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 > 正文 第25章 常山赵子龙在此!
    刘备不愧是未来的一方枭雄,起码在决断魄力这一点上非常出色。

    见关羽、张飞二人战败,他毫不犹豫地留下一支精兵断后,转身便逃。

    再加上秦霄这边的大军距离较远,一时之间竟然没有追上去。

    好在有一支轻骑部队沿途追杀骚扰,倒也没有丢了刘备大军的行踪。

    这一番逃亡与追杀的战斗,足足持续了近半个月。

    平均不到两天,便会爆发一场规模或大或小的战斗。

    失去了关羽、张飞二人之后,刘备的指挥能力并不足以让他战胜岳飞,战斗的结果没有太大的悬念。

    在失去了近三分之二的兵力之后,刘备被围困于一座山谷中,尝试突围几次失败之后,抱着万一的期待,选择了投降。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关羽和张飞不断尝试逃跑,在逃跑不成之后又尝试自杀,不愿成为人质,给自己的“大哥”添麻烦。

    虽然重伤状态下的两人每一次逃跑、自杀,都会提前被秦霄或者芙蕾尔阻止,但也确实给两人添了不少麻烦,至少没办法亲自对刘备大军出手了。

    被逼无奈之下,秦霄只好以他们兄弟的性命相威胁,关羽逃跑、自杀一次,便砍了张飞脑袋,反过来,张飞逃跑、自杀,便砍了关羽的脑袋。

    再加上将两人分开关押,不让他们互相联络串通,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在刘备投降后,秦霄大手一挥,留下岳飞和一半的大军兼并徐州,其余的大军直接转道向南,与张辽汇合。

    秦霄并没有随军南下,而是留在了徐州。

    刘表那边需要担心的地方不多,有张辽在便够了。

    但这徐州,能捞到的好处可是不少。

    其中最大的“好处”有两处。

    琅琊郡诸葛氏,以及东海郡糜氏。

    前者是天下最顶尖的世家之一,更是出了卧龙诸葛亮这样的顶尖人才。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点,诸葛亮还是个小屁孩,指望不上。

    而且秦霄隐约记得,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似乎并不是在诸葛氏的老家琅琊郡,而是在荆州南阳郡,那里是刘表的地盘。

    只是不知道,诸葛亮现在是还在琅琊,还是已经去了南阳。

    不过,哪怕不算诸葛亮,琅琊诸葛氏当中的人才也不少。

    诸葛玄、诸葛瑾,都是现在能够来之即用的人才。

    年轻一代,和诸葛亮年龄差不多或者更小一些的,也有七八个在青史留名的人。

    这样一个世族,秦霄必然是要掌握在手中的。

    至于东海糜家,却并非是世族,而是“豪强”。

    他们出的人才不多,虽然在三国中留名的人不少,但大多没有太强的本事,而是靠着“裙带关系”。

    但,能搞裙带关系,本身就是实力的一部分。

    糜家世代经商,是这个时代排名前列的富豪之一。

    刘备之所以能够发家,就和糜家的支持分不开关系。

    甚至于,糜家的财力支持,可以说是刘备能成为天下霸主之一,最为关键的因素。

    比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顶尖的文臣武将还要重要。

    没有人才,可以想办法搜罗,哪怕差一点的,也能将就着用。

    但没有钱,那就别想要什么发展了。

    纵观三国时期一代代顶尖诸侯。

    袁术有汝南袁氏的绝大部分资源,袁绍则是得到了巨富甄家的支持。

    刘备有东海糜家,孙权有江东鲁氏,曹操的资产则大多来源于河内卫氏。

    这几个名字,每一个背后所代表的,都是数以亿计的钱粮。

    若是没有这些,即便是集结了天下最顶尖的文臣武将,也不可能成什么气候。

    自然,秦霄有系统面板,有军功兑换,有神秘基地,对钱、粮的依赖没有这些本土诸侯那么高。

    但若是能取得一些巨富豪强的支持或者说“投资”,也能节省下大量的资源。

    多了不说,单单一个东海糜家,若是肯将八成以上的财产拿出来让秦霄招兵买马,起码开矿的苦力人口可以减少一大半,甚至一两年内都不需要额外召唤耕种粮食的人口,爆兵的节奏起码翻倍。

