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怎么会是他
昨夜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雪,让永平县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
县令祝德运从早上一睁眼睛开始,就忙成了陀螺。
“县令大人不好啦,城东有一片民房被大雪压塌了,很多百姓埋在下面”
“报告县令大人,旮旯胡同里有两棵大树被冰雪压断了,砸中了三家的房子,他们来县衙外面要赔偿了。”
“县令大人,今天城里没有一个来卖柴火的,很多人跑来县衙救助,他们家里没有烧的了。”
诸如此类的报告,一个接着一个,祝县令听的是头大如斗,忙的是分身乏术。
一批一批的人派出去,又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涌进来汇报新的事情。
而且随着暴雪下的时间越久,各地汇报而来的事情就越多。
县城之外的各个村屯陆续传来消息,报告那里的受灾情况。
大多数都是昨晚睡得太熟,没有注意到老天爷突降暴雪,所以导致房屋树木受损。
有人员受伤死亡的,也有牲畜家禽被压死的。
各个村屯也全都乱了套了,村长们俱是一个头两个大,纷纷来找县令帮忙。
祝县令忙的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嗓子都哑了。
但即便这样,他也还是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该来的暴雪到底还是来了,接下来就是全力抗灾了。
之前的这段日子里,祝县令一直都没有放松抗灾的准备,他也是真的相信小福星的预言。
但毕竟灾害没有真的出现,他心里还是有点没底。
万一最后是白忙活一场,百姓们耻笑还是小事,劳民伤财才是罪过呢。
现在这种担忧没有了,他就只需要带领大家全力以赴抗灾就可以了。
不过他也还是很自责的,如果警惕性再高一些,在雨夹雪开始下的时候,就提醒百姓们注意防范,或者是昨夜里他睡的不那么沉,早点发现情况不对,就可能会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经过此事,祝县令对为官之道又多了更多思考,还打算以后专门设立一个灾害观测和预警的部门。
多年后很多百姓因此而得到了实惠,甚至是捡回了一条命,大家都说祝德运是个一心为民的大好官。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祝县令还在专心忙碌应对雪灾的事情。
一连五天,他都没怎么合眼。
终于,到了第六天早上,大雪停了,久违的太阳重新挂上了天空。
祝县令都想对着太阳磕俩响头了。
哎呦我的祖宗啊,你可总算是出来了
太阳一出来,人们就好像见到希望了一样,纷纷欢呼庆贺,做事情也来精神头了。
确定再没有新的房屋倒塌事件发生,祝县令也总算是有时间来安排其他事情了。
首先县城里的柴火问题就得解决,不然几万人都得冻死。
于是,县衙出动人员,到附近村屯去做动员,让大家冒雪上山打柴,赶紧送去城里。
要不是县衙实在穷的没银子了,祝县令都想让差役们直接收购柴火回来了,这样买卖的速度更快啊。
但是没办法,所有的银子都被用来修建蓄水池了,现在连差役们的饷银都是祝县令自掏腰包垫上的。
也不知道知府那边啥时候能把永平县的款项拨下来,县令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啦。
祝县令心里吐槽不已,但其实心里也明镜的,这事儿,恐怕要悬。
知府那个不是人的,明知道老百姓们今年颗粒无收,竟然还要求永平县按时交赋税,前些天又派人来催过一次呢。
祝县令当时气的差点把那个知府派来的差役给打出去,一个个的都不长心啊,没人性
现在他就期盼着京城里的好友能够快点收到信,并且能帮忙上奏给朝廷。
祝县令倒是没敢奢望知府能够被撸下去,只要救济的银子和粮食能到,能把百姓们的赋税免了,他就知足了。
知府经营多年,在朝廷里肯定是有靠山的,要想一次就干掉,估计是没戏。
只要这次的事儿能给他带去点影响,让他别再那么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也就算是可以了。
除了柴火之外,还有粮食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朝廷的救济粮不知道啥时候能发,他们就得先自力救济。
祝县令已经通过昔日好友的介绍,和南边的一个商队联系好了。
那边正快马加鞭地往这边运粮食,价格虽然高了点,但还在百姓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现在只要是能有吃的,就得谢天谢地了,价格什么的,就别计较太多了,保命要紧啊。
实在吃不起的快要饿死的,到时候县衙再想办法吧。
除了这两件大事之外,还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都需要祝县令处理。
当然了,这些小事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是很重要的大事情。
所以祝县令哪一件都不敢马虎,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他本以为这些事情就已经是最令人头大的了,没想到,事外有事,事儿祖宗来了。
祝县令看着知府命人送来的公文,感觉那纸张好像长满了棘刺一样,让他想把它远远地丢掉。
都特娘的什么情况了,咋还往这儿送犯人呢
对,就是犯人,而且还是被皇帝亲自下旨抄家的,从京城流放至此的一大家子犯人。
由于安定府地处边疆,素来是苦寒之地,所以也被皇帝当做惩戒官员的一个流放之所。
自打朝云国建国以来,每年都得有几批官员和家属被流放过来。
但是这事儿跟永平县从来都没关系,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些罪臣早就打点好了一切。
皇帝下旨流放大臣的时候,都只是说“流放安定府种田去,没有宣召不得离开。”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知府就会把那些犯了事儿的人安顿在府城周边的村屯,给上几亩荒地,每天做做样子,也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反正朝廷也不会派人天天看着,只要做的不出格,也没人来细究。
而看管这些流放来的犯人,也算是一项政绩,并且还能刮到不少油水,所以被很多县令认为是美差肥差。
那知府自然就要照顾他得意的几个县令了,而像祝县令这样的,就根本没机会见到流放来的犯人。
所以现在祝县令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本能地就蹙眉。
这里面绝对有猫腻,知府这是要坑我啊。
他就想要找借口拒绝这个安排,但是却猛地看到了公文最后面给的犯人名单。
祝县令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满眼都是不敢置信。
怎么会是他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