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没有动静”
魏王李泰已经安排人去行动,准备先控制皇宫,然后再控制长安城。
可是安排的人去了许久,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李泰心中十分不安。
“魏王不好了,太子来了”
有人慌忙跑来。
太子李承乾,他怎么来了
事情暴露了吗
李泰面露惊慌,但很快镇定下来“慌什么本王还在”
没多久,李泰在魏王府大堂见到了李承乾刘备。
此刻刘备是带着一队兵马前来的,还有火器火铳。
而且刘备的人押着不少人,这些人都是李泰一派的,文武都有。
“九弟”
刘备平静的看着李泰“父皇驾崩了,长安城不能乱,大唐不能乱”
李泰突然觉得这个大哥变得陌生了,平静得可怕,平时都是装的吗
心中莫名的恐慌。
但依然狡辩道“大哥,我也是刚得知父皇仙逝,只是想让人去安稳各处,怕有人趁机作乱,你怎么把他们抓起来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造反,可不能承认。
“是吗”
刘备反应依然冷淡平静,没有和李泰争论的意思“现在王府外不安稳九弟就别出去了,等事情稳定后我再来看你。”
说完转身离开。
被抓起来的人自然是带走了,至于李泰,没有刘备的命令前,不能出王府,整个王府已经被包围起来。
“”
李泰突然瘫坐在地,双眼无神,面如死灰。
他知道自己完了,等李承乾登基后可能不会放过他
“魏王还有办法的,对了,还有皇后娘娘在,有她在,魏王就不会死”
一个谋士说道。
李泰猛然一震,是啊,还有母亲在,她不会让大哥杀自己的“想办法让母后知道这里的情况”
这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他想把消息传出去很难,但魏王府出事了,这消息终归是瞒不住的。
有心人很快就知道了。
数日后,唐太宗的遗体回到了长安城,然后秘密进入了皇宫。
得知此事,长孙皇后直接悲痛晕了过去。
扁鹊,孙思邈被叫进了宫。
房玄龄,嬴政长孙无忌,侯君集,唐俭,高士廉等朝堂重臣全都到了宫里。
商议给唐太宗发丧,让刘备李承乾登基的事情。
至于李泰的事情,暂时搁置一边,当前维稳朝廷最重要,一切都太子登基后再说。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忽然病故,让许多人始料未及,这位皇帝不到五十岁,年富力强啊,突然就倒下来。
天下同悲
丧事顺利结束,紧接着就是登基大典。
刘备李承乾成了大唐第三个皇帝。
长孙无忌嬴政,房玄龄是唐太宗制定的辅佐大臣。
只不过房玄龄老了,今年就七十了,岁月不饶人,身体和心力都支撑不了多久了。
登基结束后,房玄龄提出大赦天下,同时对李泰等人从轻处理。
对于李泰的事情长孙皇后已经知道,这两天没少提及让刘备别杀李泰。
这些人长孙皇后对刘备一直很好,刘备不忍心让她伤心过度,不然恐怕就活不了多久。
于是就在大赦的同时,将李泰贬为庶民,其他人也都从轻处罚。
贞观十九年的最后几个月,都在忙着唐太宗丧事和刘备登基的事情。
此外,在刘备登基后不久,白起传来捷报,已经将高句丽攻下。
唐太宗打了半年,而白起只打了不到两个月就打败并控制住了高句丽。
进入第二年,贞观结束,改年号为永昌。
房玄龄依然是首宰兼任礼部尚书,嬴政长孙无忌成了次宰兼任吏部尚书,庞统长孙家庆成了中书舍人。
侯君集晋升三公之列,把兵部尚书位置让了出来,由白起李世绩回来后担任。
朱元璋被调入了兵部,为兵部右侍郎,负责火器制造和火器军的训练。
李白程怀亮也升官,成为了弘文馆的二把手。
扁鹊在太医院地位排在第二,仅次于孙思邈。
江峰做了户部右侍郎。
武则天,上官婉儿想要做官,不可能现在就给她们,需要做一些准备,要做一些文章。
这里不是说宫里的女官,而是朝廷的文武官职。
女人做官,尤其是文官,这才大唐之前是很少见的,很难实现的。
今日是大朝会。
坐在龙椅上的刘备还有一些不习惯,但表面却泰然自若,俯视着下方的文武,开口说道
“今日有三件事要议”
“第一件事,对高句丽的处置方法”
“第二件事,科举改制”
“第三件事,户部设置工商司”
除了第三件事听起来是小事,其他两件事是大事,但第三件事也很重要。
刘备继续说“这三件事,事先朕与两位宰相已经议论过,有了一些应对方法,现在说来与众爱卿商议,定下最终的结果。
关于对高句丽的处理方法,就由长孙爱卿来说。”
嬴政长孙无忌出列,先是对皇帝行礼,然后侧身看向众文武,开口道
“高句丽,冒犯我大唐,害得先皇不幸病故,不可轻饶。臣以为,应该将高句丽纳入大唐版图,设置州府县进行管理”
这是要灭国啊
虽然这些年大唐先后灭了东突厥,高昌等国,灭国已经不少见,但现在要灭高句丽还是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有人反对,认为高句丽偏远,弹丸之地,贫苦之地,就是鸡肋,可能会拖累大唐。
天高皇帝远的,还是刚灭的番邦,短时间肯定会有动荡。
反对的人只是少数,而且还都是文人,武将都是支持的,这可是开疆扩土,是天大的功绩,至于以后如何治理是文官的事情
经过一番争议,最终决定覆灭高句丽,震慑四周番邦,谁敢再侵犯,惹怒大唐高句丽就是例子敌寇虽远,但必诛
科举改制的事情由房玄龄提出来具体方案“科举,选拔才能,治理国家,是治国根本,不能忽视。贞观年间,通过科举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辅助先皇治理大唐,开创贞观盛世
如今科举已经出现一些弊端,需要进行改制,如此才能保证不断为大唐选拔优秀的人才。
从今年,即永昌元年开始,科举将施行糊名制,封卷时须要遮住考生姓名进行批改,彰显公平公正。
此外,科举考试科目也要进行调整,着重考察考生的策论,看他们对时事政治的看法
还有一个新的规定,自永昌元年开始,允许女子参与科举,入仕为官。”
女子可以参加科举入仕为官
这下直接轰动整个朝堂。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