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我只想做二世祖 > 第二十八章 中秋夜(五)
    勾栏。

    夜色渐晚。

    随着徐家头牌的黄衣女子和江州女子表演完毕,瓦舍中的气氛从高潮慢慢回落,每一个客人脸上都带着兴奋过后的潮红,大多喊累了的,便坐在客座上,有气无力地随手鼓鼓掌。

    便在这气氛渐冷的时刻,轮到如烟登台了。

    陆安平嘬着拇指上粘稠的糖糕,朝如烟挥了挥手:“加油。”

    如烟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再睁开时,宛若换了一个人般。

    目流绮彩,香姿五色,神韵天然。

    场外传来稀稀拉拉的掌声,但如烟却没受什么影响。

    她踏着莲步款款登台,婀娜多姿,仪态万千。

    随着她微微福身,台下也彻底安静了下来,看着眼前虽样貌绝美,但却没什么名气的清倌,并没有太多人抱有期待。

    今年花魁的竞争太过激烈,先前的黄衣女子和江州女子之争,已经夺得了今晚大半红筹。

    最后谁会当选,也就是看最后清点红筹,谁的数目较多便是了。

    在客人们看来,这时候上台表演的红牌们,也就是乘今晚月色正好,登台助兴,搏个脸熟,好让以后大家去勾栏的时候,想起还有这号人罢了。

    如烟看着台下各自喧哗的客人们,并未心焦,反而走到早已摆放好的瑶琴边,坐下了。

    这下,原本还有少许注意台上的客人也转过了身去。

    月色正好,谈兴正浓,你不跳几曲浓词艳舞助助兴,竟然坐下唱曲了?

    这么清淡,谁要看啊!

    台下客座,两旁瓦舍,都各自喧嚣,没有人再注意台上这位无人认识的清倌。

    划拳声,叫卖声,小二的呼喊声,相邻两桌一言不合的打闹声,汇聚成了已经接近尾声的勾栏中秋夜。

    淙!

    一声琴音忽然响起,又慢慢回落,在这嘈杂的环境里显得极为突兀。

    有些人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往台上看去。

    一道道悠扬琴音袅袅升起,如天外之音流淌而来,众人正惊异于这完全未曾听过的奇妙音调,极近空灵的歌声悠然而起。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曲调空灵且轻,但不知为何,却犹如天音传耳,潮水般往整个勾栏外传扬而去,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手中杯盏,凝神静听着那不知何处传来的缥缈仙音。

    不多时,整条热闹喧哗的长街竟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空灵琴音和悦耳曲调在空气中徜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坐在台上轻抚瑶琴的如烟拨动着琴弦,弹下最后的曲调,叹出最后的结句,音律婉转,眼波如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时间,万籁俱静,台下众人皆屏气凝神,深怕打碎了这梦一般的仙境之音。

    如烟站起身来,朝着台下微微一福,俄顷,扬首,巧笑倩兮,美目四顾。

    轰的一声,台底下瞬间炸开,所有人疯了般拼命上涌,红筹不要钱似的往箩筐里砸了过去。

    ……

    翊王府。

    后院园林。

    于明忠领着一众书生,嘲笑着陆轻云“代兄作诗”的行径,言辞之轻蔑,就连一旁的花霖郡主都忍不住了。

    但花霖郡主自小就不爱念书,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口舌之争,哪里辩得过这些巧言利口的读书人,一时竟也急红了脸。

    便在这时,一名白袍男子哈哈笑着走上前来:“今夜月色怡人,此诗也确实精妙,要我说,它是何人所作,实在没那么要紧,今夜过去,世人都知晓陆府出了一首好诗,是陆家小姐所写,还是陆家公子所作,后人自会分辨,对吧?”

    这一段话说得倒是巧妙,一来肯定这诗精妙,日后定会传响,二来也点明了作者之事,若是以后陆安平仍有诗作现世,那大家自然会将这诗作算作他所写。

    可若是他再无诗文现世……

    那可就容不得旁人闲言碎语了。

    看到白袍男子出现,众人纷纷躬身行礼:“见过世子。”

    花霖郡主也是跑上前去,抱着世子手臂开始撒娇:“哥,他们欺负人!”

    世子摆了摆手:“诗会中多有争论,这是常事,不必放在心上。”

    他心中却埋怨着,那位殿下看这边吵闹个不停,推了自己出来劝解,他倒好,躲到一旁看热闹去了。

    便在这时,院外忽然有人喊道:“今日诗词魁首出了!”

    这话一传来,各人纷纷侧目。

    “啊?今年魁首竟出得如此之快?难道便是刚刚陆府小姐这首?”

    “怎么可能?这首诗虽好,但与中秋节气却并无关系,没法参与魁首之评的。”

    “那是哪家诗会上出来的?梨园诗会?流水诗会?还是长乐诗会?”

    有人一连报了好几个诗会的名字,往年的诗词魁首,基本上都是从这些诗会里评选出来的。

    “都不是,好像……好像是从……从勾栏里传出来的诗词……”

    说这话的人,自己似乎都有些不确定。

    “勾栏!”

    有人惊呼。

    “勾栏里的诗词什么时候也能评诗词魁首了,我大新诗坛竟衰落至此么。”

    于忠明轻蔑一笑,全当这是外头传进来的流言。

    但不一会儿,全不断有消息从院外传来,到处都在疯传,说今夜勾栏里出了一篇惊世名作。

    偷瞄了一眼锦衣男子好奇宝宝的模样,白袍男子轻咳一声,大手一挥:“令人抄录上来!”

    不一会儿,便有手脚麻利的下人捧着一卷墨迹尚未干透的卷纸,上气不接下气地送了过来。

    白袍男子原本想交于锦衣男子先看一眼,但却见对方偷偷摇了摇头,他心中了然,便干脆将卷纸往案几上一放,缓缓拨开。

    宣纸算不得是上好的材质,显然是街坊里随手买来的,字迹也较为潦草,看来抄写之人心情颇为激动。

    但在场都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辨认这字迹却也还算轻松。

    于是便有人当先念了出来。

    “明月几时有?”

    “这是首词?不是诗?”

    众人心中便有了些底,勾栏瓦舍风月之所,向来是烟花词曲传唱之地。

    要说名诗,那地方确实写不出来,但一些耳熟能详的词作,却还是有的。

    众人围在案几盘,一字一句轻念着,越到最后,声音却越来越低。

    每个人都掩饰不住眼中的震撼,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往下看去,想看看写出这词作的神仙人物,到底是谁。

    白袍男子也是一样,他迫不及待地将纸张最后卷起的那段拨开,抚平,然后看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名字。

    “陆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