    不说其它出身徐州,或者目前身在徐州的文臣武将。

    琅琊诸葛、东海糜家,这两家,是秦霄志在必得的。

    不过,这些事可以慢慢来。

    先让岳飞带兵去接管徐州,秦霄通过军情局的渠道向后方传递了一封信,命后方准备好一批底层官员,随时准备接管新扩张的地盘。

    随后,秦霄便将精力放在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名俘虏身上。

    关于要如何处置这三人,说实话,秦霄是有些头痛的。

    关羽、张飞固然是很好用,也非常让秦霄心动。

    但秦霄却知道,这两人,不可能为自己所用。

    他们的心思,永远是在刘备那里。

    但刘备这个人

    秦霄却不敢用。

    这家伙就是一条养不熟的狼,真要给了刘备军权,不说养虎为患,至少这家伙绝对会找机会逃跑,另起灶炉。

    这是一个“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人。

    哪怕自己只占据几县之地当个山大王,都不会给别人打工。

    秦霄不担心刘备拐跑自己的军队。

    毕竟忠诚度在那摆着。

    但好不容易抓到刘备,若是就这么放虎归山,总归是一个隐患。

    以刘备强大的y能力和狠辣的心性,说不定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而若是杀了刘备,那么就必须要同时杀了关羽和张飞。

    否则,以这两人的性情,绝对会不惜一死也要杀死秦霄,为他们的大哥报仇。

    至于说杀了刘备,招降关羽和张飞,这种好事也只能在梦里想想。

    以关羽、张飞两人的性格,这事根本不可能办得成。

    除非,神秘基地的洗脑功能能够对s级以上的英雄也生效。

    又或者让宇智波止水给他们来一发别天神。

    但别天神有长达十几年的冷却时间,这个副本期限内肯定是不可能用第二次的。

    这条路走不通。

    秦霄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放心使用关羽、张飞的方法。

    但要就这么杀了,秦霄也舍不得。

    刘备、张飞两人倒还罢了。

    关二爷,那可是华夏的一个神话

    最终,秦霄只能是将他们看押在精心打造的牢房中,派重兵日夜看守,等到想到妥善的办法再说。

    徐州已经基本平定,虽然还没有完成接管,但纳入囊中只剩下了时间问题。

    荆州刘表那边,也不会出太大的麻烦。

    接下来,除了接管两地地盘,收拢世族、人才之外,就该筹备挥兵南下,攻打袁术的事了。

    秦霄也不知道袁术是怎么想的,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还敢和孙坚拼个两败俱伤。

    这岂不是告诉别人“我现在很虚弱,快来打我”

    但既然机会出现了,就必须要抓住。

    一旦刘表、袁术也被击败,整个南方几乎就可以说归于秦霄的掌控之中。

    虽然交州还有个士燮,但他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存在感。

    秦霄依稀记得,这家伙好像一仗没打,就直接率众投了孙权,而且一直忠心耿耿,为孙权镇守交州边境。

    反正这家伙就是个很没存在感,更加没有威胁的人。

    所以说,搞定了刘表、袁术,就相当于统一了南方。

    若是能统一南方,在未来对袁绍的大战当中,秦霄就不需要担心腹背受敌的问题,可以一心一意对北方作战。

    至少在兵力调度方面要省事很多。

    要是能在几个月内统一南方的话,说不定远远不需要十年的时间,只需要几年,就能完成“统一天下”这个终极任务。

    秦霄暂时放下了其它,一心一意推演着未来可能的局势,为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做准备。

    另一边。

    颍川边境。

    在得到超过十万大军的支援之后,张辽的底气充足了许多。

    此前一直以稳固防守的姿态,被动应对刘磐的入侵。

    但大军一到,张辽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的兵力压上,反打了出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辽也是个赌性颇重的统帅,喜欢孤注一掷。

