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在位,立刻传唤高崎晃与其子高小宇。经过李清的劝降后,高崎晃决定率北唐军归降李清。文泰元年九月,李清驱逐了皇宫内的许多宫人,其中就包括高力士的“五虎子”:高缑干、侯乾、李如、孟仕腙与王浃。王浃更是驱逐后被暗杀。高力士十分惊讶,但面对李清也不好说什么,李清的励精图治,让高力士十分惶恐......
文泰二年二月,李清封高力士为文信侯,赏地曲阜。
文泰二年六月,李清本要动手,但由于高崎晃生病而耽误。七月,李清身穿铠甲与高小宇大败宫人,高力士走投无路拔剑自刎,王澜子投水自尽。北唐宦官之乱结束。
北唐文泰二年(晋光初三年)八月,李清在朝廷上,正式宣布剿灭宦官。并重理朝廷内部。“念李淇悔改,任命李淇为丰京都统;任命高小宇为丰京副都统;任命寇颜为丞相;任命东雍为副丞相;任命巩安为兵部尚书;任命巩齐为礼部尚书,并为杨山昭雪!”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凉国都城武京,勤政殿后,石板路
这里的环境真不错,小桥流水,青石板围绕后花园。公冶弘修建这里的目的就是乘凉,这周围都是苍天大树,夏天十分凉爽。走在石板路上,公冶弘的身后跟着三弟公冶真,此时公冶真官至礼部尚书兼皇都掌事。“皇上,臣听说,李清剿灭宦官,北唐已经重新走上正轨,又任命了许多有志之士,比如说东雍和巩安巩齐。之前臣给陛下推荐的人便是这三位,但他们拒绝了臣,并投靠北唐。东雍是曲阜安定人,东家世代在曲阜做官。最早,东氏祖先在齐国做守玺官。后来唐帝国一统天下,东雍的前辈东中在曲阜做文郎,记录郡守智行。后来天下大乱,东家人一直在曲阜安心读书。巩安巩齐的巩家则是洛阳的名门望族。北唐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不易对付啊。”
公冶弘笑了笑:“文堂(公冶真,字文堂),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公冶真认真地回答道:“皇上,臣为晋国研究了许久的人才,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被唐帝国发掘出来,在唐帝国一家独大的诸侯并起时代,许多人才也在别国。臣为此几次入洛阳,入曲阜,都是无功而返。”
公冶弘笑了笑:“看来这几个人还真是让朕的三弟费尽心思啊。时间真快啊,李清在位两年,朕也在位了三年。再等等,朕准备进攻北唐。”
“是。”
“对了,西边有什么动静吗?朕听说西边的金发人国家动乱,建立了许多国家,他们还和匈奴结合,马穆尔汗在喀尔沁建立了铁托儿帝国,自称铁托儿大帝。还有之前见朕的奕欧来,他就是个
金头发的怪人,朕不是很喜欢。听他说,他的国君病逝后,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国家动乱四分五裂,建立了一个摩洛梭哥帝国。这两个国家在西边勾结,觊觎朕的九州可不行,祖宗的土地怎么可以拱手让人。文堂,你现在就通知文闯(公冶智,字文闯),让他加紧练兵,朕有空会去查看的。到时候先灭了北唐,再办了西边的匈奴。”
“是!”
十月初,二十万晋军兵分四路从武京出发,直奔北唐。紧接着,武阳郡守马凝接到王命,率军九万进攻北唐。马凝兵分三路,走陈都、琅琊和南阳三条路。十二月末,昌州守军血战而不能敌,随后昌州失守。随后晋军停止追击,占领整个琅琊郡。被困河流郡的北唐军无奈向晋军投降,河流郡的郡守陈奎是李清皇后的弟弟。陈奎投降,李清得知后闷闷不乐。昌州失守,随后整个昌州郡也失守了。与此同时,北方的晋军也没停下,攻克向蔡郡大部分土地,镇守向蔡的向蔡将军李准兵败战死。攻下向蔡的晋军马不停蹄围攻丰京,但晋军不知的是,在向蔡失守了之后,李清就已经出逃,准备前往兴彬。
在路上,队伍排了很长。李清骑着马,穿着普通的官服,走在前面。高崎晃骑着马从前面骑着马赶来,喘着粗气说道:“陛下,驻守兴彬的人是曲阜郡守的亲戚,他拒绝让陛下入城!我们是否要攻打兴彬?”
“兴彬郡守是高澜吧?”
高崎晃点了点头,紧接着说:“这小子之前还是我的下属,如今居然做了这种不义之事!等我入城,一定杀了他!”
一向有威严的李清此时却很安静:“走吧,去兴平。”
占领丰京之后,却没发现一名宫人。整个丰京城的皇宫,是座空的。兴平是兴彬南部的一座城,盛产海盐,里面有钱的商贾很多。进了兴平城,高崎晃直接去县令府内,兴平县令是高崎晃的亲弟弟——高崎淞。“怎么?大哥你这怎么来兴平了?”
“我护送圣上逃难至此,这里将是北唐的新国都。你收拾一下,我带你去脸面圣上。”
高崎淞来不及多说,点了点头,急忙换上干净的官服,跟着高崎晃走出了县令府。看见一家酒馆前十分热闹,有很多人围在那里。高崎淞一声怒吼,所有人都看着他,随后鞠躬连连后退。里面是几个混混在抢夺一件玉佩。高崎淞愣住了,高崎晃也愣住了,那是他儿子高小宇腰间的玉佩。
“这......”
这时,一名身穿官服高贵之人走了过来,用扇子点了点高崎淞,“朕来了,你都不看朕一眼吗?”闻声,高崎淞连忙准备鞠躬却被高崎晃制止,他望了望旁边的大酒楼,他懂了。
走
进酒楼,高崎晃找了一个最安静的房间。在那里,高崎淞立刻跪在了李清面前:“陛下!臣救驾来迟,请恕罪!”
李清先是长叹一声,随后说道:“朕继位时,山河破碎,乱世浮萍。如今,高澜竟然投降晋国,背叛了朕。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朕如今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高崎淞你起来吧,朕没有子嗣,朕听说在兴平城,有一位朕的远亲,名叫李旭。是武皇帝的后代,可有此事?”
高崎淞坐在椅子上,说:“是,陛下,确有此事。但李旭是落魄贵族,家徒四壁,这......”
“朕乏了,不愿意再做这个皇帝。传旨,传位李旭。朕做太上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