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片黑暗的寝宫。
燕王喜身着白色中衣,肩披王袍,坐在寝殿的暗影里。
他的脸遮在花白的发丝下,年老后,深陷的眼眶在脸上形成了两处浓重的阴影。
知道秦军一日破防居庸关后,燕王喜就一直待在寝殿,没有外出。
期间有一个他平素宠爱的嫔妃进来探望,劝其进食,被燕王喜一掌打中天灵盖,倒地身死。
此后就没人再敢进入寝殿。
殿内的入门处,还倒着那个最早来通报消息的内侍尸体,已经冰冷僵硬。
寝殿里安静的可怕。
太子丹从门外进来,跨过内侍的尸体,能感觉到燕王喜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阴森默然。
这次秦人攻燕,是太子丹一手主导,布置的防线。
然而眼下燕军崩盘的速度史无前例。
燕王喜显然没法承受这样的结果。
“秦人来之前,你是怎么跟寡人说的”
燕王声音低沉,在寝殿里回荡。
他突然挥手,一股气机延伸,抽在太子丹脸上。
燕王喜潜心修行,自身力量并不弱。
这一掌抽的又狠又重,太子丹嘴角溢血,缓缓俯身跪地“父王恕罪, 吾大燕三十万雄兵,会拼死抵御秦军。
若最终城破, 儿愿和武阳共存亡, 以死殉国。”
燕王喜冷晒道“你死有何用能挡住秦人吗
秦来之前, 你对寡人说布置周全,当可力拒秦人于武阳之外, 使其难犯我大燕,结果秦军一日破造阳,现在又破了居庸关。
寡人就是信你之言, 才有今日。”
燕王喜的声音阴厉,隐然带着一丝杀机。
历史上,燕王喜曾亲手杀了其子姬丹,将其脑袋割下来,献给始皇, 希望能平息始皇怒火。
可惜始皇帝是个暴脾气, 不仅没平息怒火, 还把整个燕国宗室都杀了。
此时太子丹以额触地, 道“父王息怒,为应对秦军来犯,吾大燕事先准备充分,粮草军备皆足,现在只需守住武阳,蓟城不失。
两地相互呼应, 秦人便不敢言胜。”
燕王喜冷笑道“你精心布置数年的防线,被秦军三日打穿,最迟两天,秦军就要杀到蓟城城外, 你还敢说秦人不能言胜
你比赵人, 魏人,楚人强否
赵、魏、楚三国现在如何”
燕王喜自问自答“三国皆被秦人所破, 已亡国, 国主皆死。”
他忽然沉默下来,好一会儿才又道
“寡人欲撤出蓟城, 先去辽东。趁秦人还未破城,寡人先走,你回去调集我大燕精锐,来与寡人汇合, 动作要快。
若秦人仍不愿意放过寡人,追到辽东。我们就按计划, 避居海外。”
太子丹吃了一惊。
秦人神速破关,显然让燕王喜吓破了胆子。
燕秦之战才开始,燕王喜就想去辽东避难。
这和历史倒是颇为吻合。
“父王,此刻我大燕尚有一战之力,切不可在此时退走,否则国中无主,军心大乱,届时才是真正的回天乏术。”
太子丹死谏道“殿外,是我大燕群臣,城内,是我大燕百姓。
父王若走,人心就散了,到时我大燕才是亡国之祸。”
“你连同群臣,想逼寡人”
燕王喜眼神微眯,讥讽道“我儿对付秦人不行,对付寡人倒是颇有手段”
“儿不敢。”
太子丹道“儿回来时,群臣便自发聚集,等在宫外。”
此时的寝殿外,燕王宫正殿的广场上,确是站满了燕人众臣。
燕王喜要是真从蓟城撤走,立即就会再现楚王当初离开寿春,毁掉楚军最后一丝斗志的一幕。
不同处在于,当时的楚王是被诈离城。
燕王喜则是被形势所迫,秦军的兵锋所慑,感觉安全受到威胁,自己想走。
燕王宫中,因为太子丹归来,死谏燕王喜。
加上燕人群臣隐然和太子丹相合,到天明时,燕王喜勉强答应留在蓟城,以观察接下来的战局动向再做决定。
太子丹遂马不停蹄的离开蓟城,他返回武阳的路上,脑海里还在回忆燕王喜阴沉的脸。
蓟城,王宫。
太子丹走后,燕王喜也从寝殿里走出,面无表情,一路来到燕宫深处的地下宫殿。
这里是放置仙台柱的地方。
虽然答应暂时不走,但燕王喜打算收拾一应重要物事,若情况不对,立即跑路。
谁也别想拦着他。
宫殿内,燕王喜缓步靠近仙台柱,双手搭在石柱上,体内力量运转,想要将仙台柱缩小收起。
然而就在下一刻,仙台柱如同海市蜃楼般塌陷,消失了。
仙台柱最后崩溃的气息,化作一缕法力波动,衍生出赵淮中的身影,看向燕王喜“燕王还不纳降,更待何时”
啊
燕王喜本就失魂落魄,处于惊恐之中,眼前的变故来的毫无征兆,大出他意料。
本以为最安全,用来存放国之重器的仙台柱消失不说,还变成了赵淮中出来吓唬他
燕王喜脑袋里的某根弦仿佛被崩断了。
他惨叫一声,死盯着那缕法力气机显化的赵淮中。
层层守卫下的仙台柱,居然不见了。
这意味着如果需要,赵淮中能随时来取他性命
当初赵淮中拿走燕人的仙台柱,为什么要幻化出一根假柱子立在这,就是为了效果最大化,搞燕王心态。
这种时刻,仙台柱的遗失,足以压垮燕王喜最后的心里防线。
当赵淮中的法力虚像消失,燕王喜呆立不动,心里的失落,沮丧,惶恐,震骇交错彼伏,难以自控。
谷atsana 突然,燕王喜大喊一声,脚步仓皇,跌跌撞撞的跑出了地宫。
当天下午,他带领燕人禁军五万,出蓟城东逃,目的地是辽东。
拦阻他的大臣,尽数被屠杀在燕王宫内。
接到消息时,太子丹还在返回武阳的路上。
