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从七月份的尾巴开始。
四十天的假期,可以做点什么
高中班主任说“假期是用来弯道超车的。”
胡杨很想这么做,奈何教练不允许。
“别超车你跟他后面就是了,着什么急啊”
“两只手抡方向盘,说多少遍了你另一只手是摆设吗”
副驾上的教练指指点点。
“教练,我会开车”
胡杨很无奈。
“会开车你也得按规矩来,溺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没听过吗每次驾考,属你们这些自以为会开车的通过率最低”
闷在不开空调的捷达牌教练车里,顶着炎炎烈日,跟在一辆老年车的屁股后面慢吞吞磨蹭,还要听教练逼叨逼,心情属实不大美丽。
这个假期,胡杨打算做三件事。
一是把驾照考了,买一辆好点的代步工具。以后沪东隔三差五就得去, 高铁是很方便, 一个小时就到了,但自驾显然更香,夜里还可以带许同学上黄浦江边兜兜风,想想就很美。
二是把身体搞好。最近熬夜太多,又在电脑前久坐,导致人有点虚,得赶紧补回来。
三是搞事业。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胡杨在各大平台已积累下不少粉丝和口碑,在评论圈里也算混出了点名气。
这个假期,他收到好几家片方的邀约,请他去看暑期档电影的点映,目的自然是让他写篇影评帮忙宣传。
胡杨就一个条件让批评就去, 那种要求闭眼无脑吹的,给再多钱他也不接。不仅不接,等电影上映了,如果是烂片,他看完还要发影评和视频吐槽。
七月底,朱可盈发布单曲小半为新专辑预热。
朱可盈通过她妈的关系, 把各大电视台的热门综艺挨个上了一遍,全部扎堆在发歌前后播出,又通过她爸的关系,拿下了暑期档某部青春片的主题曲,九州同样不遗余力地砸资源,力求一举把她捧上一线。
于是乎,从七月底到八月初,这段时间,无论切到哪个电视台,无论走到哪个路口,小半的旋律和朱可盈的宣传海报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好在小半这首歌的质量撑得起如此高规格的宣发,就连一向挑剔的李大炮这次也没有过多挑刺,只发微博说了句“牛逼”
当然不是说朱可盈牛逼,而是说“唐古月牛逼”
再加上这段时期没有强劲的对手,小半发布不到两天,就一举登顶了热歌榜, 其火爆程度, 一时无两。
随着又一首新歌的爆红,唐古月的润笔费再次攀升。
但怪就怪在, 圈内所有人都在抬价,却愣是没有谁成功约到歌。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钱的问题,毕竟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此。
直到新丰的艺人把价格喊到了五十万,唐古月依然坚称“暂时没有灵感”,众人才渐渐相信,大概是真的没有灵感。
显然不是。
胡杨只是单纯的不想卖,为了赚钱而卖歌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又不缺钱,只靠做自媒体他就能过得很好。
他需要的是名气,有了足够的名气,不管周明轩将来放什么招,他都有应对之策。
现在,唐古月的名气已经很够了,每隔一段时间出首歌维持住就行,犯不着再加码。
引领乐坛什么的,胡杨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野心。
他更乐意走以前的老路,开家自媒体运营公司,拍拍视频,写写影评,谈谈恋爱,旅旅游有钱有闲还有她,就是他向往的生活。
胡杨原本还安排了一些学习任务,和专业无关,都是些生活技能,学做饭、学英语之类的。
放假前,他专门做了个时间表,把假期每一天每个时间段的日程都排得井井有条,满满当当。
每当点开这个时间表,他就忍不住感慨哇塞,这个暑假也太充实了吧
等真正放了假他才发觉,时间表这种东西,就不是拿来遵守的,而是拿来打破的。
计划之外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一会儿是春日酱发来私信“老胡啊,群里消息看到了吧,老北鼻组织大家面基,你这个大u不出来声援一下”
一会儿是高中同学打来电话“周末聚会,别忘了来啊。”
一会儿是小姨领着小表妹上门“杨杨啊,你妹妹不明白为什么一加一等二,我也说不清楚,要不你给她解释一下”
一会儿是郭辅导员发来消息“在江南吧过几天迎新,有空的话来学校帮下忙呗。”
“我这几天要练车,准备考驾照,可能没什么时间”
胡杨随便找了个借口拒绝。
学生会那么多人,再不济,还有各班的班干部,迎新的任务怎么也不该轮到他头上。
不过,这就要准备迎新了吗
吓得胡杨赶紧看一眼日期,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七月份的尾巴早已过去,现在八月份的啤酒肚,短暂的假期转眼就要结束。
