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情怀73
京城。
皇宫。
文昭帝翻看一份奏折, 他皱眉扔到一边了。再翻看一份奏折,还是如此的内容,他皱眉再给扔到一边了。
皇后端着绿豆汤过来,递过去, “去火的”
文昭帝将折子一推, 狠狠的闭上眼睛。
皇后将汤碗塞到他手里, 他才接了。
“怎么了”皇后一边问了,一边抬手拿了折子,将折子大致都扫了一遍, 就叹气, “怪不得两位国公都说朝廷该想着怎么收回西北和西南了。西北是如此, 西南只比西北更加凶险。”
文昭帝心里堵得慌,“满朝文武对着西北使劲,这就是笃定朕忌惮西北, 容不下西北。一如西北那边的局势, 好似笃定林家会反。满朝上下, 都在为朕尽忠;西北上下,都觉得对林家有义。这就是上位之难了”
皇后问说,“那现在怎么办”
留中不发摸摸里面的深浅。
可他留中不发了,朝中此声音却不绝。
这个站出来说“陛下,两江所奏报青盐之事, 臣以为当严查青盐产自西北, 朝廷并未准发西北盐引, 何以江南之地,青盐随处可见此青盐从何而来,私下售卖多久了,积攒了财富几何用在何处臣以为此等大事, 朝廷当从速从急查证。”
“臣附议西北之事,当慎之又慎盐税占朝廷税收比重两成,此不仅事关西北,更事关朝廷赋税,怎可等闲视之”
“臣以为,还当暗查辽东之盐若是青盐已然卖往江南,那么敢问辽东所用盐,可为青盐若是连辽东都用青盐,那么敢问西北”
好了越说越不像话了
“圣上”
哗啦啦跪了一片,“臣等无挑拨之心,实是为大陈的江山社稷呀”
文昭帝想摸深浅,可往朝上一坐,便知道这深浅摸不得他开口便道“江南之事确实得查为何呢不是尔等以为的,西北将青盐卖到江南。恰恰相反,是江南之地出了匪盗。将朕从西北秘密调往西南的青盐给打劫了”
啊
“此事朕原以为是匪盗所为,只等着江南官员上奏,想看看他们对此是如何说的。可谁知道左等右等不到,又恰逢去年冬汛,今春又数地春汛受灾必有灾民。朝廷若此时发兵剿匪,朕有顾虑,怕各地官员为了功劳,杀良冒功。因此,朕不曾言语,只叫人秘密查看。且已经派人再调青盐,尽数运往西南。”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了。
一时不知道圣上所说是真还是假
还有,为何要秘密为西南运盐呀
没道理,对吧
韩宗道说,“如何没道理西南与西北不同,与平原之地亦不同。西南多山民,部族聚山而居,多数人一生不出山。敢问,这些人如何治理他们只知部族而不知朝廷,那这便不能算是大陈之域。西南要做的便是与山民交易可与山民交易,能用交趾所出之盐吗用是可用的,可价钱几何呢那些盐井多是掌握在交趾勋贵手中,这一点又是与西北不同之处。更何况,若是用了当地的盐高价转到山民手中,那他们之间门便可直接交易,还有朝廷什么事西南多山,多药,多山货,用东北之盐,跟山民换草药,换菌菇,换各色腊肉此不是大事西北之事,西南之事,折子直发圣上,难道圣上要事事跟诸位禀报”
文昭帝这才在上面接话道“我看这事确实得深查,盗匪不见奏报,青盐遍地了,倒是满朝上下同声同气言西北之过何也是何人以何目的在此时发难御史台失职了”说完,袖子一甩,直接退朝了。
所以呢西北无事西南无事是有人想在朝中生事
感觉圣上像是在倒打一耙
就是在倒打一耙只有倒打一耙了,才能给西北争取更多的时间门来处理此事不能叫朝堂上尽皆质疑之声的事传出去。
文昭帝叫了六皇子,“你跟御史下江南”
六皇子秒懂“您放心,儿子不着急。”拖也得拖住了自己此去不是去办案的,是去捣乱的搅和的这个事一时之间门查不清楚,那自己的事就算是办成了。
文昭帝看自家这不靠谱的小六,“如此,回来之后御史怕是要弹劾你。”
“儿未曾出去拼命,难道还受不得这些许委屈吗”六皇子起身,行了一礼之后便道“儿得马上准备出发了,去跟母后和母妃辞别。”
去吧这事是急着走,缓着办。
可在西北,面对当下的事,态度得刚好相反。
得叫人瞧着不疾不徐,但事却真得赶紧办了,一丝一毫都拖延不得。
因此,宴依旧是好宴,桐桐坐在老太太身边笑语嫣嫣的跟女眷们说话。
而大皇子和二皇子几个人正跟左右帅和姚平海说话。见四爷去而复返,便问道“可是郡主又淘气了”