夕阳晚照,他刚看到武阳的城墙,就被后方追来的讯使,告知燕王喜离宫东逃的消息。
太子丹的心态也崩了,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燕王喜这一逃,什么都完了。
接下来燕会陷入一片混乱当中,军心不稳,士气跌入谷底,是可以想见的
知道秦军攻燕,太子丹曾想过燕或许会守不住,但没想到会败的如此之惨,之快。
居庸关一日被破,隔日燕王就出逃。
国中无主,还打什么仗
燕军全线溃败已经不远了。
“太子,我们也该早作谋划了。
只要消息传过来,军心动荡已不能挽回,武阳不可能守的住。若是被李牧统兵南下,形成合围,武阳会成为孤城。
到时候太子想退走都有所不能。”
太子丹身畔的谋士高渐离说道。
“以你之见当如何”
太子丹脑内一片空白,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下意识的反问。
“趁武阳未破,我们统兵主动撤出,仍可保全我大燕的力量。
太子接下来当紧握军权,去辽东和国主汇合。
见到国主,太子不可有一句谴责之语。
辽东苦寒,距蓟城千里之遥,又有齐人在侧虎视眈眈,秦人短时间内当不会不顾消耗,远征辽东,我们在辽东休养生息,进可攻退可守,万一秦人真追过去,事不可为,还有退居海外一途。”
太子丹头脑清醒了稍许,思虑片刻,喟叹道“可惜这大好山河,平白送给了秦人。
秦人败我大燕,竟如此轻易,当真当真当真”
他连说数次当真,却不知该如何往下接。
谋士抬头时,方发现太子丹,已是泪流满面。
当天深夜,太子丹回归武阳后,整顿兵马,趁夜色深邃悄悄撤走,带兵往东去。沿途收摄燕军,一路东逃。
离开前,太子丹最后在武阳放了把大火,又以法力催生火焰,瞬间蔓延全城,难以扑灭。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阻挡秦军追赶。
但却忽略了秦军具备空投作战的能力,秦军精锐,被吞空葫芦所携,乘玄鸟,跨过大火下的武阳。
此后李牧所部挥军南下,和衔尾追击的秦军蒙骜部汇合。
两路夹击太子丹所部。
攻燕之战,此时方才开始两军在旷野对垒的大型国战,参战人数过二十万。
秦军士气如虹,在山野间,列方形滚轮阵,兵戈层层前推,盾甲如墙。
一眼望去,铺天盖地,尽是身着黑色甲胄的秦军,如海洋,如山峦,如洪流。
与之相对的燕军,鼎盛时期尚且不是秦军对手,更何况现在。
燕军接战后,稍作争持便开始溃败,只能加速东逃,以减轻损失。
燕秦之战,一泻千里,局势迅速明朗化。
出武阳时尚有近十万燕军,连日被秦人追击消耗下,最终在令支一线,即今河北滦县﹑迁安间,位于辽西郡境内,太子丹麾下,已只剩残部三万余,继续东逃。
从攻燕开始,用潜伏数年的樊於期破居庸关,到搞垮燕王喜心态,再到将燕军击溃,是个环环相扣的连环计,是幕后黑手赵淮中在数年前就设计好的套路。
时年十一月,燕人宗室东逃。
燕境中枢国都等富庶之地,尽数为秦所得。
燕军被全面击溃,已经不可能再有反复。
燕实际上已经接近亡国。
燕是周朝的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文王庶长子召公。
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公元前七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首都。
燕国国祚共延续了八百二十二年。
在燕昭王时期,其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大将秦开破东胡朝鲜,也曾盛极一时。
到昭王去世,燕国迅速衰落。
长平之战后,燕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之手,从此沦为弱国。
到秦接连吞并赵、魏两国,太子丹委托荆轲刺秦,最终失败,再到秦王发兵攻燕,燕王喜率卫军东逃,燕国已经濒临灭亡,只剩喘息之力,已无国家之实。
目下的太子丹率领残部,还在秦军的追击之下。
咸阳。
攻燕战事大局初定,但还未到结束的时候。
燕人不是秦的对手,是早有所料的事情。
赵淮中的关注点,在于和齐人的争斗。
“与齐交锋,目前尚在争持当中,未见分晓。”吕不韦来到书房汇报道。
殿内还有其他秦臣,众人遂对当前形势,进行探讨。
傍晚的时候,赵淮中来到宗庙石殿。
盘坐进入修行当中。
而就在进入修行状态的同时,他的意识无限下沉,仿佛进入了另一方天地时空。
他来到了大地之下的深处,眼前玄黄之光耀目,铺开如同海洋,在弥漫的光潮中,正是那条贯通了整个中土的庞然大物地脉神龙。
让赵淮中意外的,是这次修行遭遇的变化,并不是他主导的。
也就是说,他是在进入日常修行的状态后,被一股力量引导,意识被动的来到了大地深处。
他被牵引下来的意识所在处不远,就是神龙庞大无边的头颅。
其头上,放着那尊大鼎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