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万历帝国 > 第五十六章 衍圣公吃瘪
    五月二十八一早,朱翊钧在皇极殿开一次朝会,主要就是安排自己立京后的公事。

    陈太后监国。

    内阁大臣、六部、九卿日常照旧。

    张居正出班奏道:“敢问陛下派何人随驾?”

    “不需随驾,朕为不惊扰百姓,带亲卫前往南京就可。”

    就是表演,朱翊钧去南京在几个月前,文武官员就已经知道,前段时间已经和内阁商议完,这次朝会就是走过场。

    无人随驾,官员也乐得清闲。

    在建极殿还完衣物,朱翊钧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在午门外上马准备启程。

    看见白发苍苍的海瑞,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朱翊钧有些于心不忍:“把朕的玉佩送给海老头,朕就不去见他了。”

    张鲸接过玉佩,望着少年太子远去。

    “子愚,今上这些亲卫装束有些怪异?”张居正问旁边的张学颜。

    “没有什么怪异,少年习气,总想跃马疆场,这些亲卫看似很有气势,不过是花花架子,现在大明北地都用火铳,这些亲卫一不披甲,二不用火铳,火炮更没有,装装样子可以,真上阵杀敌,跑的比谁都快。”

    “哈哈,子愚所言甚是!今上年轻,总想跃马疆场,咱们以后可要拴住他,…啊。”

    “阁老说的是,这次今上出京城,咱们抗拒不了,太祖托梦,这事难办!”张学颜摇摇头。

    “走吧,回内阁办公。”张居正招呼张学颜和张四维。

    路过海瑞身旁时,正看见张鲸把朱翊钧的玉佩给海瑞。

    “呦,海掌院,今上亲赐佩玉,这海掌院要高升呀!”张学颜挖苦道。

    “高升不高升,在今上,在庭推,海某只替今上分忧,为大明效力,为天下百姓造福。”

    “子愚!走吧。”张居正不想张学颜和海瑞闹的太僵,把张学颜叫回来。

    “海掌院,可是我听说,自您到京,今上一次都没召见您,这是为何?”

    “张部堂,回内阁当你的差事,今上召见不召见海掌院,在今上,与尔何干?”

    刑部尚书严清看张学颜不爽,因为山西前官员的事,他和内阁闹的很僵,今天张学颜出口讽刺海瑞,老头脾气火爆,上来帮腔。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今上还没出京城,你们就吵成这样,成何体统?”张四维过来劝架。

    朱翊钧要在,肯定在心里偷笑,大明官员吵架,这是优良的传统,甚至在朝堂上互殴打死过三人。

    可惜,朱翊钧看不到这种“盛况”。

    五月二十八正常行军。

    五月二十九正常行军。

    五月三十,朱翊钧一行到达河间府。

    六月初一正常行军。

    六月初二到达武定州,遇见第六十三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子六十四代孙,要不是侦察连禀报,朱翊钧以为他们是商队。

    这孔尚贤一行,有几十两大车,装着山东的土特产,贩卖到京城,对于觐见朱翊钧他是乐此不疲,性质很高昂。

    原来孔尚贤一行,都能获得各驿站的免费招待,所有的运输费用都由驿站提供。

    这次不一样了。

    朱翊钧已经下令,官员本人,各藩王、各国使节、其中也包裹衍圣公,只有本人可以获得驿站免费提供的住宿、食用。

    朱翊钧换上布衣,和郑奕、沈惟敬、陈矩几人去凑热闹。

    “凭什么不让我的车队进驿站?”

    驿站官吏乐呵呵说道:“衍圣公,您一个人进来可以,朝廷有规定,只能让您自己住驿站。”

    孔尚贤愤怒道:“我这么多人,这么多马,还有这么多货物,这都是觐见陛下之用,被强盗劫去怎么办?”

    “那我们不管,我们接到朝廷的指令,按照规矩办事,驿站开销超了,由我们自己掏腰包填补上,这当差就挣三瓜俩枣,您衍圣公要可怜可怜我们吧?”

    “唉…,这不亏死了吗?”

    朱翊钧在旁边听说衍圣公要亏钱,问沈惟敬:“沈先生,这运货物如何亏钱?”

    “朱公子,平常运货物去京城,要是没有强盗劫匪,不可能亏钱,不过…嘛,您看看咱衍圣公的车驾,极尽豪华,这样的车马,损坏一辆,价格就不菲,还有这么多仆从,还有这么多女眷,这一路上都要花费不菲的!”

    郑奕、陈矩在旁边偷笑。

    “笑什么笑,大明就一个衍圣公,你们还笑人家。”

    朱翊钧骑马到驿站前,驿站官吏问:“令状、腰牌、勘合。”

    “不不不,官差大哥,俺们不是官员,就是见您们把衍圣公拦住,凑凑热闹。”

    朱翊钧没有官员证明,赵士祯有令状和腰牌,现在也就陈矩有牙牌,他还是宦官。

    “凑什么热闹,看清楚,这里是武定州驿站,乡野村夫也配在这里住?”

    朱翊钧摆摆手:“不配不配,官差大哥,衍圣公是咱大明道德模范,通融一下嘛。”

    “你小子有事没事?再不走按扰乱驿站罪,把你们几个都抓起来。”

    郑奕和陈矩把手摸向腰间,随时准备拔刀,朱翊钧用手按了一下,让他们不要紧张。

    “这就走,这就走。官差大哥,衍圣公呀,道德模范。哈哈!”朱翊钧说完调转马头,继续赶路。

    当晚。

    行军在武定州和邹平之间下起了雨。

    朱翊钧、沈惟敬、郑奕、陈矩还有一个侦查班,来到一个破寺庙里。

    士兵距离他们三十里外安营扎寨。

    朱翊钧为了查看民情,几人先行三十里,侦查班负责保护他的安全,侦察连距离三里内,负责随时支援。

    “就这个城隍庙吧,这个庙有些破败了,还是供奉文天祥的。”朱翊钧把衣服脱下来,和几人打趣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公也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

    “老陈,你有感慨什么?还是赶紧生火,朱公子晚上还没吃饭。”

    朱翊钧把湿衣服放在都是灰的香案上,把灰尘擦掉,然后把衣服交给陈矩:“在雨水里洗一洗,烤一下明天就能穿。”

    “烧一壶热水,把带着的馒头烤一烤,吃点咸菜就行。”

    “嗯。”

    “好。”

    沈惟敬和郑奕答应一声。

    破庙里的木头没有被雨水淋湿,拿来生火正好,把水壶架在火堆上,火堆发出噼啪声。

    陈矩拿着朱翊钧的衣服烤着,朱翊钧几人烤馒头。

    馒头烤热以后,把烤黑的地方扔掉,从中间拨开,把小咸菜放进去,朱翊钧大口咀嚼起来。

    “衣服烤的差不多就行,赶紧吃点饭。”朱翊钧把烤好的馒头递给陈矩。

    “哎,朱公子,您为何管蒸饼叫馒头呢?”沈惟敬好奇问。

    “因为武大郎卖的就是蒸饼,所以我不想管它叫蒸饼。”

    “哈哈…,哈哈。”

    “哈哈,朱公子也看水浒?”郑奕吃馒头,差点呛到。

    “看过一点。”

    馒头一烤又干又硬,几人说话都带着馒头渣。

    水烧开以后,几人喝了一晚热水,准备睡觉,明天雨停起早赶路。

    正在几人刚睡着的时候。

    哐堂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