    但,依靠着强大的面板属性加成,他的赌博,总能赌赢,因而便成了一代名将。

    和岳飞喜欢精打细算的打法不同,张辽的统兵风格更加粗犷、野蛮。

    近二十万大军直接压上,以最强硬的姿态,冲击刘磐大军的防线。

    在他的技能加持下,大军的行军速度极为恐怖,普通的步卒,行军速度都勉强比得上骑兵,根本没给刘磐任何反应的机会。

    但刘磐手下能人也不少,尽管已经来不及撤离,却还是勉强支撑起了防线,没有被一举冲溃。

    甚至靠着甘宁、黄忠等一批猛将的个人勇武,还勉强以劣势兵力,与敌军打了个势均力敌。

    至少场面上看起来是如此。

    但,也就仅仅到此为止了。

    在双方交战足足三四个小时,大军已经疲惫到了极点的时候,一支只有两三千人的骑兵从侧翼杀出,直扑刘磐大军的后阵。

    为首的是一名红马银枪的年轻小将,一骑当先,手中长枪像是砍瓜切菜一般,骤一接触,便挑飞了七八名敌人。

    “常山赵子龙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赵云大声高喊着,也不等后方的骑兵跟上,凭借赤兔马高超的机动性,孤身冲入敌阵当中。

    虽然被敌人重重包围,但赵云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仿佛是他一人包围了数万大军一般。

    手腕一抖,长枪便化作无数虚影,将周围数十名敌军杀死、挑飞。

    冲阵、龙胆两个特性加持下,赵云在这种被敌方大军重重包围的环境下,反而能发挥出200的战斗力来。

    赵云杀出一条血路来,后方的陷阵营拍马赶上,将这个缺口不断扩大、撕裂。

    寻常的重装骑兵冲阵,往往等到最前排的骑士速度降下来,就得换后边的人顶上。

    如此反复,少则几轮,多则几十上百个梯队的冲锋,才能将敌军阵型完全凿穿。

    但在赵云恐怖的个人武力之下,陷阵营根本不需要正面面对敌人的防御,只需要将赵云打开的缺口继续扩大即可。

    再加上陷阵营本身就是最顶尖的步、骑两用兵种,个人战力也足够的强大,根本没有什么换人的说法,直接一波冲锋,就凿穿了刘磐大军的阵型。

    赵云并未停下,仅仅只跑出数百米,就调转马头,再次冲杀进人群当中。

    赵云陷阵营的破阵组合,在这一次战斗中,首次展现出可怕的威力。

    刘磐的大军,根本无法抵御这一组合的凿穿。

    只要被赵云冲进人群里,就是一片人仰马翻。

    反复几波凿穿,刘磐的大军士气早已崩溃,赵云仍然没有停下,一路追杀十余里,直到陷阵营的战马承受不住这样的负担,才渐渐停下。

    张辽却并未停下,率领一支轻骑一路追杀上百里,将绝大多数溃逃的敌军击杀、俘虏。

    要不是怕与后方大军脱节的太厉害,张辽甚至敢一路打到长沙去。

    若是查看军功详细面板就会发现,这一战,张辽大军总计获得了大约三十六万的军功,其中独属于赵云和陷阵营的,就超过了十万。

    军功面板,是最直观,也最公平的体现。

    赵云和陷阵营能获得十万军功,足以说明这个组合,给敌人造成了多么恐怖的打击。

    也证明了秦霄让赵云统领陷阵营这个思路,绝对是成功的。

    大胜的消息传来,秦霄并未露出太多的意外。

    若是有二十多万大军,还打不过刘磐这个三流将领,那张辽干脆可以抹脖子自杀算了。

    唯一遗憾的是,刘表手下那些让秦霄十分在意的大将,这一战仅仅只俘虏了一个“脑后有反骨”的魏延。

    黄忠、甘宁、黄祖等人,见势不妙,跑得比谁都快,压根没给张辽俘虏他们的机会。

    不过,秦霄倒也不急。

    只要把整个南方打下来,这些人一个都逃不掉。

    一战击溃刘磐十余万大军,刘表就算还能紧急动员一批兵力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了。

    毕竟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已经葬送掉,再二次动员出来的兵力,哪怕数量更多,最多也只是二线部队,甚至还少不了有大量的杂兵充数。

