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 正文 第379章 淑妃李氏
    虽然世人都说死者为大, 却也默认死者是活人的附庸。

    毕竟死人的一切香火祭祀, 都是由活人的。而无论阴间阳间,掌握了财政大权,才能掌握话语权。

    也是因此,秦秀才才会先征求陈生的意见, 再答复张氏。

    如今见陈生都同意了, 秦秀才便答应了张氏的请求,替她也做个媒。

    只是, 他认识的人虽多,认识的鬼却没几个。仓促之间, 叫他到哪儿替张氏寻个丈夫呢

    就在这时,陈生再次被张生附体,秦秀才灵机一动, 问王氏“王夫人,你可愿意你的丈夫在那一世再娶一个”

    张氏眉毛一挑,把身体的控制权还给了王氏。

    王氏本就性情软弱羞赧,当初改嫁都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却不想, 改嫁当天就被前夫撞破, 当真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

    如今前夫要续娶, 她正是羞愧之时,如何敢阻拦

    “此事,便任凭秀才公做主吧。”

    “可就好办了”秦秀才抚掌笑道“既然两个被留下的人成了夫妻,你们这两个早早弃世的,岂不正好凑成一对儿”

    两个鬼都没什么不愿意的, 于是便借着陈生和王氏的身体,当场拜了天地,便相携离去。

    陈生和王氏相视苦笑, 也只好再拜一次天地。

    因着有秦秀才调节宾客,众人只当是看了一场热闹,倒也没有影响婚宴的氛围。

    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一场流水席,便一边谈论着今日之事一边各回各家了。

    明月看了一场热闹,又混了一顿饱饭,心情颇好地离去了。

    唔,得去道录司的据点一趟。这大白天的,阴魂都敢对凡人附身,看来这敦煌之地的鬼狐,十分猖獗呀。

    敦煌之地本就荒凉,地广人稀,灵气稀薄,且因常年作为战场,煞气十分浓重。

    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的就是妖孽与厉鬼。

    而明若之所以没有对张氏和张生的魂魄出手,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在人家婚礼上捣乱,灵魂却十分纯净,并没有害过人。

    其他妖魔鬼物,可就不一定了。

    回到道录司据点之后,明若先翻了翻皇甫道长等人收集的卷宗,便立刻给远在京城的揆叙传信,让他派了二十个法力高深的在职修士,一起来敦煌协助她处理鬼狐妖孽。

    接下来的日子,猖獗得不得了的敦煌妖魔们,可算是遭了报应。

    根据他们身上沾染的煞气因果,该打杀的打杀,该魂飞魄散的魂飞魄散,完全拿出了抄家皇帝的架势,半点都不曾手软。

    一时之间,鬼狐之心惶惶,天地间的气息都是为之一清。

    首先受益的,便是在敦煌的居住的凡人。他们也不懂得太多,只觉得最近是越发神清气爽,吸一口气便觉通体舒泰。

    明若收拾完了敦煌一地,胤禛和皇甫道长也终于出关了。

    知心符倒是练出来了一版,但效果和皇甫道长想要的相差甚远,倒是和胤禛前世见过的测谎仪类似。

    “唉,果然是人心难测呀”皇甫道长摇头叹息。

    胤禛安慰道“道长不必灰心,这只是开始,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日后道长大可以一边实践,一边改进。”

    那皇甫道长本就是心性坚定之辈,方才也不过一时感慨,被胤禛一劝,立时满血复活。

    “四爷说的不错,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着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是正道。”

    这话让明若听着有点脸红。

    前时他登上帝位时,年纪已经不小了,想要做的事情又太多,难免急躁了些。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哪一样不是足以名传千古的大事

    他害怕后代不争气,就想着把能做的都做了,给自己的继承人留下一个平稳的江山。

    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那么短命,计算自己的寿命时,是以皇甫康熙帝为标准的。

    哪知道天不假年,他并没有康熙那么长的寿命,一生匆匆而过,几乎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过一天。

    幸好他手下能臣干吏众多,又多出生寒门,与勋贵世家的牵扯不深,能让他的意志贯彻到底。

    若不然,他少不得要落一个隋炀帝的下场。

    胤禛察觉到她情绪的变化,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仍是下意识的拍了拍她的手,安抚之情意于言表。

    接收到他的心意,明若心头一暖,低声道“我没事,你别担心。”

    过去的已经过去,留存给她的只有记忆而已。她虽然会因为那些记忆偶尔动容,却再也不会被记忆左右情绪。

    接下来,她就把自己最近清理妖魔的事,跟皇甫道长复述了一遍。

    毕竟,皇甫道长才是敦煌一带的负责人,自己做的虽然是好事,也得让人家心里有个数。

    皇甫道长捋着长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四福晋心怀正义,乃是百姓之福。”

