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枫看着迟迟不开口的万春公主,恭敬点走上前,伸出手…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鸿胪寺点江心镜找到了,是鸿胪寺里面一个洒扫的偷窃的,倒卖到当铺了,被大理寺的人抓到了,所以…”
“不关师傅的事,我父皇,已经严厉批评鸿胪寺了。”
青枫点点头,果然,这一次大东家弄出的动静太大了,所以,以至于皇上都重视了这件事,并且,那么快就找到了凶手。
看来,大东家说得没错,有的人,就是需要给他下一剂猛药,否则,这件事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破案。
“大东家不在乎…”
“师傅不在乎的话,就不会拿出和氏璧这种东西了,我虽然才年芳十五,可是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我还是知道的。”
“师傅管这叫什么来着?叫…反其道而行之,世人都说他偷的,他偏偏就要拿一个更贵的来证明自己。”
万春公主激动的开口,师傅的套路,他还是很明白的,父皇也说了,师傅…是一个聪明人,他能够从反方向证明自己,并且,狠狠的给了鸿胪寺一个耳光,这是聪明。
既不从正面和鸿胪寺起争端,又因此大赚一笔,何乐而不为?
“对了,过段时间,皇宫里面,有一场盛宴,是我的生辰宴,这是请柬,青枫,麻烦你交给师傅咯…”
万春公主从袖口之中拿出请柬,递给青枫,青枫点点头,果然…大红色朱砂的请柬,上面写着请柬二字,万春公主虚岁十五,过几日,就真正的是十五佳龄了。
生辰宴…会…挑选驸马吧!
等到刘寻回来,青枫把请柬递给刘寻,刘寻看着里面的邀请,唉…原本想要躲开这个生辰宴的,毕竟,他不想和皇家点人扯上太多的关系。
到时候,万一的万一,让他进入官场怎么办?
再说了,最近他和鸿胪寺的关系也不好,大家都是不相往来的态度了,要是在皇宫里面碰面,那该有…多么尴尬?
他可是一点都不想喝那些人纠缠,尤其是…至今鸿胪寺的人都没有前来道歉。
“大东家…去不去?”
“不去。”
“可是,这是万春公主,更是你的徒儿…不去…会不会…不太好?”
青竹的看着刘寻,对方是公主,而且,还是大东家的徒儿,大东家平日最是包容万春公主,她的生辰宴…不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更何况,公主还亲自来送请柬,这份心意…可是十分的…尊敬了,万春公主这是真的想要邀请大东家前去啊。
“哼,这女娃子,就是想诓骗我的钱,收她几个小钱,就急着让我还回去,罢了,准备着吧。”
“那大东家,准备些
什么比较合适?”
青竹看着刘寻,虽然说是准备,可是,这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啊,
这东西的贵重,都是需要大东家恩准的,他们只是下人,做不了主!
“就准备三件礼物好了,胭脂坊,清衣坊,珍宝阁,你们看着办,给我挑最好的。”
青竹点点头,果然,大东家还是在乎万春公主的,从这里拿东西出去,无疑是在大出血。
如此三件东西拿出去,面上有光不说,还能够…增添大东家的面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青竹在心中,已经想好要送什么东西了,一旁的青枫瞧着大东家和青竹的互动,都觉得自己是被孤立的那个人。
“另外,青枫,岭南那边可以安排了,想来,那里的果子…也熟了,按照我之前告诉你的办法,把信传去,让人尽快送来,明白吗?”
“大东家,王东家不是已经去岭南了吗?还要…再通知他一遍吗?”
“自然,那小子办事,难以预料,万一搞砸了,可就…白费了我一番心思,记住,那冰块,一定要足够…”
青枫点点头,随后就立刻去写信了,刘寻看着天空的烈日,这京城的太阳…比江南的太阳还要来得毒辣,冷的时候,冰天雪地,民不聊生,热的时候,炎炎灼烧,一脸哀嚎。
这眼看就要到了最为炙热的时候,皇上和贵妃,已经去了华清宫。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其中,所谓的妃子,就是四大美之一的杨贵妃,杨贵妃爱吃荔枝,但荔枝易变味,那时候没有空运,只能靠驿慢慢相传,相当于现在的陆运快递。
也就是说,想要吃到最新鲜的荔枝,就需要更快的速度送来,而且,只能用骑马的方式。
为了这一次的荔枝搬运大行动,他已经算过了。
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
唐代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
水驿则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
他已经大致算过了,整个全国的驿夫数总数合计当在25000人以上,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那么多的人,都要为了一个妃子而奔波。
可以说
,杨贵妃的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因为这一趟荔枝思的人,不在少数,这是极大点罪孽,唐玄宗的一世英名,也是因为这一份“色心”而身败名裂。
“青竹,上次让你查的,驿夫的奔行时间可给我打听清楚了?”
“打听清楚了,我让人做了笔录,这就拿给东家。”
刘寻点点头,拿到了笔录,看着上面的数字,拿过一支笔,开始计算。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如果是特殊情况,比如送赦书,书到晚了,犯人就死了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八百里加急,一日就必须要求日驰500里。
步行人员日行50里。
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
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刘寻大致计算了一下,按照这个速度,其实一点也不逊色现在的快递。
就是有点费马,有的时候,马儿点体力不支,就会到站之后直接累死,人长期在马背上颠簸,也是一种高危运动,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是不行的。
重要的是,驿使是国家官办,所有开支出自国库。在唐朝法律中,把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的处罚都规定得很细。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
就好比唐朝规定,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对于马,这是人性化的,可是,有时候山路崎岖,路途远马儿到站就会死掉。
唐律还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刘寻看着青竹的这一份厚厚的笔录,尼玛,记录那么多,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什么大官下来考察实情呢!
“大东家,你看…这行吗?不行我重新去…”
“不用,已经…够了。”
尼玛,要是再给他安排一些,岂不是要他看上三天三夜,这些…已经足够详细了,居然连律法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生怕他不知道似的,按照里面的计算,来到京城,需要六七日的时间,不过,就算是这样运送过来,恐怕荔枝也已经变成了浆糊,如今,距离生辰宴席还有将近十七日的时间。
怎么长的时间,用四天去运送书信,然后在让王大送过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青竹,再去写封书信,就说…让王大把树也给我运过来。”
“什…什么?我听错了?”
青竹不容置信的看着刘寻,他是不是听错了,居然…让人把树运过来,这…这是要干嘛?异想天开,还是…说…大东家的脑子又坏掉了?
运过来?从岭南到京城?这…距离那么远,把树也运过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谁干得出来这种憨事?
“不行吧,东家,这…这…这…”
“这什么这…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让王大用麻布包裹,挑选半熟的那种的荔枝,然后,别磕着碰着,给我好好的…运过来。”
“这…也太为难王东家了吧?”
这件事情,跟本没有半大办法啊…
那荔枝树,也不是一个瓷瓶那么简单,怎么可以…运过来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