    这样的部队,人数再多,战斗力也未必能强到哪去。

    秦霄命令张辽继续进兵,攻略整个荆州,同时又向后方发了调令,除了必要的边境守军之外,将全部兵力集结起来南下,准备对袁术开战。

    从关中、凉州、中原等各地凑一凑,秦霄还能凑出大约十几万兵力来。

    若是削弱边境的防御力量,这个数字还能更多。

    但考虑到北方的威胁,秦霄并没有这么做。

    十几万大军,打一个元气大伤的袁术,已经足够了。

    何况岳飞和张辽在完成了各自的任务之后,也会从两侧向袁术的地盘发起进攻。

    不过,就在准备出兵之前,两条消息,先后传递到秦霄这里。

    一个消息来自于岳飞。

    他在进兵徐州的时候,沛国谯县有一批“山民”投奔。

    沛国属豫州,但并非秦霄控制的地盘,而是在刘备的掌控之中。

    刘备战败之后,这里自然而然要被秦霄接管。

    说是山民,实际上人人全副武装,虽然比不上背嵬军精锐,但也不比一般的四阶士兵差到哪去。

    只是人数少了点,堪堪只有千人出头。

    一千人,自然不值得岳飞重视。

    让他专门提起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批“山民”的领头者,姓许,名褚。

    “卧槽怎么把这人给忘了”

    秦霄一拍脑袋,懊恼不已。

    许褚,这也是三国期间一个大名鼎鼎的猛人。

    虽然不擅长统兵,但个人武力却是极强。

    至少能排进三国时代的前十。

    而且许褚性格忠厚,用俗话来说就是比较老实,用起来放心。

    历史上,曹操占领了豫州之后,许褚便带着乡族投奔曹操,担任曹操的贴身护卫,每战必奋勇拼杀。

    曹操死后,许褚还难过地哭到吐血不止。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人的忠诚。

    不得不说,三国时代,虽然出了不少心狠手辣的枭雄,也有阴险狡诈、两面三刀之辈。

    但将“忠义”二字放在最前的忠臣良将,也同样不少。

    赵云、关羽、高顺、许褚、典韦等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对于这种人,若是他们效忠的对象是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主公会不喜欢这样的手下。

    哪怕是在敌对的立场上,至少也会说一声佩服。

    秦霄一直不肯杀关羽,除了因为在民间传说中,关二爷已经被神化了之外,也是因为敬佩他的忠义之心。

    接到岳飞的书信,秦霄本想立即召见许褚。

    但犹豫了一阵之后,还是回信让岳飞将许褚带在身边,观察他是否值得培养。

    秦霄不打算像曹操那样,将许褚留在身边当一个护卫。

    以秦霄的个人武力,若是秦霄自己解决不了的敌人,许褚这个级别的护卫,用处说实话并不大。

    反而不如让许褚前往军中历练,若是可堪大任最好。

    即便实在不堪造就,至少也多了一个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秦霄没有召见许褚,也是因为另一件事牵扯住了秦霄的精力。

    甚至,为了应对这件事,秦霄紧急将镇守中原的商鞅都叫了过来给自己当参谋。

    “事情就是这样。”

    秦霄简单说明了情况之后,看向商鞅,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孙坚败亡之前,便将传国玉玺以及家传的古锭刀交给了长子孙策,并让黄盖护着孙策、孙权两兄弟暗中逃出扬州。

    注三国扬州是天下十三州之一,大概有现在几个省的面积,不是现在那个yz市。

    根据孙坚的“遗命”,黄盖护着两兄弟来到中原,以传国玉玺为礼,请求秦霄的庇护。

    这个“意外之喜”,是秦霄所没有想到的。

    但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

    孙坚败亡,孙策、孙权年纪还小,不足以独当一面。

    最重要的是家底都被打光了,想要东山再起的难度很大。

    与其拼死一搏,赌一把争霸天下,反而不如投靠一位“明主”,保证家族的传续。

    再加上传国玉玺的分量,这份礼物可以说相当的有诚意。

    而在这个时期,有机会夺天下的诸侯,其实也就两家。

    一个秦霄,一个袁绍。

    虽然袁绍和袁术不合,但毕竟是亲兄弟,以孙坚和袁术的仇恨,不肯让自己的后代投靠袁绍,这是情理之中。

    那么剩下一个能投靠的,就只剩下了秦霄。

    甚至于,在见到黄盖的时候,秦霄已经十之八九确定,袁术和孙坚打了个两败俱伤,绝非是袁术脑子坏掉了,而是孙坚知道自己必败之后,故意营造出这种局势,好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现在仔细回想起来,袁术和孙坚最后那几场连续发生的大战,确实都是由孙坚主动挑起。