胡杨正惋惜着,忽然“滴滴滴滴”一阵响,电脑右下角,亚瑟王的呆毛头像疯狂跳动。
诺诺“后天回来”
假期临近结束,许同学也该回来了。
胡杨顿时觉得,假期结束也挺好,没什么可惋惜的。
“回哪儿常沙还是江南。”
“常沙呀,回家收拾行李,然后就该去学校报到了。”
“一个人去”
“和婉君一起,我爸送我们。”
杨婉君拿到了上戏导演系的录取通知书。
胡杨发过去一个“哦”,他其实很想见见她,许老板也去的话,就算了。
许依诺知他心思,老早就发出邀请“国庆来玩呀”
胡杨答应得毫不犹豫,就算许同学不邀请,他也会厚着脸皮去找她的。
国庆啊,还有好久啊
他现在又恨不能时间过快一点,最好明天就到十月。
同样希望时间过快一点的还有温良。
温良已经在一穷二白的乡下待了快一个月了,顿顿稀饭就馒头,和尚都没这么素的。
起初报名这个支教活动,他觉得也就是拍拍照片做做样子,没想到青协竟然玩真的
其实吃得差些倒没什么,温良也不是挑食的人,只要咸菜管够,稀饭馒头他也能吃得很香。
至于天气热、环境差、虫子多、洗不了澡这些也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网。
没网也就算了,大不了玩单机游戏。
电还不足。
温良但凡稍微多玩会儿游戏,房门外立刻就会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小伙子,节约用电啊”
这个沙哑的声音,就是村里唯一一所小学的校长兼各科老师兼厨师。
温良来了以后,接过了语文和体育的教学任务恰恰是他中学时代最讨厌的两科。
来之前他其实很有点担心,担心这群大山的孩子太过愚笨和彪悍,不好管教。
并非他抱有偏见,教育水平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高低本就互相影响,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在重点学校,学生觉得老师牛逼,老师觉得学生牛逼;在普通学校,学生觉得老师傻逼,老师觉得学生傻逼。
而在这所山沟沟的小学里,聪明和愚笨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温良从这群十来岁的孩子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光亮。
穷人的孩子,只配早当家,何谈梦想。
在温良看来,这次支教,除了稍微帮校长减点负,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他无法在短短一个月内改变他们的口音,更无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更不可能改善他们拮据的生活条件,别说一个月,给他一年都不可能做到。
所以他打算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这大半年来,他通过做游戏视频赚了一些钱。
临走前,他便用他存下的钱去镇上买了文具、书本、书包等学习用品,以及毽子、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把存款花得一分不剩。
当他把这些东西带回学校,分发到每个孩子的手上,他才第一次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光彩。
温良是个很懒却很务实的人。
短暂体验了支教生活后,他便彻底放弃了支教的想法。
这种需要出力的事情不适合他,他适合出钱。
“等申请到国家奖学金,我再把那八千块钱全部换成物资捐给他们。”
温良躺在开往常沙的列车上,心里这样想着。
温良在考虑捐钱的时候,周明轩正盯着银行账户上“38,217”的数字,考虑着如何利用最后几天假期,把这个数字变成四万。
他心算了下,按平均每学期攒四万算,他还需要坚持五个学期,才能攒够二十三万。
五个学期的话,正好能在大四毕业之前搞定。
“来俩肉夹馍”
一大爷在“周哥肉夹馍”的店门前停下,伸出两根手指在周明轩眼前晃了晃。
“好嘞”
周明轩应一声,抄起白吉馍,手法娴熟地往馍里夹腊汁肉。
大爷打量周明轩两眼,问“你是小周他儿子吧”
“是,我是小小周。”
周明轩随口回答。
大爷笑道“这是放假了,回来帮忙照看生意”
“是。两块肉夹馍,您拿好。”
大爷一手交钱,一手收货,临走不忘称赞一句“这年头,像你这么孝顺懂事的孩子不多了”
“谢谢大爷,您慢走”
送走大爷,周明轩坐下来算账。
“今天卖出肉夹馍683个,就按700个算,每个我能分五毛,也就是350块”
周明轩家是卖肉夹馍的,而且是长安很有名的夫妻店、老字号,全手工制作,每块肉夹馍的净利润在3块钱左右,暑期是旅游旺季,一天能卖七八百个,平时少点,一天也能卖个四五百个。
