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
数千铁甲骑兵,同时高呼一个“跪”字,这场面确是十分震撼,让人不禁就有跪拜的冲动。
这一幕,发生在胶东郡的城门前,远处是数千铁甲骑兵,簇护着一辆华丽马车,正缓缓朝着胶东郡而来。
大军旗帜上,印着一个明晃晃的“章”字,百里尧猜测,位于大军最前方,那位唯一一个没有被铁甲遮挡面部的将军,应该就是章邯!
早上吃过饭,百里尧同裴林就赶往胶东郡,目的是找个法子将那车粗盐处理掉,换取一些需要的物资。
实在赶了巧,就在二人刚到胶东郡城门前,远处就传来了那声“跪”。
百里尧还在诧异之时,他眼能所见之处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少、贫穷富贵,皆跪倒在地,这其中也包括了裴林。
伸手拉了拉百里尧的裤脚,裴林低声道:
“还不快跪下!不要命了?”
百里尧反应过来什么,顺势一跪,像着其他人一样,匍匐在地,额头碰在地面的沙土上,听着那整齐的铁马蹄声,由远至近。
因好奇心作祟,百里尧在中途略微抬了下头,许是碰巧,此时大军头部正走到百里尧身旁,而百里尧这一眼,正看到了最前方的那位将军,那将军,也在望着他。
两人对视,不过一个呼吸,百里尧就猛地低下头,连身子都有些颤抖了起来,只是刚刚那一眼,百里尧从那将军的眼神中,看到了丝丝杀意,那是经历了无数战争鲜血洗礼,才能拥有的杀意。
整个过程持续了半刻钟的时间,身旁才陆续有人站起身,掸掸身上的泥土。
“可以起来了。”
裴林提醒了一句,可百里尧却像是没听见一般,仍旧跪在那。
裴林脸上露出些许笑意,边将百里尧扶起,边想着:终归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见到方才那阵仗,腿软也能理解。
虽然站起身,可百里尧的目光,依旧盯着地面,他的视线中,已然什么都看不到了,脑中反复有一个声音在向他提问:
“这便是大秦,这便是大秦的铁甲骑兵,你,真的能够对抗么?”
也就在这一刻,百里尧明白了,先前他将造反想得,还是太过简单了些,大秦的确已经失了人心,但那百万大军,却是实打实的存在,想要走得更远,早晚都要面对。
长出了一口气,百里尧将思绪拉回了现实,向裴林问道:
“刚刚那马车里,坐着的是谁?”
裴林思量片刻后:
“能有章邯护卫,想来应该是大秦的哪位公子吧。”
胡亥?扶苏?始皇帝共有儿子二十三人,天知道是马车里坐着的是哪个。
进了胶东郡,百里尧才真正感觉到这个时代发展,到了哪个地步,若只是在什伍之间,说这是近原始社会,也不为过,可郡县之中,便繁华了不少,街道两侧偶尔的商铺,甚至连街边小贩的叫卖声,也能听得到。
在裴林的带路下,二人穿过了大半个胶东郡,此时也已经临近天黑。
秦朝施行宵禁,一更天三刻后,在街上走动的人,就会被夜巡的官兵捉拿,轻则一通板子,重则吃牢饭,当然,那个时代的牢饭,并不免费,需要你付出的代价,绝对比一顿饭要大得多。
“我们这是去哪?”
百里尧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裴林回道:
“就快到了,再有一刻钟。”
一刻钟后,二人来到了胶东郡中最为贫弱的一片区域,在这里,随眼便能看到骨瘦如柴的乞丐,还有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力工”,赤裸着上身,赶回他们那个三砖俩瓦搭造的“家”。
一处较为偏僻的店铺前,裴林站定身子,抬手敲了敲门。
百里尧则打量起这间店铺,说它是店铺,倒不如说这只是一个门脸,在秦朝,想要开店做生意,需要一番正规的手续,这家显然没有。
没过多久,店门被打开一条缝隙,一道声音从里面传出:
“做什么的?”
裴林答道:
“渭县泉乡乡卒姜维之引。”
县里面,裴林就有门路,能够处理这车粗盐,但也正因这样,若是裴林出面,难免被人认出,万一事发,顺藤摸瓜,风险太大。
而来胶东郡,虽然路程更远,人生地不熟,但好在目标小,更安全些。
对方迟疑片刻后,还是将门打开,百里尧二人进了屋子。
屋子里的光线很暗,桌上摆着油灯,但却并没有点亮,桌边坐着三个男人,看不太清面貌。
“知道我们这的规矩么?”
裴林点了点头,朝百里尧说了句:
“东西。”
百里尧会意,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小布袋,布袋也就能装下半碗米,而里面现在装着的,自然是粗盐。
递给其中一人,那人打开布袋,用手沾了些粗盐,放在嘴里抿了抿,接着拍了拍手,就有一人拿出一块火石,将烛灯点亮。
有了光线,百里尧才看清这四人的长相,他们之间足有七分相似,应是亲兄弟没错。
其中年龄最大那人,正是接过布袋的那人,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百里尧,道:
“像这样的货,你们还有多少?”
裴林下意识地开口:
“我们还有……”
话说一半,却被百里尧拦下,只见百里尧面色平和地道:
“先谈谈价格。”
之所以拦下裴林,无外乎两点原因:其一,当下并不清楚对方的底细,万一漏了富,被弄个“黑吃黑”,就得不偿失了;其二,百里尧想要知道,对方能够给自己什么样的价码。
那人掂了掂手上的布袋:
“像这等品质的,一碗五十枚秦半两。”
对于秦朝的货币,百里尧一直没有什么概念,毕竟他身上身无分文,他更愿意用粮食来衡量价格。
“一石粮,多少秦半两?”
对方也明白百里尧的意思,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两碗粗盐,我给你一石粮。”
如此解释,百里尧便心中有了数,两碗粗盐换一石粮,那一车粗盐,就是整整五百八十三旦的粮食,这个价格,百里尧很满意。
“我们的货很多,最好你能同我们一起回去。”
那人不屑地笑了笑:
“能有多多?”
百里尧伸出手,比了一个五指,那人问道:
“五碗?”
百里尧摇摇头,那人脸上的神色有些严肃:
“五斤?”
百里尧笑了笑,还是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