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长安城渐渐恢复了往昔的繁华。
昔日宁静的皇宫也渐渐忙碌起来。
宫女太监们积极筹备着要祈福的物品,而各大官员们也开始张罗起要采买的物件。
而在这繁华热闹的背后,一场关于权力的争斗旋涡,也逐渐运转起来。
作为这场争斗开端发起人,侯君集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身着银甲,肩披大将披风,一头银发丝丝分明,整齐的拢在头顶。
虽是年逾半百的老将,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阔步走在这皇城北门营地。
两护卫见侯君集昂首阔步迎面走来,拱手揖礼,道。
“侯将军!”
侯君集微微侧目,缓缓点头,道。
“左右卫大将军可在军营?”
那守营护卫点了点头,道。
“两将军正在校场练兵。”
闻言,侯君集微微点头,从怀中摸出兵符,道。
“本将军今日前来,便是要检阅千牛卫将士,你却速速通禀。”
那护卫瞥见侯君集手中的兵符,乃是陛下随身所带的那块,当下不在迟疑,转身奔进了兵营。
侯君集阔步向着点将台走去。
偌大的将台高高矗立在校场正北,放眼望去,整个千牛卫营地轮廓,收入眼底。
大大小小的旌旗将整个校场团团围住,训练的士卒们在各自将官的带领下,认真的操练着。
不多时刻中。
在护卫的传令下,整整三万千牛卫士卒,尽数挪动,缓缓来向着点将台走来。
侯君集看着台下整齐移动的锋线,心中赞叹不已。
不愧是皇室大军,在气势上就领先普通士卒一个档次。
这些将士们,身着银色战甲,腰间佩戴‘千牛刀’,银色缨盔上,两根长长的随风荡漾的雀翎,格外好看。
平素中,这左右御林,左右龙武皆由陛下亲信一手把控。
烟尘之中,四支队伍尽数齐集。
侯君集立在点将台上,看着身前六万大军,隐隐动容。
寒风中,侯君集雄浑的声音响起。
“将士们!陛下御驾亲征,皇城安危落在每一个士卒的头上。”
“老夫奉陛下之命,暂时统领御林大军。”
“望各部紧密配合,肃清宫内秩序,听候调度。”
话音刚落,左卫大将军道。
“侯将军,御林军向来只认兵符,虽是旨意已达,你可有陛下兵符在手。”
闻言,侯君集朗声一笑,道。
“田将军细致周到,严守军规,很好。”
说罢,侯君集缓缓掏出兵符,晃了晃,道。
“这边是陛下御赐兵符!”
那高台之上,透亮的鱼符甚是显眼。
众将看的清楚,正是陛下所持的那枚鱼符。
侯将军展示片刻,缓缓将鱼符收回怀中,喝道。
“御林军乃是关乎到,皇城安慰,皇室存亡的关键所在。”
“今,老夫暂代这统领之位,便理应不负陛下重托,整治好皇城。”
说罢,侯君集缓缓踱上几步,目光从北门四军身上一一扫过,威严的呼喝声炸响整个校场。
将台下,田将军瞅了眼身旁的右卫大将,斜瞥台上的侯君集一眼,低声道。
“这侯君集想搞什么鬼?”
“即是上任,有陛下诏书和兵符,上任便可。”
“现在皇城安稳,我等各司其职,他在这台上呼嗬不止,是何意思?”
那右卫大将军轻哼一声,道。
“还能有什么意思?”
“新官上任,想树军威呗。”
“要不是念在他国公的份上,这北门四军都懒得理他。”
听罢这番话,左卫田将军,面显不屑道。
“我看他是老糊涂了,在西南之地坐惯了军中主将的位置,跑在咱皇城来耀武扬威了。”
说到这里,右卫大将军轻叹一声,挖苦道。
“这人老了,家族中却并未能撑得起门面的来,自然心急不已,怕是想在军中找到一丝慰藉。”
“这侯君集呐,依我看,不止是贪财,还贪权呐。”
听罢右卫大将军的话语,田将军嘴角一扯,说道。
“当初灭高昌之时,独吞掳来的战利品,被众臣弹劾,若不是唐王的担保,只怕早已人头落地了。”
“如今还敢贪权,胆大包天。”
两人对视一眼,看着台上依然激情昂扬的侯君集,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鄙夷之色。
一炷香后,侯君集终是长篇大论完毕。
看了眼台下呆立的士卒们,侯君集大手一挥,道。
“今日,便说到这里,年关将至,望各部各司其职,严守军规,解散。”
说罢,看着转身的四大将领骤然转身,侯君集呼喝出声,道。
“四位将军,留步,还请来往中军大帐一趟。”
喜欢大唐之镇世武神请大家收藏:(m.biqigewx.com)大唐之镇世武神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