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浪在古代写书人 > 13 飞鸽传书
    想当年,匈奴一世雄主完颜卆卆,用瞒天过海调虎离山之计,引夏军北下决战,自己亲率上万铁骑连夜偷营,欲占据金陵称皇作帝。他将国都团团包围,重重对外封锁消息。要在夏国大军发现之前,一举灭夏。

    眼见大夏皇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正当此时,宫内一名禁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国难。

    此人用的传信之法,正是飞鸽传书。

    而他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兵圣孙义。

    飞鸽传书。在王长贵最初的印象里,应该是那种单向性传播信息的工具,也就是只能往家里飞的古代式‘联络工具’。

    曾经他也好奇过武侠小说中的飞鸽传书是否被夸大。

    就算有送信的技能,但是那种写回信还用到原信鸽飞鸽传书的,好像不太可能吧。至于做到随时传信,那就更不现实了。

    可现在,王长贵却感叹有时候将小说里面的事情放进现实,可能会更胜于雄辩。

    为什么古人驯养鸽子,而不用其他禽鸟。首先鸽子温顺容易驯养,飞行时间长,不容易迷路。

    俗话说狗记千猫记万,老母猪也记八里半。

    其实很多动物本身都有很好的记忆能力,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为通信前驱的鸽子当然也不例外,它可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夏,如今不仅能利用了鸽子的很强的归巢能力来达到飞鸽传书的目的,还将其培养成了一种专门用来通信的工具。

    无论是家书抵万金,还是烽火传万户。民事、军事、刑事,面面俱到。看过影视剧的都知道,信鸽带着书信飞回来以后,就会飞到收信人的身边交差。

    等到收信人解下腿上的信桶以后就算“已签收”了。

    当然能做到“快递”式的来回送信,只有经过特殊专门驯养过的鸽子。

    其余的,顶多只做得到单通道送信能力,迷路不迷路就不能保证了。除非是前面那个寄信人预先带过去的鸽子。这样才能互通信息,做到和后世手机电话一样相互回信。

    在大夏使用飞鸽的往往官府居多,老百姓倒不是喂养不起,主要是因保密特性,没有养成秘法和驯养经验以及信鸽之间买卖极其严格……

    “咕咕咕——”

    几道怪异的鸣声从窗台方向传来,惊醒了还在梦中的王长贵。

    “鸽子?”他愣了愣,发现还是一只信鸽。虽然很困惑,但王长贵仍是上前抓住了鸽子,拿下了绑在鸽子脚上的竹筒。

    里面有一张字条。而且居然传递的是,关于月娥姑娘遇害的一事。

    王长贵首先想到送信的会是县衙,但随后一道兰花图案打破了他的侥幸。

    与兰花图案透露的信息一样,来信人自称【兰花】,信上第一行就说明是自己非月娥一案的凶手。

    “人物金莲已死,下一个死的人,依然是你书中的人物”。

    王长贵王接着往下看——

    “但月娥可曾真的死去?

    并没有!

    百花飞尽彩云空,

    牡丹丛,始潜红。

    知道百花教吗?

    不,它已消失。

    不,我是兰花!”

    不知所云的留言,令王长贵百思不解。

    按照此人所说,曾经有个已经消失【百花】教,而他是【兰花】?

    此兰花究竟指的是他这个人还是喻指它这个新式教派?

    王长贵摇了摇头,这些都不是现在他所要考虑的事。他现在就想知道,这传信人与多起凶杀案是否有关联。

    不过,兰花有一点提醒得很到位。

    那就是凶手仍会作案,仍会以他书中人物作为杀人目标。

    王长贵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巧合。

    对方费尽心机通知自己,难不成是要给自己指明调查方向?

    王长贵沉思之时,大门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整理了一下衣服,他下楼打开大门,发现来人却是县衙捕快,张三。

    在一年多以前,平阳县县衙捕头之位空缺多时。其中作为资历最老的张三,隐形是一干捕快的头。在赵燕儿未被六扇门指派从天而落,现在应该晋升为县衙的捕头了。

    “张三?你来的正好。我正想去县衙大牢。”王长贵拿出手里的纸条和信鸽。

    “百花教?”张三愣了愣,然后打量了王长贵一眼,才慢悠悠到:“曾经确实有这么一个教派,不过距今已经消失差不多三百年了。这个教派据说是个邪教,至于为什么发生这么久我还知道,是因为这个教派与当年的文圣有关。”说到这,他声音变得极低,若不是王长贵离他很近,简直就快听不清了。

    原来百花教曾是文圣创立的,后来不知因何原因,文圣又命人将其毁去。

    “对了,我今日来此,实有一事要问你!”张三转身看了看周围,发现无人后,道:“揽月是否是你书中人物”

    王长贵蹙眉。

    揽月的确是《中原》一书的一个人物,只不过是一笔带过,到《中原一点红》后传才会隆重的介绍到她。这也是作为写书人的一个兴趣,喜欢早早埋下伏笔……

    想到这,王长贵顿了顿,眼睛一亮:“这么说,难不成县衙那边有了发现?”

    “有,不过也可以是没有。有一个自称【揽月】的人,一直在和我们捉迷藏。

    走南闯北,从东到西,在平阳县各处弯弯绕。

    这个人实在过于狡诈,这几日总以揽月为名到处行窃,事后还留下中原一书的书稿,生怕我们不知道他和多起凶手案有关似的!”

    张三沉声继续说道:“留在丙字街的弟兄,今早和我说,你和赵捕头昨夜里一起去了月娥住处?”

    闻言,王长贵无奈点点头。

    要是早知赵然儿先斩后奏,说什么也不会陪她一起进去的。

    而出乎意料的是,张三并没有追究,他反用一副理解的口吻道:“放心,我并不是为此事而来。赵捕头看似粗心大意,实则往往有其深意。

    之所以留下几个弟兄看守那儿,是想看看会有什么收获。”张三脸上难得露出笑容,又极快隐去,“据我翻阅《中原》全书得知,揽月不过只是一个留下姓名的女童。”

    “你的疑惑和我一样,刚刚我就觉得很奇怪。他能得知揽月这个名字不假,可揽月不过是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路人,而像这样的路人有很多,除非…”王长贵揉了揉眉心,犹豫道:“除非…他看过我预先交上去的小部分新书书稿!”

    “新书的书稿?”

    “不错,是《中原一点红》的后传…”

    “也就是说,新书尚未出印?”

    王长贵点头默认。

    “那你快想想,谁会看过你的后传?”张三忙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