    虽然孙坚每一次都战败,但总能给袁术最大的打击。

    似乎他一开始就不是奔着“赢得战争”这个目的而去,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削弱袁术”。

    这么一想的话

    “嘶”

    商鞅分析出这些内容,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本以为孙坚有勇无谋,但现在看来,若无袁术纠缠,此人必成一方雄主”

    “倒也未必”

    秦霄面色古怪。

    要是没有袁术,孙坚也会死在刘表的手下。

    这或许就是命吧。

    甚至未来,孙策的下场也不怎么好,一直到了孙权这一代才勉强发迹起来。

    但最终还是被司马晋国给灭了。

    然而,不得不说,孙坚确实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能培养出孙策、孙权这两个出色的儿子,也能从侧面说明孙坚的能力。

    要不是“生不逢时”这四个字,恐怕孙坚真的能有所成就。

    摇了摇头,秦霄不再去想孙坚的事。

    一个死人,再怎么厉害,也和秦霄无关。

    “主公此言差矣”

    商鞅板起脸,认真道“若是孙坚此人可用,主公可派人索取孙坚遗骸,将之复活主公志在无尽世界,无论文武,人才总是不嫌多的,这些顶尖大才,多一个,便多一份力”

    “复活”

    秦霄心里一动。

    灵魂牧者这个职业,是有复活能力的。

    而且在得到符文之书暗影之后,通过对规则的解析,秦霄将复活术的要求又降低了不少。

    只要尸骨大致完整,灵魂还在,死去时间久一点,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冷却时间的限制还是有的,这似乎是某种更高层面的规则,还不是现在的秦霄可以破解的。

    但以孙坚的才能,确实担当得起一个复活术。

    秦霄仔细思索着这里边的可行性。

    孙坚已经死了差不多一个月,尸骨的完好程度如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复活,大概只有一半对一半的概率。

    犹豫了片刻,秦霄并未立即做出决定,而是说道“先不说孙坚,说说孙策、孙权这两个人吧。对于黄盖的要求,你怎么看”

    孙策、孙权并未出现在秦霄面前,来的只有黄盖。

    传国玉玺也不在他的手中,黄盖只是带来了这么一个消息,要等秦霄答应他的条件,才会将宝物献上。

    能让秦霄纠结,黄盖的要求自然不可能低。

    他要求,来日若是秦霄称帝,需要给孙坚的长子,也就是孙策封王,世袭罔替。

    以王爵换取传国玉玺,这个交换,不能用是亏是赚来衡量。

    这影响的是秦霄未来的整体大策。

    如果只是一个虚衔的王爵,给了也就给了,但黄盖要求的却是有实际封地,有权组建私兵的“实权王爵”。

    裂土封王,相当于是要坚定地走“分封制”的路线,对于中央集权是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才是秦霄犹豫的关键。

    “若是将孙坚击溃袁术的功劳也计算在内,再加上传国玉玺,以及黄盖、孙策、孙权三人未来能立下赫赫战功的话,单以功劳而论,裂土封王并不过分。”

    商鞅先是客观地说明一个事实,然后才说道“关键是主公对裂土封王这件事如何看待。这个先例一开,可就不是封一个两个王爵能挡得住的了。远的不说,以岳将军之功,就算现在不足,将来迟早也能满足裂土封王的条件。还有其它统兵大将,开疆辟土之功,积累的多了,主公难道连一个王爵都舍不得给所以,这个先例,要么完全不能开,若是开了,大肆分封就是迟早的事。”

    秦霄所犹豫的也是这个问题。

    重要的不是封出去一个“吴王”或者其它什么王爵。

    而是这个先例一开,就会变成一个“定制”。

    一旦成了定例成法,无论封王的要求有多高,总会不断有人满足这个条件。

    而分封制的危害,任何一个经过信息爆炸冲击的人都能说出十条八条来。

    给商鞅、岳飞这样不会背叛自己的忠臣封王,秦霄没什么好担心的。

    尤其是岳飞,以岳飞的性格,即便是将一半的领土封给他,在秦霄需要的时候,岳飞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切家底来支持秦霄。