周父周母干这行差不多有十五六年了,别看只是不起眼的小吃,这些年就靠着这一块块馍,很是挣了不少钱,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是小康之家。
周明轩这次回来,没干别的,就只帮家里看店了。
老爸答应他,每卖出一个肉夹馍,就分他五毛。
一个月下来,周明轩赚了也有一万出头了,比他在学校时,累死累活给人补课强得多。
他知道卖肉夹馍挣钱,但具体能挣多少,老爸老妈从没说过,他也没问。
此时得知真相,他不禁有点蠢蠢欲动,晚上回到家,便怂恿老爸“爸,这么多年了,你就没打算开家分店”
周父将头摇成拨浪鼓“么球事干了,还开分店。咱家的店生意好,凭的是我和你妈十几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开家分店,多事不说,万一再把口碑给我败坏嘞不成不成”
“咱们可以开成连锁店嘛,你和我妈亲自培训,我来帮你们经营,迟早开遍全国,冲出亚洲,销往美利坚”
“咦,咱家卖馍的,你咋还画起饼来了嘞睡觉睡觉,有空想这些,不如多看会儿书,好好学习,将来去中央台,上电视,那才叫长脸嘞”
周明轩很想告诉他老爸,自己是学新闻的,不是学播音的,就算去了中央台,也只是做幕后工作,上不了电视。
但他没有解释。
他爸妈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总觉得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总觉得去中央台要比卖肉夹馍光荣,哪怕卖肉夹馍一年能挣三四十万,而中央台的普通职工一年有没有十万都很难说。
周明轩是读过书的,而且成绩一直都不错,头脑也很活泛。
在他看来,这年头,除了公务员,别的职业哪有什么高低贵贱,有钱才是王道。
他只想赚钱,赚越多钱越好,有了钱自然什么都有了。
李琰却不想要钱。
他家里的条件和周明轩、胡杨相差不多,属于富贵不足,小康有余,当然,他们三家加起来,都远远比不上温良一家。
单从这一点出发,他倒很适合学哲学,毕竟,这专业是出了名的毕业即失业,不是想不想赚钱的问题,是压根就赚不到钱。
然而,李琰是被调剂到哲学专业的。
他大一之所以如此努力地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想转专业。
事实证明,哲学系的学生都是这么想的,有的人很早就成功了,比如林语菲。
剩下的人只能疯狂内卷。
李琰终究没能卷赢那群逼,未来的三年,他注定要留在321宿舍,继续当胡杨口中的李大个。
虽说有点遗憾,但他此时心里在意的,却不是这件事。
说出来有点犯贱,他在想苏幼佳。
李琰长得牛高马大的,人却有那么点恋爱脑,用胡杨的话说就是“这东北大老爷们儿心里住着个小女生,这算反差萌不”
萌不萌不知道,反差一定是有的。
但李琰自己不承认。
他狡辩说“我们东北人都这样,一旦爱上一个女生,那就是死心塌地的。这才叫爷们”
东北人当然不都这样,在这个问题上,苏幼佳很有发言权。
苏幼佳却沉默不语。
7月21日上午十点一刻,由江南飞往哈市的航班上,她和李琰比邻而坐,谁也没有说话,气氛略显尴尬。
两人买到了同一航班相邻的两个位置。
苏幼佳觉得这是个巧合,李琰认为是天意。
“呃”李琰率先打破沉默,“我以为你是铁岭的。”
“我是,高中后搬到了哈市。”
苏幼佳的语气十分平静。
“那你搬得还挺远的哈”
李琰想把天聊下去,奈何苏幼佳只说了那么一句,便没再吭声。
他只好自说自话“其实我跟你情况差不多,我爸是铁岭人,我妈是哈市人。我也是高中去了哈市,那会儿全家都希望我能考上哈工大,直到高二我选了文科”
他絮絮叨叨,把自己家里的情况一股脑儿抖落了出来。
苏幼佳微微侧着头,静静地看向舷窗外的光和云,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听。
后来李琰把这事儿在宿舍群里坦白了,向恋爱心理学满分的温良求教。
温良那会儿正在课堂上带着小孩儿们朗读“停车坐爱枫林晚”,压根没工夫搭理他。
于是胡杨回了句“你的经历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她。”
李琰当即往群发了二十个铁锤敲头的表情“我正儿八经求教,没正经意见就给我憋着,别哔哔。”
“还需要意见吗人家都不搭理你,这不很明显了吗”
“可她也没让我闭嘴。”
“那不是为了给你体面嘛,忘了我为你唱的那首歌了”
胡杨立即发了条语音,唱道“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
“爬”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