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没有人比刘备更懂三国 > 第二十八章 间歇——凛冬将至
    似乎每个朝代末年,都会有长年的大灾。

    泰山郡此时愈加寒冷,青州也如此,大汉更如此。

    又因为刘备占据了平原郡、泰山郡,挤压了青州一带黄巾军的生存空间。

    很多黄巾贼像吴敦一样,被逼迫的在两郡四周游走。

    黄巾没有文化,又为填饱肚子,欺软怕硬是他们的做事准则。

    可惜虾米是有限的,那就只能大鱼吃小鱼。

    交界于青、徐、兖三州的黄巾,比历史上更早的开始汇聚。

    一股股黄巾抱成一团,在愈加寒冷的气候下,为了求生,侵袭各处。

    引的四周诸侯对刘备心生恶意。

    凭什么就我们被骚扰,你刘备明明离的更近,处在漩涡之中,却安然无恙?

    临近的诸侯偶尔这样想,不过没人在行动上表示,连口头谴责刘备的都没有。

    现在大家还都是汉庭的官员,势力不成,没人傻到做出头鸟。

    这时身处冀州的袁绍,动用庞大的袁家势力,影响着冀州刺史韩馥,处于逐步接手冀州的重要时间段。

    对于地势上临近冀州的平原郡,在袁绍眼中至关重要。这是保证袁绍,不会处于腹背受敌状态的战略位置。

    冀州内忧外患,韩馥把冀州的所有权们都让给袁绍,只是时间问题。袁绍没有太着急。

    袁绍看的是未来。如今北方的公孙瓒,在虎牢退兵回乡时,驻扎在冀州的边境。

    在幽州一地,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温和派的幽州牧刘虞,形成分庭对抗的形式。

    袁绍早已预知诸侯乱战,因为他就是乱世领头人。所以袁绍思虑,哪怕到诸侯混战的时候,刘备不和公孙瓒联合。

    袁绍也不想看到势力周边,都是些英雄豪杰,遏制袁家称王称皇。

    可惜处于接收冀州的时间,袁绍无法亲自出手。于是让手下顶级说客陈琳,联系各方。

    其一势力,青、徐、兖三州被分封的各亲王和属地相国。

    陈琳言:“刘备虽为汉室宗亲,却血缘甚远。如今朝廷无赏,其逼迫同源亲族,强取平原相。”

    “若是刘备成势,诸王觉得会如何?”

    此言一出,各亲王心神不宁,性格桀骜的济南王,率先站了出来。

    陈琳见济南王有所表态,又是一激:

    “昔日讨董,曹操身处死地,独刘备敢愤而救之,真乃豪杰也。诸王若惧,可退。”

    济南王人生最得意一件事,就是其合纵连横,逼的济南相曹操辞官回乡,所以时长挂在嘴边。

    听说刘备和曹操有同生共死的经历,济南王越加看不上刘备:

    “刘备小儿,目无朝廷,更无孤等,应伐之。”

    亲王大都是酒肉之辈,连连附和。反正不会吃亏,口头谈话,谁声音大就听谁的呗。

    他们这些亲王心里明白着呢。各自对封地无管理权,兴兵戈之事要看各地的相国。

    到时候出了事,当然是相国的问题。

    和他们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亲王有何干系?难道刘备敢剥了他们的封赏?

    都是高祖之后,怎么会反驳祖上?总不可能再出个汉武帝吧。

    袁绍知道这些亲王不堪重用,他为的是师出有名。

    如今,在他的联系之下,已经有五六位相国同意对付刘备。

    拒绝的人亦有,比如说亲近汉室的北海相孔融。

    虽然此时孔融也困扰于黄巾,却只恨黄巾暴虐。没有对刘备产生过一丝不满,甚至还钦佩刘备的能力。

    而袁绍还有一想法,让亲王发挥他们的力量,合力上奏朝廷,将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拔除。

    联系的其二势力,青、徐、兖三州的刺史。

    青州刺史焦和对刘备抱有恨意。不过现在他被黄巾打的东奔西跑,只能整日烧香求神。

    除了头口同意袁绍对付刘备,其余的做不了什么。

    徐州刺史陶谦一副模棱两可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其管辖势力内的人如何做,陶谦一概不问。

    陶谦之子陶商问曰:“父何不兴兵北上?曾此夺了泰山郡,徐州有丹阳精兵在,谅那刘岱也不敢过问。”

    陶谦眼睛一眯,捋着胡须:“没有长进,尽说些小儿言论。”

    见陶商被训斥后缩头缩脑,唉叹传授:“刘备之能非同寻常,那袁本初不亲自下场,凭借些阿猫阿狗能如何?”

    “平原、泰山一乱,黄巾必有所动,趁机取了小沛、鲁国才是正道。”

    “至于泰山郡,就看看那刘备如何应对吧。”

    “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到了那时候,吾不介意助袁本初一臂之力。”

    陶商受教后大喜:“真是老奸巨猾,刘备、袁绍这些小儿辈,怎么算计得过父亲这个老狐狸啊!”

    得亏是亲儿子,不然手中的剑要动了。

    “禁足十天,给我回书房看书。滚!”

    陶谦心思沉闷,眼瞩着陶商慌忙离去:

    徐州,天下粮仓也,乃富裕之地,又有丹阳精兵。此后当为兵家必争之地。

    可惜天下虽乱,吾已老,今后谁能保我这两个傻儿子?

    剩余一个刺史,兖州刺史刘岱一口应下,不单是因为黄巾之事,刘岱还气恼刘备不去拜见他。

    刘岱是兖州刺史,刘备是泰山郡太守。泰山郡隶属于兖州的,

    在刘岱眼中刘备自然是他的麾下。

    可刘备不说亲自来拜,连派人都没有派。又弄得吴敦在兖州肆虐,唯独对泰山郡秋毫无犯。

    听说前些日子,还亲自护送刘备的妾室去泰山郡。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那刘备定是勾结黄巾,对兖州图谋不轨,准备以下犯上。

    其实在朝廷的政策中,刺史对于各郡只有监察权,没有管理权。州牧才能名正言顺的掌管一州。

    实际上,刺史被默认可以掌控一州的大小权利。至于掌握多少,就看刺史的能力了。

    而刘备一进泰山郡,就忙着安内攘外,后面又天天劳于处理郡内事务,一时间真的忘了。

    因为在刘备的脑海中官僚思想比例太小,对于这些事并不在意。

    对于袁绍的行为,刘备并不知情。连三个刺史对他有如此深的恶意,刘备都不清楚。

    反而对于那些汉室宗亲,刘备先起了些想法。毕竟开源太难,不打地主怎么分良田?

    差人联系了在平原郡的便宜弟弟刘兴,往泰山郡一聚。

    然后刘备继续思考来年开春的耕种问题,如今至于民生、人才、将士这些有利国力的,才能一直消耗刘备珍贵的脑细胞。

    入夜,刘备准备去厢房锻炼一番。

    在恍然大悟间,发现高估了自己。

    模拟战和实战差距如何?大到刘备只得吟诗作对。

    屋外,银蟾皓月如昼,不知玉兔何在;屋内,烛火黯淡,偶有轻吟。

    褪去外裳,却披上月纱;以足而起,晶莹过玉。

    含羞低首,那一抹风情更胜西子,令人流连忘返其中。

    ——一夜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