    但其它人呢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岳飞一样,将秦霄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

    大多数人,还是有私心的。

    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地、私兵,乃至于势力,野心就有可能膨胀。

    到时候,一旦诸侯割据的局势失控,现在的三国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分封制也不是没有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激励性”。

    有裂土封王这个诱惑在,麾下的文武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秦霄开疆辟土。

    但,单单只是这一点好处,还不足以让秦霄下定决心。

    “其实”

    商鞅见到秦霄犹豫,知道秦霄还没有想好。

    迟疑片刻,他开口道“主公可召黄盖协商。想必他也只是坐地起价,主公可落地还钱,看看能否让他降低条件也好。”

    讨价还价嘛,试试总不是坏事。

    “也好,就先试试。”

    秦霄命人召来黄盖。

    黄盖身上的伤疤很多,显然没少经历战场厮杀。

    而且以黄盖的地位,身边不会缺少亲兵保护。

    只有每一战都奋勇在前,才会留下这么多的伤痕。

    从这一点,也能侧面看出黄盖的性格。

    进入殿中,黄盖的姿态摆得很低,单膝跪下,行礼道“泉陵黄盖,见过秦侯。”

    黄盖是个“实用主义者”,并不太在意自己的面子问题。

    只要能达到目的,争取到实打实的利益,他并不介意摆低姿态,多说几句好话。

    “关于你之前的要求,我和人讨论过了。”

    秦霄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裂土封王事关重大,此例不可轻开。乌程侯之事,我深表遗憾。我可上表请天子封其长子继乌程侯,次子封于其故乡富春。”

    微微停顿了片刻,秦霄继续道“至于以后如何,便看你们能立下多少功劳了。我今日便打算对袁术用兵,为乌程侯报仇,你若是有意,也可领一军出战。”

    黄盖一开始提出裂土封王,本来就是为了坐地起价。

    事实上,他也知道,光凭一个传国玉玺,想要换一个实权王爵,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在不肯给,人家难道不会硬抢吗

    就算黄盖将孙策、孙权隐藏的很好,那又如何

    锁定了这个目标在,只要肯下力气,总是找得到人的。

    哪怕不是百分之百,黄盖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秦霄提出的这个条件,其实已经达到了黄盖的预期了。

    说实话,若是真的秦霄满口答应给孙策裂土封王,黄盖反而不敢信任。

    袁术抓着孙坚穷追猛打,为的就是这传国玉玺。

    汉朝一代,为了这传国玉玺闹出的纷争也从来没有少过。

    虽然只是一枚印章,但它的象征意义却太强了。

    黄盖不敢保证,秦霄在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会不会过河拆桥。

    但现在,见到秦霄一个劲地讨价还价,黄盖反而放心下来。

    秦霄越是计较,越是说明他没有打算过河拆桥,事后杀人灭口。

    当然,达到心理预期是一回事,但黄盖还是想尽可能为自己的“少主”多争取一份好处。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人终于达成约定,孙策、孙权各自封“列候”,也就是现在的最高爵位。

    若是有朝一日秦霄称帝,需按照秦霄称帝时的爵位制度,给孙策封最高一级的爵位。

    同样,秦霄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即孙策、孙权需要立下足够的功劳,才可换取爵位。

    可以提前赐予爵位,但“透支”的功劳必须在限定期限内满足,否则爵位将会剥夺。

    当然,黄盖可以替两人“打工还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细节,比如如何对袁术用兵等等。

    不过那些细节都不重要了。

    与黄盖达成约定之后,又过了几天,秦霄见到了孙策、孙权两人。

    孙权没什么好在意的,无论他未来的成就有多高,现在都还只是一个小屁孩。

    秦霄也不可能给他发育起来的机会。

    倒是孙策,绰号“小霸王”,个人勇武非常可观。

    在整个三国时代,或许排不上超一流,但达到一流水准却是没有问题的。

    唯一差的地方,就是谋略方面有些不足,不适合作为统兵主帅。

    但即便如此,一个ss级武将,也能有很不错的发挥空间。

    再加上黄盖这个ss级统帅s级武将,让秦霄麾下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唯一让秦霄不太满意的就是,孙策对自己的忠诚度不是很高,只是堪堪达到了及格线,估计这还是因为他父亲孙坚的遗命。

