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 正文 第520章 煤矿!铁矿!
    这些技术,大幅降低了书籍的价格,让天下百姓,这一下几乎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了。

    但归根结底,即便是一般的读书人,也很难了解到太多书本以外的信息。

    古人说百里不贩樵,这就是说,距离太远的时候,贩运木柴是绝对亏本的。

    因为你走个天,到了百里之外,等你再卖出了一担柴挣了二十文,之后再天走回去。

    这都多久了,七八天了都,老婆孩子老爹老娘早断粮了。

    这意思就是,除非是价值密度较高,或者对整个国家大计有重大作用的一些东西,如粮草,军事辎重等等,又或者你不赶时间。

    那么可以运输一下。

    而一般情况下,远程运输,在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不可思议的。

    也是因此,一般人几乎,没有任何渠道,可以知晓自身百里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这也是古代的儒学之中,原本有着十分精神微妙的政治哲学,但最后产出的往往不是书呆子就是大骗子,因为一般的读书人,也就只能读读死书而已。

    但现在有了报纸这种东西

    起初,马周也是有些莫名其妙,报纸这玩意有什么用

    刊载天下事,最近发生事,各种见闻,传达给天下的百姓。

    但是这有什么用

    想想就知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事的发生,和他极为遥远。

    那么,即便他知道了,又有何意义。

    而另一方面,如果是身边的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即便没有报纸,人家不也知道,还花钱买报纸作甚

    不过转念间,马周也想到了。

    自己现在,身在杭州,受任于繁盛之地,奉命于圣侯身边。

    但骆宾王,高子杨,谢仲元

    这几个好兄弟现在可是要么在灵州,要么干脆在漠北,安北都护那地方。

    自己有条件了解许多东西,但是他们哪有条件。

    而即便他们也有比如,自己可以写信告诉他们这里发生的事。

    但其他兵卒呢,还有那么多奋战在灵州、安北都护的同窗们。

    大伙不也都想要知道家乡的情况

    这种时候

    报纸这东西,岂不就相当于

    马周思索一阵,双眼一亮。

    “圣侯,这报纸是不是,就相当于我们给在蛮荒之地打拼的同胞,统一送家书”

    家书这个词,本来也就是个标签,即家人寄出的书信。

    既然是书信,那么就可能写上各种内容。

    但当书信作为家书而被寄出的时候,通常来说,内容多半就比较统一,或者说同质化保平安

    而报纸的存在,就相当于变相的,为奋战在边塞的同袍、同窗们,统一发送一封家书。

    其中不少同袍、同窗,虽然自己识字,但家中长辈大多是不识字的,也没有寄送家书的条件。

    这种时候,有个报纸,让识字的同袍们帮着念念,顺便也让不识字的同袍们,能有个条件识字

    这岂不美哉

    岂止美哉,简直完美

    这个想法很快,搞得马周越想越舒服,顿时大力点头

    一番商讨过后

    李盛微微一笑,也算是送走了马周。

    要说新媒体这种东西,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是没什么用的,只是作为一种玩具而存在,真正的作用都是逐步发挥的。

    现在马周的反应,就让李盛感到一种历史感。

    玛德,终于也算是到了这种阶段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周之所以会喜欢报纸,言谈之中,加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李盛也明白,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时代,交通还是太过不便。

    逢年过节,要是真有条件,回家和亲人直接聚个餐,岂不比看这报纸,或者老乡、同袍,帮自己和父母读写的家书,强得多了。

    不过

    蒸汽列车,依然是一个看似没啥黑科技,但实际上工程量巨大的项目。

    一时半会,便是李盛也抽不出时间去搞。

    现在的关键

    还是在那个时代真正开启之前,安排好需要的各种条件。

    比如

    煤矿

    铁矿

    没有煤铁复合体,哪来的蒸汽时代。

    而煤铁复合体的建立,当然也不可能离得开矿。

    换句话说

    当务之急,依旧是船厂。

    这段时日

    通过武媚娘,马周等人的努力,自己一番操作猛如虎搞出来的座钟,最终果然卖出了理想的价钱。

    有了这二十多万贯,还有下一个阶段的拍卖手艺。

    嗯,还要算上拍卖行,承接江东本身的富户大族们买卖宝物的需求,并籍此获得的佣金收入。

    现在

    扩建造船厂,条件,已然成熟

    不过

    就在李盛决定正式开始扩建多座船厂,开始建立整个西湖船舶工业区的时候。

    武媚娘方面,却是给自己反馈了一个有些奇怪的意外消息。

    最近

    呃,民夫的工价,上涨不止,并且还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工程机械的投入,即便有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也是一些专业性的匠人,但比起后世动辄数百万一台的工程机械,当然还是便宜多了。

    这个情况出现,就让李盛不由得诧异了。

    发生甚么事了

    总成本明显上升啊。

    因为这个情况,不少农户干脆不种地了,直接跑到这边的工业区来做工,可见这工价上涨有多夸张。

    不过上升归上升,江东这地方终究是富庶之地。

    即便吸收了大量的民夫,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其他的农户,将抛荒的田地租来耕种,耕地这方面总体上,依旧是接近满负荷在运转粮食的生产并未出现问题。

    粮食没有问题。

    于是

    其他的问题,自然也就是“就那么回事”的级别。

    毕竟比起这自己无法强制压低的工价,李盛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事实上,工业在此刻是新兴先进产业,收入高于种地,差不多算是必然事件,这个更高的收入也是不可能压下来的。

    换句话说,李盛目前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寻找更多的财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