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签到香港娱乐1982 > 第一百一十一:攻略张爱加
    张爱加看到易玖和蓝婕英的小动作,有点羡慕。

    她的感情经历丰富却坎坷,1979年嫁给了大她16岁的刘有林。

    刘有林是美联社驻香港分社社长,青年才俊,写文章很有一手。

    张爱加曾经有留学美国的经历,刘有林又是个才子,二人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快坠入爱河,步入婚姻殿堂。

    这段婚姻,注定基础不牢,25岁张爱加还没有学会认清幸福、没有学会做人妇,这段婚姻最后草草收场,1982年协议分居离婚,1985年正式办理离婚手续。

    1981年,杨得昌回台湾,参加张爱加制作的、电视节目‘十一个女人’系列剧集,导演其中“浮萍”上、下集,颇受好评。

    自此,杨得昌的才华被外界瞩目,同张爱加惺惺相惜、情愫渐生!

    后世,有媒体采访张爱加,她道“曾经有机会发展,但是停止了”

    张爱加婚姻半年之后,就有传闻婚变,那时她的绯闻男友是罗达佑。

    张爱加比罗达佑大一岁。

    1977年,已是当红女演员的张爱加,出演台湾电影《闪亮的日子》。罗达佑经乐队鼓手推荐,为这部电影创作歌曲和配乐,由此与张爱加结缘。

    罗达佑为这部电影,创作了《是否》等四首作品。

    虽然电影推出之后反响平平,但后来推出的电影音乐专辑,将罗达佑的歌收录其中,在台湾乐坛引起巨大的震动。

    罗达佑开始在台湾流行乐坛有了一席之地。而这时,他也开始与张艾嘉擦出爱的火花。

    1981年,张爱加签约了刚刚成立的滚石,捎带着把罗达佑拉了进来。

    张爱加的名头,比初出茅庐的罗达佑响的多。罗达佑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与滚石展开合作。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帮张爱加出唱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

    全世界华人,都耳熟能详的《童年》,最初的演唱者就是张爱加。

    罗达佑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这首歌,足足用了五年才创作完成。

    他把自己压箱底儿的作品,都交给了张爱加来唱,个中感情不言而喻。

    张爱加的《童年》专辑中,不光有《童年》,还有《光阴的故事》,还有《是否》。

    1982年,张爱加的《童年》专辑,发布一年之后,罗达佑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摇滚教父”横空出世。

    这张专辑的发行,背后也离不开张爱加的功劳。

    罗大佑一直坚持做独立音乐人。

    由于《之乎者也》的实验性太强,制作费用极其昂贵,面对高昂的经济压力,张爱加四处游说,甚至从台湾跑到香港,为罗达佑拉来赞助。

    在张爱加的周旋下,滚石也最终接受了罗大佑的唱片母带,代为发行《之乎者也》。

    同时,这一年,张爱加跟刘有林的婚姻,名存实亡,开始与罗达佑共同生活。

    然而,“摇滚教父”心中传统爱情的观念,与这个混迹娱乐圈、习惯抛头露面的女强人张爱加的性格并不吻合。短短一年,就开始矛盾丛生。

    回忆了一通自己的感情历史,张爱加突然叫助理过来,道“阿兰,把我背包拿来”

    从里面,抽出一本设计精美的书,指着作者的名字,张爱加问道“易编剧,这本书是你写的吧”

    易玖一看,正是《挪威的森林》第二版,内心想笑,张爱加这个文艺咖,果然喜欢小资类的小说,道“张小姐,巧了,正是鄙人”

    张爱加一愣,脸上露出一丝丝吃惊的神色,想“竟然真的是他。小说情节平平,笔调是缓缓,语气淡淡,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激起人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看《挪威的森林》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每次翻开都会给人带来心灵的休息和艺术的感染。最近始终沉醉于其中,屡屡不能自拔,然而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位20岁不到的青年”

    她的心里,对易玖开始欣赏了。

    易玖发现,张爱加的神情,就大约能猜到她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每一次阅读都会给人有一种新的体会,伴随着岁月的沉淀使人越来越明白书中的男女。

    从某种程度讲,生活中的每个人何尝不是和他们一样。

    当然,这种感受,需要读者本身,有闲情逸致,喜欢思索和体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心领神会。

    大白话就是,你必须吃喝不愁,闲的蛋疼,才会思考人生精神层面的意义,就会爱死了《挪威的森林》。

    但是,如果你每日为三餐怎么才能够吃饱发愁,就会视《挪威的森林》为一坨狗粪,伤春悲秋,矫揉造作。

    《挪威的森林》是中产和小资的的最爱,就源于此。

    脱离了基本的口腹之欲,他们会寻找精神慰藉的食量。

    张爱加正是这种人。

    1953年她出生于台湾的一个名门望族,虽然父亲因为空难而早亡,但从小生活优越,不用为五斗米折腰。(外公魏京蒙是民国文人魏易之子,曾任台湾「新闻局局长」,爷爷张自奇,电影《邪不压正》中的蓝青峰一角,就是以张自奇为原型。她的母亲曾经被称为,台湾最美名媛)