    黄盖的忠诚度虽然达到了八十以上,但他第一忠诚的对象却是孙策和孙权两兄弟。

    不过这倒是无所谓。

    忠诚度嘛,可以慢慢提升。

    只要人到了自己手下,那还跑得了

    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自然就是传国玉玺了。

    传国玉玺

    类型镇国神器高阶

    属性

    1、玩家麾下领土面积、人口、经济、军事等要素均满足条件后,可凭此道具“称帝”,获得爵位特性人间帝王。

    当前未达成项领土面积、人口。

    2、领地内,所有非英雄类单位忠诚度若不足80点,则提升至80点。称帝后,该数值提升至100。

    3、领地内,所有农业产出20。称帝后,该数值提升至30。

    4、领地内,所有工业效率20。称帝后,该数值提升至30。

    5、领地内人口越多,天灾概率越低。当人口超过100亿时,不再出现任何天灾。

    6、领地内人口越多,英雄角色诞生概率越高,英雄诞生方向取决于领地发展策略。当前加成百万分之三。

    7、颁布法令时,使用该道具盖印,可大幅加强法令执行力度。

    8、持有该道具,称帝后,大幅提升人才投奔几率需满足属性1要求。

    9、持有该道具,征服任意没有“镇国神器高阶”守护的文明时,大幅降低其国民反抗意志。

    备注原本只是一件中阶镇国神器,在半神化世界的加成下达到高阶。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用一整块无暇的玉石雕刻而成,下半部分方方正正,上半部分几条龙交织在一起。

    一角破损,用黄金补上缺口。

    不知为何,看到这个缺口的时候,秦霄竟感觉有些遗憾。

    王莽这个“历史第一穿越者”,好事没干多少,但对文明的破坏却是极大。

    好在这块破损并没有影响传国玉玺的属性。

    传国玉玺的属性之强大,完全出乎秦霄的意料。

    但看了看备注中的说明,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

    中阶镇国神器,在半神化世界加成下提高到了高阶,属性大幅度增强也是正常。

    唯一可惜的是,秦霄控制的地盘还不够大,领地上的人口也不足,不满足“称帝”的条件。

    不然,一旦完成了称帝,秦霄的势力和实力,又能大幅度提升一波。

    但,光是现在,也已经足够了。

    九条属性,尽管秦霄目前能触发的不过是其中的7条,甚至最后那条对异族征战的加成压根起不到什么效果,也依然能给秦霄带来不小的加成。

    尤其是2、3、4条属性。

    第二条提升“非英雄单位忠诚度”的属性,看似对秦霄来说没什么用。

    神秘基地的洗脑功能,可以把每一个人的忠诚度都拉满。

    但实际上,这却能给秦霄省下大量的人口额度。

    要知道,洗脑可是要占用人口额度的,虽然每一个人只占用1点人口额度,积累起来也不可小视。

    为了节省人口额度,对一些不重要的平民、普通士兵的俘虏,秦霄都懒得用这个功能。

    这也导致领地的整体民心略有下降。

    而有了传国玉玺的加成,这方面的隐患就不再存在了。

    以后,神秘基地的洗脑功能,就只需要用在一些低阶英雄的身上,长远来看,至少也节省了以百万为单位的人口额度。

    第三、第四条属性的加成,更是对任何领地都意义极大。

    农业、工业产出和生产效率,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土地,来完成同样的工作。

    又或者说,在土地、人口不变的前提下,秦霄能养活更多的士兵。

    在秦霄的领地中,执行的是“大扩张”策略,永无止境地对外作战。

    任何民生、经济方面的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转化为战争力量。

    无论是什么样的加成,对于秦霄来说,最终的标准只有一条能养活多少军队。

    在这一方面,只需要简单的换算,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称帝之前,传国玉玺的加成,至少能让秦霄多养活一成半到两成的军队。

    以数十万大军这个基数来看,这个加成已经是相当的可观。

    若是完成了“称帝”,还能更进一步提升,最高能达到三四成之多。

    看了看属性1的备注,秦霄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已经完全心里有数了。

    扩大地盘,增加人口。

    然后,称帝,统一天下

    ” tart”bnk”

    天才本站地址。小说网阅读网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