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妻薄情 > 第47章 中秋节登山赏桂日,美人胜美景
    一阵秋雨一层凉,  船只北上半月,离开秦岭淮河的分界线,萧瑟的寒意与日俱增。

    不知不觉,  就八月十五。

    中秋在现代都是大节日,  不说古代,具有更浓郁的象征意义。

    晏鸿即是文,  又酷爱登山,  前日在船上,眺望远处山顶一片金黄,秋风送来浓浓桂香,当即便决定靠岸,  登赏桂。

    程丹若可算见识他的随心所欲,一面好笑,一面也有些期待。

    当日,  天公作美,  秋气爽,桂香满舱。

    程丹若上穿白绫对襟袄,袖口镶着圈水蓝色的掏袖即接圈袖口,下着同色的蓝缎裙,  因为天气渐冷,兼外出,外头还加件比甲。

    紫苏愁眉紧皱“这也太素。”

    程丹若无奈。以华贵为美,  红衣绿裙,最好还是遍地金的,反正颜色越鲜艳,花纹越繁复,越是好看。

    但好看的料子染色难,  织就的花纹更难,全部贵得死。

    林夫所赠的件秋衣,倒是有颜色艳丽的,可她想着京城,指不定有穿着打扮的候,路上就随意些好。

    “就这样吧。”她安慰紫苏,“谢公子在,无看我。”

    紫苏“噗嗤”一笑“姑娘真促狭。”

    程丹若说“是实话。”

    她简单绾发,戴上遮至脖颈处的帷帽,与晏鸿师徒汇合。

    师徒俩的穿着完美符合当下潮流。

    晏鸿身着牙色道服,石青镶边,头戴浩巾,紧束头部以免着凉,腰系同色大带,最下面是双大红云头履。

    谢玄英则是青遍地金云缎行衣,两侧开叉便于骑马,腰间佩青色大带,以一枚水头极好的玉莲花为纽扣,最下面是双常见的粉底皂靴。

    程丹若仗着戴有帷帽,仔细瞅瞅这衣料,果是真金织就,阳光一照,黄金便氤氲出温柔富贵的宝气。

    真美。

    晏鸿打量她眼,摇头叹气“打扮得也太素。”

    程丹若道“珠玉在侧,甘愿陪衬。”

    晏鸿忍俊不禁。

    他颇为欣赏程丹若拿谢玄英取笑的态度。看得出来,她并不因他是侯府公子而惶恐,也不因他美貌而失措。

    自大,不卑不亢,相处起来才舒服自在。

    “那便罢。”他敛袖迈步,“动身吧,秋日天黑得早,早早回。”

    三下船,自有小轿在码头备着。晏鸿和程丹若上轿子,谢玄英骑马,一行沿着蜿蜒的小径,上山登。

    临请来的向导,同他们说起这片山头的来历。

    “此山名为天桂山,据说当年吴刚伐桂,其中有一支落入凡间,便在此地生根发芽,数百年后,这片桂花林”

    虽故事老套,但沿路有叽叽喳喳讲解风俗情,也是不错的娱乐。

    等山下,墨点便赏那二钱银子,喜得他急急磕头,恨不得将他们一路送上山顶。

    可这里的桂花如此出名,不是什么野山荒山,早有富户出资修石阶,拾级而上就是。

    晏鸿热爱登山,不竹轿,程丹若自忖体力不算太差,也婉拒坐轿的好意,自行爬山。

    “中秋赏桂,不能不作诗。”晏鸿布置任务,“待山顶,你二须得有诗一首,唔,照顾丹娘,不必拘于平仄,合韵即可。”

    程丹若“是。”

    山不,日上中天就过山腰。晏鸿有些乏累,命寻一平坦处,稍作歇息并吃午饭。

    于是,护卫们清理野草,小厮升起炭炉,取溪流水煮沸,先泡一壶热茶,再取出样月饼,让主子们垫垫空腹。

    喝茶下肚,爬山积累下来的疲倦减轻许多。

    再拿起签子,取一块切好的月饼,果仁的香气立充斥口腔。

    此次上山,也带船上的厨娘和伙夫。他们就着炭炉,开始处理提前预备好的菜品,不一会儿,便呈上来四个冷碟,四样果干,四种糕点,四碗热菜,又赶紧涮锅,现炒两个鲜的令蔬菜,均是在码头买来的,刚出田地,水灵得很。

    主食是现下的面条,拌面和汤面都能做。

    程丹若一碗鸡丝汤面。

    晏鸿吃着舒服,又道“热一壶黄酒来。”

    程丹若举箸的动作立顿住,看向他。

    谢玄英注意,清清嗓子“老师,你的痛风症”

    “今日中秋,岂可无酒”晏鸿用力摆,“今日不许拦我。”

    谢玄英看向程丹若。她会意,道“喝一次,未必发病,但积少多,一次、两次、总有一次。”

    晏鸿振振有词,坚持道“那都是以后的事,中秋不能团聚,是大憾,若不能以酒消愁,情何以堪”