    张爱加的母亲对她特别的严厉,母亲性格非常强势,但她的祖父母对张爱加就非常的溺爱,两个极端使得她从小养成了独立且叛逆的性格。

    她13岁到美国纽约读书,经历了一段半工半读的独立生活的日子。

    张爱加曾说:“帮人照顾小孩,很多人喜欢用我,每周都能赚到很多钱”。

    但她毫无做乖乖女的想法,谈过很多男朋友,听披头士,穿超短裙,“短到上楼梯需要倒着走,不然会被看光了”。

    以至于,母亲担心她太过叛逆,要求她赶快回台湾。

    在张爱加19岁时,她不顾母亲的阻拦踏入了娱乐圈。

    她从没学过表演,不像许多的演员是科班出身。

    当初,母亲极力的阻止她,怕她成为娱乐圈里的花瓶人物,可张爱加抱着就算是当花瓶也要进入娱乐圈的心态,跻身进入圈内。

    后来她发现,母亲是对的,没有实力的她连花瓶都没得做,在圈内根本就没人理会。

    张爱加虽然长相甜美,可跟林晴霞等众多明星一个时期,光芒就被掩盖了。

    容貌不足以惊艳,只能在演技上下功夫。

    开始,张爱加只是在一个电视台当节目主持,偶尔在电视上跳跳舞、唱唱歌而已。

    偶然的机会,罗威导演看上她清纯的主持风格,邀请她出演电影《龙湖金刚》,这是她演艺生涯的开端

    看似毫不起眼的张爱加,其实一直都在打磨自己的演技。

    后来,她顺利成为歌手,20岁时又跟嘉禾签了五年长约,开始拍电影

    很快她的演技,受到了穹瑶的青睐,并邀请她参演电影《碧云天》。

    在这部电影中,她的对手是名气如日中天的林风娇。

    但是张爱加初生牛犊不怕虎,丝毫没有怯场,而是发挥得更加优秀,就像是遇强则强!

    这部戏,也让她一举获得第13界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用演技征服了不少观众,也打开了她的光明星途。

    而这部戏一举让张艾嘉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优秀的演技折服了不少的观众,她的星途也是非常的光明。

    她属于那种有灵气的演员,当年李汉祥打算拍红楼梦,张爱加和林晴霞入组,她演宝玉,林演黛玉。

    但后来临时调换了角色。等戏拍完,导演特别认真地说:“林青霞是个偶像,但张爱加是个演员”

    1981年参演《我的爷爷》,捧得了第18界台湾金马奖影后桂冠。

    1982年参演的商业电影《最佳拍档》成为年度票房冠军,狂收2600万;《夜惊魂》也夺得票房排行榜第十名的好成绩,票房955万。

    到这一年,无论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她都到达了巅峰,距离她入行不过10年而已。

    张爱加电影事业登顶高峰,歌唱事业也同意火红,从1973到1981年,接连发布了五张专辑《别说再见》、《含泪像你说》、《惜别》、《也许》、《童年》。

    特别是这部罗达佑帮她制作的《童年》,滚石发行,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后世家喻户晓。

    这就是张爱加,一个事业红火,家庭优渥,物质上完全不用担心,免不了就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

    《挪威的森林》刚好能够打动她,使她对小说作者易玖开始刮目相看、欣赏就自然而然了。

    张爱加见到了作者真容,不免好奇的问“易编剧,你对自己小说中那句话,最喜欢”

    易玖沉思了一会,道“我不情愿被某种东西束缚。这句话我最喜欢”

    张爱加听了,心里一震,好像想明白了很多东西,少女时想摆脱,母亲的视线;青春期叛逆,蔑视传统和权威,不想被这些思想束缚;进入娱乐圈磨练演技,得到承认,打破被别人的选择,更自由的参演自己喜欢的戏;轻易的步入婚姻,发现双方性格难调,不停的争吵,最后分居,想要挣脱;与人恋爱了,对方希望自己做传统女人相夫教子,但是自己内心更希望做一个有自己事业的独立女性。

    “这不就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概述么,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的历程,不被束缚,追求自我的无拘无束”

    张爱加心里想通了,感觉神清气爽了许多,笑道“易编剧,你小小年纪,懂的不少,也谢谢你这本书,让我有所收获”

    易玖听到张爱加这么说,感到火候到了,正好可以跟她拉近关系,道“张小姐,你也不大呀,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如果你喜欢这部书,那就把这本我亲笔签名的《挪威的森林》送给你吧。成人之美,也是一件乐事”

    张爱加接过易玖的书,随手翻看了一眼

    易玖顺带讲了下这本亲笔签名的《挪威的森林》的来历!