    明若谦虚道“道长谬赞了,我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和上辈子做的那些事相比,明若还真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见她满脸真诚,丝毫也不居功为傲,皇甫道长不禁感叹,“也就是这力所能及,又有几人愿意出手呢”

    世间多的是因循守旧,明哲保身,一戳一动的官员,生怕有一点出格就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更别说像明月这样,钦差揽权,悍然执法了。

    她敢干这样的事,就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虽然知心符还需要后续研究,但胤禛也不可能一直在敦煌待着。

    他们在这里已经待了小半年了,昨天明若已经收到了皇上的来信,说是太上皇病情再次复发,已经到了药石难医的地步,让他们夫妻尽快赶回去奔丧。

    如今胤禛已经出关,两人自然不敢耽搁,当机便辞别了皇甫道长,急匆匆就走了。

    等他们用神行符走到半路,揆叙的书信也到了,内容和胤礽的大同小异,只是更详细一些。

    看来,康熙的身体是真的不行了。

    胤禛的心情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

    忽然,一双柔软的手握住了他的右手,耳边响起明若温柔又坚定的嗓音,“这不是你的错”

    “我知道”胤禛抹了把脸,吐了口气,对明若说了实话,“当初我给二哥的符篆,只能让人显示出中风的特征,并不会让人真的中风。”

    可是如今,看康熙的情况,显然是真的得了心脑血管类的疾病。

    那么,后续的手脚,是谁做的呢

    无论是胤礽还是胤禩,都有嫌疑。

    但无论是谁,胤禛都准备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不准备追究。

    一来他对这两个兄弟的感情,都比对康熙的深;二来康熙已经这样了,他难不成还要让自己的哥哥或弟弟一家子,替康熙陪葬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法律可不如后世严明,谁犯罪就罚谁。

    这是一个动不动就搞连坐都时代,像这种弑君的大事,连坐几乎是一定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件事不是老八干的,幕后主使是胤礽,没人敢让皇上以死谢罪。

    可是,有了一个弑父的罪名,胤礽不但在民间的威望会大大的下降,日后若是再想推行什么新政策,处处掣肘几乎是一定的。

    所以,胤禛宁愿道德绑架康熙汗阿玛,您是旷世明君,爱民如子,为了天下的安定,就牺牲一下小我吧

    等他回到京城,正赶上皇后生产,胤礽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听见人通报雍亲王回来了,胤礽眼睛一亮,“快,快把雍亲王请来”

    请雍亲王来这里

    何玉柱有些迟疑,“皇上,让四爷直接来这里”

    说不定皇上只是急糊涂了,他这个做奴才的,得及时替主子查漏补缺。

    胤礽瞪了他一眼,唬着脸说“四弟乃我骨肉兄弟,这宫里哪里去不得”

    何玉柱苦了脸,示意胤礽往左右看了看,各宫娘娘可都在这里守着皇后生产呢。

    你们兄弟的关系再好,四爷也是个外男,怎好和各种娘娘坦诚相见

    胤礽愣了一下,挥手示意各宫娘娘,“你们都回去吧,等有了消息,我会让人通知你们的。”

    “嗻。”以淑妃李氏为首的一众嫔妃不敢违命,行礼告退。

    淑妃就是李光地的侄女,胤礽做太子时,她就是侧福晋。等胤礽登基,除了立后之外,她就是四妃之首。

    如今的后宫中未立贵妃,淑妃就是皇后之下第一人。

    因为帝后关系亲密,乌拉那拉皇后也明白胤礽捧着李氏的缘由。

    所以,在她月份大了,不能视事之后,就把协理宫务的重任交给了李氏,妃位之下的两个嫔则是协助淑妃。

    帝后如此厚待汉人嫔妃,让朝中汉臣看到了某种希望,不但对胤礽的忠心大大提高,办差的积极性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汉人得好处,满族亲贵自然颇有微词。

    但没过多久,宫里就传出消息,昌嫔李佳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权利和孩子,自来都是后宫女子奋斗的两大目标。

    代表汉人的淑妃得了大权,出身满洲亲贵的昌嫔得了孩子,那些对淑妃掌权不满的勋贵立刻就消停了。

    毕竟,权利只是一时的,等皇后修养好了,肯定得还回去。

    但昌嫔若是一举得子,将来至少也是个亲王。这笔账他们还是会算的。

    不过,李氏也不着急。

    在进宫之前,叔父李光地就再三叮嘱过她。就凭她的身份,只要不作妖,就永远不会失宠,让她万事求稳,不要与人争一时之长短。

    对此,淑妃深以为然。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