    话说这份上,自不好再拦,任由热好的黄酒端上来。

    谢玄英只能陪饮。

    程丹若略微抬起眼睑,隐蔽地看向对面的。

    因是野餐,晏鸿又说“统共三,还分席,岂非分离意”,今日便不曾男女分开列坐。由晏鸿坐上首,她和谢玄英分别坐在左右下处。

    他就在她正对面。

    谢玄英才放下酒杯,便对上她的视线

    眼光轻微一触,她立即使出眼色。

    谢玄英怔怔,顺着看,是小小的酒瓮,霎恍。

    上山轻车简从,酒也不过一小坛,喝完可无处买。让晏鸿少喝些,他多喝杯就是。

    遂执壶斟酒,老师那里七分满,他九分。

    晏鸿眼皮一跳,心情顿古怪。

    他能放任少男少女相处一室,绝非缺乏思量,相反,其实慎重考察过。

    若说对谁更关注,自还是姑娘家。毕竟谢玄英的样貌出身摆在那里,即便程丹若起心思,他亦不会怪罪知慕少艾,常情。只是理解归理解,该做的事还会做。

    所以,最初得知谢玄英找来的女医是她,晏鸿立即过,担心自己被蛇咬伤的日子,发生过什么“意外”。

    可谢玄英道,他确实是见程姑娘,才起延请女医的念头,只是都是顾太太挑的,其余均不合适,且请考核过,确认她能治妇病,这才同意。

    晏鸿半信半疑,此后亦多观察。

    而,出乎他的预料,程丹若承认谢玄英的美,不止一次为他的美而震撼,从未流露出爱慕色,亦不曾有嫁入谢家,自此平步青云的盘算。

    晏鸿深觉不可思议。

    能不慕权贵,少女怎可不思良

    直数日前说起读史,他才恍明白,她的确没有非分想,又有最大的非分想。

    我生在世间,能为百姓做什么,能给后留下什么

    这是男儿志气,不是女儿本分。

    晏鸿觉得很有意思,又想,女孩无绮思,做辈的若还处处提防,岂非小心这才松分寸,允他们适度交谈。

    不过“老爷,纸笔来。”墨点捧来照袋,取出笔墨纸砚。

    “嗯,好。”酒意上涌,又被打岔,晏鸿一忘记思绪,遥望远处。

    碧波江上,桂落衣襟,登远眺,天地尽收。

    文的浪漫占据上风。

    “酒也饮过,可以作诗。”他笑说。

    程丹若轻轻扶住额角。

    墨点用水盂舀来溪水,注入金蟾样式的砚滴,滴水磨墨。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伺候起笔墨来,颇为仔细熟稔。

    “老爷可点香”

    “点。”晏鸿酒酣耳热,起身踱步,顺带消食,“一炷香为限。”

    墨点又打开竹木香筒,燃香计。

    谢玄英执笔落墨,运笔如飞。

    程丹若为难,拧紧眉梢,努力遣词造句。

    少顷,谢玄英停笔,望一眼她的纸。

    “秋风吹桂花酒,碎金点点沾衣袖。”

    好平。他暗暗摇头,继续往下看。

    “家家儿女团圆夜”

    最后一句迟迟未能落笔。

    谢玄英瞥眼香,快烧尽,又觑过一眼。她咬住嘴唇,苦思冥想,发间落着点点桂花,倒是为她过于素净的打扮添分娇柔。

    可他最在意的还是她脸颊的伤。数日过,伤口愈合,血痂也脱落,但疤痕仍明显,尤其未曾傅粉,愈发明显得一道深色。

    谢玄英愈发不忍,又想,她写中秋诗,未免太为难些。

    家家团圆日,她能与谁团圆呢怕是触景生情。

    他抿抿唇,低声提示“今朝明月同相守。”

    程丹若怔怔,惊讶地看着他。

    他不看她,垂落视线,始终徘徊于砚台上。

    程丹若承他好意,朝他笑笑,赶紧把最后一句填上,如释重负。

    “写完”晏鸿不曾远,见香熄灭便来验收果。他首先拿起程丹若的诗词,半晌,勉强点评“确实和韵。”

    除押韵,一无是处。

    程丹若顿惭愧。

    她还没有习惯用诗体表露感情,总是生般硬凑,这四句自己都看不下,只好苦笑道“我晚些再做一首。”

    晏鸿满意地点头“正该如此,多写写,自就有。”

    又看谢玄英的。

    “团圆何必在中秋岩客与君共放舟。邀饮姮娥天上客,一杯秋意敬乡愁。”

    晏鸿十分喜爱,道“不错,比起七夕纤巧句,我更爱此豁达。”他又递给程丹若,考,“依你见,此句最好在何处”

    程丹若写诗水平不行,赏鉴不算太差,毕竟做过无数阅读理解“敬。”

    “为何”

    “坦直爽,如果是掩就小家子气。”她说。

    “正是。”晏鸿抚掌而笑,倏而道,“有诗,有酒,有桂花,光阴不虚,可兴尽而返。”

    居不继续登山,决定回。

    这再好不过。

    众收拾行囊,慢悠悠地下山,等码头,恰逢落日,晚霞印在水边,半江瑟瑟半江红,端得瑰丽辽阔。

    程丹若撩起帷帽,眺望远处的天际。

    假如古代有什么动心魄的事,莫过于这片还未烙有太多类痕迹的土地。风也好,水也罢,一切都保持着质朴舒展的模样。

    她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一刹。

    佳节美景,良师益友,生能有此,也不算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