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承诗仙 > 第十九章 水源玄玉
    草!

    这狗皇帝想杀我?!

    听到杨启冷淡的话语,柳念只觉得后背一凉,整个人瞬间紧绷了起来。

    在见到这位大承陛下之前,其实柳念的心里是没有太大压力的。

    因为昨晚的刺杀案确实与他没有半点关系,就算真要认真判定,最多也就是一个无心之失,导致凶手逃脱。

    有自己的父亲以及军方的几位叔伯走动关系,相信到了最后,最大的责罚也不过是闭门思过。

    但是在见到杨启之后,柳念忽然意识到一个很关键的,却被自己忽略的问题。

    那就是大承国是类似于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国家,无论司法的鉴定如何公正,无论法令的赏罚是多么清晰,最终都抵不过帝皇口含天宪,一句定死生。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即便是在这个以武力为尊的世界,当你的实力还没有超出常规范畴的时候,便仍要接受世俗权力的约束。

    所以,对柳念的判决,首先要看承皇杨启的心情如何。

    柳念从来都没有与杨启接触过,也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君主。

    在以往的记忆当中,通过众人只言片语的评论,大抵能够推测出性格略有些喜怒无常刚愎自用,却也不会真正有什么暴虐的举动。

    按照这样的结论,那他所说的“替周公赔命”,大概率应该只是在吓唬自己而已。

    但是不知怎么,柳念总觉得杨启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劲。

    虽然谈不上是厌恶,却也根本没有半点长辈看待晚辈的样子。

    这就有些奇怪了,难道有镇国之功的武义侯竟然在陛下心里全无地位么?就连他的独子也能

    说杀就杀?

    柳念心里不禁一阵没底,抬眼小心看了下周围的景色,一时有些犹豫。

    若是真正按要求写出,一连四首的诗魂难免太过惊世骇俗,可如果不写,看这狗皇帝的脸色,保不准真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转念一想,既然自己已经决定不再掩饰身为“天才”的事实了,那能随手凝聚诗魂,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一天三首已经坐实天才的身份,再来一首,倒也无所谓了。

    想到这里,柳便念试探着对杨启说道:“那便以这池塘为题?”

    杨启不置可否,王公公在一旁也没有给出任何提示,柳念见状,走到池塘边的围栏前,略作沉吟,便抬手指向眼前绿柳环绕下的一池清水,徐徐开口念道: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见随着柳念的慢声诵读,原本平静的池塘忽然荡漾起道道的波澜,天地间的灵力如同受到引召,缓缓朝着池塘的上方汇聚。

    灵力与池水融合,凝结出一片流转晶莹的辉光,随水纹荡开,陈列成二十八个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看到池塘中的异象,承皇杨启的面容显露出一丝惊讶,随后终于稍稍变得温和了些,缓声问道:“诗魂应该点在何处?”

    柳念回答道:“臣以为,应该点在‘源’字上。”

    杨启听罢,不禁微微皱眉,似乎柳念所凝聚的诗魂,与他心中所想的相悖,又问道:“是为何解?”

    只听柳念恭敬说道:“源头水流清澈,池塘方能映照日月,正如我大承盛世,正因为陛下厚德贤明,百官才自肃其身,百姓亦能安居乐业,为外邦所钦羡。”

    短短几句话,却说得杨启的神情更加平静了几分,一旁的王公公眼皮微动,瞥了下柳念,也微不可觉得颔首示意。

    柳念说完,又对杨启弯腰拱手,随后长身而起,手臂略微朝前伸去。

    池塘水流如受引召,字迹消散时,只听“哗啦啦”的响声不绝,池水如沸腾般翻滚,飞溅的水花逐渐朝上拱起,于水池中心托出一枚幽蓝色的灵晶宝玉。

    大太监王阳风见状,抬手一招,那枚玉石便飞落到他手里。

    王阳风看了看,微微凝神感悟了下其中的灵力波动,弯腰对杨启说道:“禀陛下,这是一枚诗魂玄印,虽然不带有功法神通,却隐隐蕴含最为精纯的灵力,对凝聚命格大有裨益。”

    说完,并未将水源玄玉交给杨启,而是还给了柳念。

    堂堂天子,还不至于会记挂少年的一枚诗印,对于这一点,王公公还是心知肚明的。

    “的确是难得的美玉。”

    杨启略微点头,眉宇间再不复之前的阴霾,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平和了许多。

    “去一贤老,得一逸才,柳念,你很好……”

    柳念暗自松了口气,正待要自谦两句,忽然,门外一名身穿绿袍的年轻公公迈着细碎的步伐走来,对杨启弯腰禀报道:“陛下,卷云台台执风宁远、紫衣探查程怀绪与巡指挥卫铭三人求见。”

    听到三人名字,杨启已经略微缓和的面容,霎时又变得冷淡,面沉如水道:“带上来。”

    那小太监一路后退着离开。

    过不多久,便见三道人影从御景园拱门进来。

    当先的一人穿着银盔铁甲,身材魁梧,脚步匆匆地穿过园庭玉道,见到杨启后,直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呼道:“陛下,臣罪该万死啊!”

    跪下的这人正是左羽卫、金翼卫的两卫巡指挥卫铭,而昨晚负责镇守皇宫的,正是左羽卫。

    杨启不去管他,任由他跪着,却对之后赶来的两人中、身穿卷云阁紫衣常服的瘦削中年人问道:“程紫衣,探查的结果如何?”

    程怀绪回答道:“禀陛下,经初步勘察,周总管的死亡时间大约是在子时三刻,现场并无明显打斗痕迹,总管身上亦无其他明显伤痕,推测是被偷袭后反应不及,一击夺心而死。”

    说到这里时停顿了下,紧接着,改用稍显凝重的语气继续说道:“能有如此实力的,若非六阶以上以爪力见长的妖兽,便只有七阶的人族高手方能做到。”

    “六阶的妖兽,朕的皇宫,莫非连六阶的妖兽都能来去自如了?”杨启拂袖,面露一丝愠色。

    众人皆不敢回话,卫铭更是抖如筛糠,冷汗连连。

    这时,就听杨启又问道:“追风台的寻查如何?”

    身穿白衣、面容俊朗如二十岁青年模样的风宁远回答道:“据追风台鉴定,柳小侯爷凝聚诗魂于子时二刻,雾气真正弥漫到皇城是在丑时一刻,介时凶案已经发生。”

    杨启听罢微微点头,看了眼柳念,又将目光转向身前两人,缓缓开口道:“一旬时间,朕给你们一旬时间缉拿凶手,风宁远,程怀绪,此事便交由追风台与卷云阁协同查办。”

    说着,瞥了眼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卫巡指挥,冷声道:“卫铭,削官待罪,滚回家去自闭反省,待事情结束后再行论处,至于柳念……”

    略微停顿了下,像是若有所思,随即,说道:“虽是无心之过,终归是造成追捕困扰,导致凶手逃脱,便责令其辅佐卷云阁,一并查办此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