士族又不老实了?”

    “我是怕他们不老实,提前防患于未然。”林阳呵呵笑道。

    堂上文武顿时错愕,搞不清楚状况。难怪科举的事目前仅几个人知道,暂未公之于众。

    当林阳提出取士不论出身,凭真才实学的想法,武将似懂非懂,文臣一片哗然,如此等于把世家得罪死。

    “大将军,此举……”

    众谋士交流下眼神,刚要开口,林阳比任何时候都要独断专行,挥起袖袍:“你们要说什么我清楚,但科举乃国之大计,势在必行!”

    “属下愿全力配合,为朝廷选才!”

    “老夫从议!”

    事先收到消息的何夔和蔡邕立时起身表态,有益于寒门学子,公平竞选,二人举双手赞成。

    “你们呢?”林阳目光幽幽,盯着其他人问道。

    郭嘉沉声道:“大将军执意开科举,要做好世家狗急跳墙的准备,那些老顽固,逼急了很难对付!”

    林阳望着窗外笑道“所以要调兵入城,敢闹事的,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镇压,不能出半点差错!”

    “诺!”

    右侧的武将齐声应道。

    接着,开始商讨科举的流程,毕竟本朝从未有过先例,算是新媳妇上轿头一遭,顿时抓耳挠腮,开动智慧思考……

    最后,林阳采用了何夔的提议,发榜到各乡县,让有意愿的学子先到当地的郡城初试,合格者按日期来到长安,统一考试。

    这与后世的科举制度差不多,林阳批准执行,府内的文员抄手提笔研磨,一封封告示随着快马送到各地。

    官府的衙差提着浆糊,将告示贴到墙上,不消半天时间,如同凉水浸滚油,引发了轩然大波。

    长安是京师重镇,官府发出的任何消息,这里的百姓最先知晓。

    形形色色的人凑到近前,中间空出巴掌大的空地,有识文断字的看懂墙上公文,内心激动起伏,感觉此事非同小可。

    “官差大哥,这是真的吗,朝廷选拔官员,不计出身?”一个衣着朴素的寒门学子挤上前问道。

    官差四十多岁,胡须整齐,敲了敲石墙道:“上边有,长眼睛不会看啊?”

    那学子连忙道:“学生略通文墨,字当然识得,只是我朝以孝廉举士,所谓“科举”前所未闻?”

    “哼,官府的告示何时作假,瞧你一穷酸儒生,怀里掏不出二百大钱,骗你有意义吗?”

    官差说完,围观百姓轰然大笑。

    那儒生面皮红了红,家中自幼贫寒,穷困潦倒,只读得几本书,想入朝为官,却需要有名望的士族举荐,他找不到门路,心想何不去试试?

    如果高中,便有机会做官,是他一直憧憬的梦想。

    告示相继传遍西北四州,在家埋首苦读的学子欣喜若狂,很多人起初将信将疑,三五成群的聚集起来,到当地的官府问个明白。

    得到准确答复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又哭又笑,激动得双膝跪地大喊:“天恩浩荡,我等不得志的学子终于有出头之日!”

    当然,树有朝阳的一面,同时有背阴的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