四爷就笑,“想过来给几位长辈请安,我说今儿见也说不了几句话,不如改天登门拜访,这才罢了。”说着就朝几个人笑,“郡主托我给长辈们道一声恼,是晚辈们失礼了。”
不敢不敢
四爷就摆手,“当的起的”说着就看向左帅马昌宗,“听皇伯父提起过左帅,皇伯父说,博州一战,您率千骑兵,全歼对方一万五千之众,身中七箭死战不退。彼时,皇伯父才十二岁。皇伯父说,左帅当的起天下第一猛将之称。”
马昌宗心里复杂,叹了一声,“那时候,身上的箭还是太祖亲手给拔的,也是太祖亲手给上的药养伤的时候,太祖每日必来看国公更是守在身侧,半月未曾跟末将分开”说着,不免有几分动情,“老了,不能提当年了。”
“您不能提,可后辈更该记住,而今这大陈的天下,是谁流的血,谁拼的命。当日太祖定下的规矩,有职无勋,无职必有勋那功劳簿上,隔五页必见左帅之名。这是须得叫后世子孙牢记的”
这话说的呀,马昌宗心里老不得劲了而今,其实最怕提的便是当年。
见马昌宗无言,四爷又一脸感慨的提起了右帅,“贵太后在世的时候,每逢五月,必是要亲手包粽子的,太祖最喜红枣糯米的。每说起此事,贵太后都说,也不知道何时老国公能回京,回京不知道会不会带右帅她说起兵那一年,右帅才十九那是打了第一场胜仗的时候,也恰逢五月节。您一个人斩敌首级一十八个回来拎着首级换功劳,只言说别的不要,就要贵太后亲手做的粽子。果然,十八个首级,换了粽子,一口气便吃完了。也因此,从那个时候起,每到五月节,太祖都叮嘱贵太后,要记得做红枣糯米粽子,且桌上的盆里一定得放十八个。这个习惯一直到大陈立国,到太祖君临天下都不曾变。而今宫里每年也都包粽子,且只有红枣粽子。每年吃到红枣粽子,必是会谈及右帅,谈及右帅一战斩十八将从今往后,只要有大陈一日,宫里的五月节必包红枣粽子,桌上必摆十八个,太祖牌位前也必祭奠十八个桌上的粽子,是摆给您的。太祖和皇伯父都盼着,许是赶上哪个五月节您就恰好在京城呢。粽子摆了二十余年了,一直也没盼到这次来西北,临走之前,皇后还特意叮嘱郡主,郡主才还提起,说今年一定赶得上。她得亲手给您包粽子,还是红枣糯米的,还盼着您能吃十八个,可好”
莫说了莫说了孟九州当时便老泪纵横。
这些过往再次拿出来,心底有一块地方酸胀的厉害。
说起姚家,四爷就说,“皇伯父当日起兵,多亏如姚家这般的豪强之家帮衬,是姚家开了家里的粮仓,才叫太祖所率之部有了一顿饱饭吃”
这些过往姚平海作为小辈是不知道的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他的母亲是后来娶的,也不是当日的亲历者。只姑姑活着,是当年的见证者。
可老太太能怎么说呢国公爷再清楚不过了那不过是兵临场下了,姚家自知干不过,于是开了粮仓尤不放心,非要将女儿嫁给自己。那时候是尽可能的拉拢能拉拢到的任何一方势力姚家这般诚意,自然就接纳了。
况且,姚家女儿据说是个性情极好的人,这便娶了回来。夫妻一过也都这么多年了。
而今,雍王这是生生的在给姚家脸上贴金呀
他就抬眼看了大孙子一眼,大孙子微微颔首,老国公也就不问了。
皇家这些孩子呀,当真是了得。尤其是这个雍王,回来说这番话必是不会无缘无故的。一个如此冷面之人,怎能把话说的如此之软,如此之动人呢
便是说起了拓跋家,他也是一脸感慨,夸拓跋家乃是忠贞之家,“拓跋家这一脉,该是能追朔到唐初。隋书上记载,说是党项羌者,苗之后也。唐时,你们部族与吐谷浑联合,以敌吐蕃。后在唐高宗之时,吐谷浑被吐蕃灭,党项羌便向中原王朝求援,是唐王朝划了松洲之地安置你们的部族。后来,你部族也屡屡被大唐重用,更被赐予国姓而今,拓跋氏依旧以李为姓,可见其重情重义。皇伯父说,君需得有义,臣自有忠以报之心怀忠义之辈,用着放心。”
李仁颜一脸的老实,这会子起身噗通往下一跪,对着京城的方向就叩首,“臣惭愧臣惶恐”
二皇子起身将人扶了,“瞧,说说闲话罢了,雍王不过是见到将军有感而发,怎生还行此大礼”
于是,李仁颜坐下了,可下面的凳子好像有点咬屁股。
林克勤就斜眼看林克用看清楚了吗雍王就是这样的人嘴上说的如此动听,情真意切,可我猜,他那心里不定谋划着怎么动刀子呢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