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元年初,辽国与齐国翻了脸。大定二年,齐国姜豹病逝,姜甯继位,追谥其父为“齐章帝”,自己也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寿康,表明自己的野心。
辽国都城辽阳,英明殿
“父皇,赵国使臣突然访问辽国,如今已经进入了辽国边界,马上到达永景城。”陈良单膝跪地禀报说道。陈抗听闻,缓缓从君台上站了起来,深吸一口气,似乎是在自言自语:“赵国人来九州,是要做什么呢?”
随后他又走下君台,看着自己的儿子,问:“赵国使臣多少人?出使者为谁?”
“是赵国名臣朱朝阳的儿子朱荣光。”陈良答道。
陈抗缓缓点了点头,长吁一气。
与此同时,越军猛攻蜀国各个重镇,连年征战,蜀国已经疲惫不堪。大定二年二月,蜀国皇帝阮化无奈地闭上眼睛,太子阮弘继位,继续抵抗越国进攻。
一封封战报送入蜀国宫中,阮弘也是十分疲累。一天中午,阮弘在寝宫睡醒,宫中十分安静,没有一声喧闹,往日都是宫中吵得自己无法安心休息。“小海?”阮弘喊了一声自己最喜爱的宫监的名字。
这时突然有人破门而入,吓了阮弘一跳,阮弘坐在床上拔出了藏在床边的刀,刀刃锋利无比,寒光四射,那个人开了门快步绕过步廊,阮弘发抖着,挥了上去,被那个人用手臂挡住:“皇上是我!我是娄安!娄安!”
阮弘这才放下刀喘着粗气。“怎么了?”
“陛下,成都的叛军已经攻入皇宫了,阮瞻将军正在抵抗,请陛下速速离开,迁都武阳。武阳还有陈琮接应,一切都可。”
阮弘长吁一气,连连点头:“那快走吧,朕有点着急了。”
从皇宫的后门出了皇宫,阮弘喘着粗气爬上了山,看着宫里飘着的蜀国国旗,娄安缓缓开口:“阮瞻将军成功了。”阮弘连连点头。随后二人又走下了山,从后门走入上朝的元华殿,阮瞻将军的随从身上都是血迹。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阮瞻看到皇帝来了,便单膝跪地说着。阮弘心惊胆战地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缓缓开了口:“阮瞻将军护卫有功,特此进封为安国君,朕有些累了,还请安国君打扫战场。”
说完,娄安便带着阮弘离开,留下阮瞻和他的手下。
“大哥,皇帝怎么回事?大哥护国保驾,怎么还要我们打扫战场?”手下颇有不满,但被阮瞻吼退,自觉地带着宫人打扫战场。
粗陋的建筑遮住了光,街道幽暗而狭窄,路面的石板印着深深的车辄,雨水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缝,一落足便溅起浑浊的水。
衣着褴褛的孩子在街上嬉闹,一个半大的孩子被翘起的碎石绊
了一跤,手中的黑面包一路滚过街面,沾满了污水稀泥,被另一个好运的男孩拾起,还来不及咬下,孩子的母亲冲出来抓住小偷扇了一耳光,夺回面包,咒骂着塞给仍在哭泣的儿子。孩子停止了哭,望着被重掴的男孩咧嘴大笑,得意的啃着满是泥水的面包,忘了膝盖磕破渗血的疼痛。
喝醉了无钱付帐的酒徒任几个店伙痛殴,被倒拖着扔到街外,青紫的脸上残留着浓痰和血渍,激起周围一阵轰笑。
阮弘便衣出了皇宫,走在大街上,四处望着。
城中的巡逻队懒洋洋的巡逻,穿着并不干净的衣服,按常规进酒肆勒索,对邻街逃奔的小偷视而不见,一个守备员路过瘫倒的酒徒,发现刚擦亮的长靴上沾了一块污泥,抬脚在昏迷者身上擦干。
娄安跟在身后,阮弘似乎并没有看见。
走了一会,就在到了城门的时候,阮弘停住了,他细声问着:“娄安,你还要跟着朕多久?”
娄安顿了顿:“回陛下,天色已晚,还是请陛下速速回宫。”
“朕累了,想出去看看。”随后便登上了城墙,城上的守军本要阻止,但看到了下面的娄安便停了下来,注视着这个缓缓登楼的男人。
站在城上,望着城内的灯红酒绿,阮弘长吁一气。
越国都城琅琊,泰治殿
“陛下,成都太坚固了,咱们的人里应外合,都没拿下成都城。”蒋员在鞠己的身边说着。鞠己一边听着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玉坠。“祢鑫,你是祢衡的儿子。还和武阳的陈琮有往来,你看看能不能帮朕做一件事?”
祢鑫站了出来,作揖道:“请陛下讲。”
“朕想和陈琮结盟,灭了蜀国,朕就可以将一只手伸入中原大地,否则朕一直被陈抗和姜甯压制着。昌州的杜少齐病逝了,你们得拿下被齐国抢了去的昌州,没了昌州朕怎么进丰京?”
祢鑫顿了顿:“大人,臣知道,辛目辛大人的儿子辛彤对昌州熟悉,陛下可以让辛彤入昌州,里应外合拿下昌州。”
“辛彤,你能做到吗?”鞠己的声音响起,但他依旧没有望着辛彤。
“末将可!”
“朕听说,楚国没了,那些楚国的大臣都跑到了昌州,感受着最后一点的楚文化。海欣、陈虎、朱灵等人都在昌州,你们谁要是与他们熟悉,就跟着辛彤一起,拿下昌州,朕有赏。”
大定二年四月,辽国十万大军东伐齐国,没过多久便拿下了被齐国吞下的辽东等城,辽军势不可挡,齐军接连败退。
大定二年五月,辽国九万大军兵临大邺城下。
辽国主动出击,并围住齐国的都城,消息一出,九州震惊。
凉国都城月州,
听闻齐国有难,本来想渔翁得利的凉国突然不能南下。为什么呢?原来是在位二十二年的凉国皇帝吕红病逝,其子吕诵继位。追谥其父为“凉武帝”。此时的凉国,多年不打仗,军备废弛,国库空虚,国务腐败。凉武帝二十一年汪顾的病逝,更让凉国没了主心骨。
甘泉宫内,“朕…朕的丞…丞相,公…公冶彤,听…听令!”坐在君台上的吕诵努力地说着,但下面的大臣还是有忍不住笑出声的。吕诵满脸通红,双手有些颤抖,不知如何是好。直到站在群臣台前的大将军加恪一声怒吼,才让群臣台的群臣安静下来。
站在相台的公冶彤走上相台,拿起诏书回到相台,大声地说:“我,大凉帝国丞相公冶彤,任命加恪为大将军,任命汪曾为副将军,配合加恪;任命陈田为兵部尚书,统领变法之事。”
“变法?”诸臣大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