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甚觉惊奇。下塔之后,纷纷围在老僧周围。
这个老僧已经在这儿坐了一天一夜,而在我们到寺之前,也不知道已经在此坐了多久。
“你终于来了。”老僧突然开口说话了。围在身边的众人竟然被吓了一跳,相互看了看,又迷茫的看着面前的老僧,不知道他此话何意。
“贫僧身下三尺即为佛门入口,你不就是在找它吗?”面前的老僧自始至终都没有睁开眼睛,并且话中一直说的是“你”,而不是“你们”。
“大师,知道我们在找什么?”秦风缓缓的试探着问到。
“一将功成万骨枯,睡佛惊醒鬼神灭!源生源起又源归,兴灭只因此一人!”那位老僧缓缓的睁开眼睛,死死地盯着我对众人说到。
我让他看的有点毛骨悚然。“大师,这是什么意思?”艺凝看着他一直盯着我,然后不解的问到。
“可是,天意难违,将要发生的事,任谁都抵挡不了。既然无法阻止,不如干脆助他成佛,早日解脱。”老僧语气中颇有些无奈,又颇有些毅然决然。“贫僧乃波斯匿王之后,奉家族世代遗命,已在此等候多时。”
“波斯匿王?!”众皆一惊。
“波斯匿王,是古天竺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其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据说,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因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当时的天竺,波斯匿王与频婆娑罗王同为护持佛陀的两大国王。”艺凝看着面前的老僧对我们说到,语气中满是惊讶。
“说起波斯匿王与佛陀的渊源,这里面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艺凝又看着我们继续缓缓的说到。
“传说,当时波斯匿王的太子袛多,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了孤独长者,须达长者就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于是就率领群臣拜访住在祗园精舍的佛陀。
波斯匿王一到精舍,就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者,对此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听后,祥和而坚定的答道: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需知这世间有四件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而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都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向来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听到佛陀之教诲,他的内心却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佛陀沉默了一会,又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词,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破除了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就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又纯真的信仰。
在这之后,波斯匿王经常拖着痴肥笨拙的身体,前往拜见佛陀。有一次他对佛陀问道:佛陀啊!我近来身体欠佳,虽然想来看您,总不能成行。现在看您身体健康,我很高兴。我不知前世犯了什么罪业,才会如此肥胖,请问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免于这种苦恼呢?
佛陀看到匿王苦恼的神情,就对他点拨道:人的肥胖有五种原因,一吃太多,二贪睡,三耽于享受,四不劳心,五不工作。若想减肥,应当要节制饮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复正常健康。于是,佛陀作了一首诗偈送与匿王: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匿王听了偈颂,无限欢喜,吩咐御厨,以后在他进食时,都得站在旁边唱一遍偈文,以兹提醒。果然,随着他的食量渐渐减少,身体也随之轻安。
波斯匿王的祖母过世时,匿王悲痛不能自已。于是,他轻骑驱车前去拜见佛陀。在佛陀安详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摄哀痛的心情,聆听法音:切莫愁忧,一切有生,皆归于死。逝者已矣,来者可追。你应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身与亡者植福积德,广作善事。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
有一次,一个外道梵志的独生子死了,这个梵志昼夜追思,蓬头垢面,衣服破烂,露宿于冢间,啼哭不已。佛陀经过,十分哀悯,对他说:今日的愁忧苦恼,皆由恩爱所生。梵志听了,豁然大悟,逢人便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这句话展转传入波斯匿王的耳中,他感到非常的疑惑,就问虔诚学佛的末利夫人:“一般人都知道恩爱合会皆生欢乐,何独佛陀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大王!您欢喜见到我吗?”末利夫人听后,温柔地问到。
“夫人!我一见到你就感到欢喜无忧,更希望你能生生世世陪伴着我。”
末利夫人收敛起笑容,愁忧的问道:“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您,永不再会面,您会伤心难过吗?”波斯匿王听后,一时无语。
末利夫人接着又说:“人生在世,有很多烦恼来自于恩爱不能舍离。有家忧家,有财忧财,愚者处其中而不自觉知。佛陀说人生短暂,世间无常,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因此,贪恋世间的任何事物,都将招致苦果。”
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匿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听后,随即说了一首诗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波斯匿王渐渐匡正言行,不但变成了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众人听完艺凝的话都久久沉默不语。这得需要多大的正觉,才能让一个曾经的暴君,脱胎换骨变为一位爱民如子的明君!
“佛陀在舍卫城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例如《阿含经》、《弥勒上生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秦风又看了看地上的老僧,接着对众人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