    张爱加才知道,易玖原来是写武侠小说的。她没听说过,那个武侠小说家,最后转型成功。易玖却能够两个题材自由切换,对易玖的才华,心中赞叹!

    王胖子终于找到施坏的机会,给易玖制造点难题,谁让易玖美人、金钱兼得呢,先是蓝婕英被他捷足先登,又有200万港币编剧费震得王胖子发蒙。

    王京‘嘿嘿’一笑,道“阿玖,不够兄弟呀!你碰到你心心念念的张爱加小姐,就送签名书,为啥不也送哥哥一本”

    易玖反驳道“王大导演,请问《挪威的森林》讲的是什么”

    王胖子肥脸一下子涨的通红,非常尴尬!

    他爱才,爱美女,就是不爱小资情调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他也是今天才听说。

    张爱加见王京吃瘪,噗嗤一笑,道“阿京,阿玖你们两位别拌嘴了,吃饭吧,下午还要拍戏哪”

    注意到张爱加称呼的改变,易玖顺杆爬,道“张姐说的对,王大导演,你可要用心拍好我们的千万票房的电影,我还希望靠它扬名立万呢”

    张爱加来了兴趣,她听易玖说了几次,这部电影是千万票房,不免好奇,道“阿玖,你认为这部戏,可以过千万”

    易玖幽默地道“当然了,有张姐这样最当红的大明星加盟,加上王胖子的导演功力,还有帆哥精彩演绎,最后我们家蓝婕英大美女的银幕首秀,这部电影一定会大火”

    前世这部《大小不良》票房1170万港币,易玖才敢这样说,相比前世,这部电影的卡司阵容更豪华。

    原版中曾只伟换成了陈白祥;于倩换成了咪雪;林辉煌换成了郑绍秋;冯克安换成了张果荣;李司晨换成了梅燕芳;冯敬文换成了王添林。

    这些都是易玖给王京出的注意。

    张果荣和梅燕芳本来就是这部电影主题曲的演唱者,在电影圈都还没什么名气,片酬更便宜!

    相对来说张果荣还演过《烈火青春》票房很低,梅燕芳就完全是个演艺圈小白,今年刚刚以“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身份出道。

    等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两人名气绝对会提升不少,可以带来一些潜在观众。

    张爱加道“这部电影,有些人文关怀在里面,阿玖你为何不写一部纯粹的喜剧片呢!那样票房可能更有保障”

    其实,易玖最早写这部剧本,两个原因,一:截胡小矮子曾只伟;第二:拉拢张爱加。

    曾只伟是打击的对象,也是新艺城七怪之一。

    张爱加这个新艺城的干将,如果能拉拢过来,可以阻碍新艺城的发展,也可以间接打击小矮子。

    张爱加的弱点,就是文青情怀。

    这部《大小不良》就是拉拢张爱加的第一部棋。

    《挪威的森林》就是易玖打动张爱加的第二部棋,要想跟一个人拉近关系,就要投其所好。这部小说刚好,就是张爱加的菜。

    1983年张爱加会成为新艺城台湾分公司总监,利用她的影响力,开拓台湾市场。

    新官上任,她推出了文艺片《搭错车》票房大卖,斩获4项金马大奖,主题曲《酒干倘卖无》红遍港台。

    当时,杨得昌正准备拍摄他的导演处女作《海滩的一天》,新艺城对于高额的预算有所顾忌。

    张爱加没有放弃,说服中影总经理‘支持年轻人’,为杨得昌拉来了投资。

    上映后,艺术成就上很成功,杨得昌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崭露头角。

    张爱加力挺文艺片,帮扶毫无背景的新人,遭到大量投诉,徇私朋友、不顾票房、不管商业。。。。等等。

    最后她主动辞职。

    从那以后,张爱加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文艺片的拍摄中去了。

    易玖道“张姐,我觉得吧,电影还是要引起人的思索和启迪,更有意义,所以就没把《大小不良》写成单纯喜剧片,加了些人文情怀”

    张爱加美目放光,这就是她一直在思靠的问题,忍不住问道“阿玖你觉得文艺片也有票房吗”

    易玖道“文艺片大部分都会亏钱,少部分可以赚大钱”

    张爱加叹了口气,道“这确实一个很难两全的问题”

    1979年,张爱加与梁淑怡等合组比高电影公司,制作并出演许安华的处女作《疯劫》,获得“1979年十大华语片”评选第一。

    但是票房不理想,最后公司关门大吉。

    易玖故作不知,道“张姐你对文艺片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