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 正文 第53章阅兵还是攻城
    次日,洛阳北城。

    天刚蒙蒙亮。

    裹紧了衣甲抵御秋日的寒风,提心吊胆在城墙上,守了一夜的各处瞭望哨,再次紧张起来。

    借着天光,城楼上的哨兵,最先发现了情况,冲着楼下的百夫长喊道

    “来了,秦军来了。”

    值守的百夫长,三步并作两步,登上门楼,极目远望。

    天际处,隐隐现出一线黑影,似乌云,又像铺在地上的黑色帷帐,席卷而来。

    “是秦军,吹起号角,准备战斗。”百夫长命令哨兵道。

    “呜、呜、呜”

    随着两短一长的牛角号声响起,城墙下,正在吃早饭的军兵们,三口两口扒拉下碗里的黍米饭,匆忙端起汤碗,伸长脖子咽下最后一口;更多的是边走边喝,喝完就将汤碗扔在地上,抄起立在墙边的武器,纷纷往城墙上跑。

    可是,等东、南、西城的守卒,跑上城墙一看,眼前依旧是光秃秃的旷野,秦军,连个毛也没有。

    士卒们不觉开始咒骂起来。

    “哪个龟孙儿,乱吹号角,害得老子没吃好饭。”

    “可不是咋唻,哪个驴球货乱吹号。”

    “走走,下去继续吃去。”

    只有北城的韩军,从士卒到将尉,都睁大了眼睛,紧张地看着那块整齐的,像煤坯一样的黑色方阵,步步向城头逼近。

    守城军将和城守郑昌,闻讯也赶到北城,趴在女墙后面观看。

    此时,天已大亮,秦军的方阵也渐渐清晰起来。

    只见,率先开进的是秦军骑兵,上千铁骑,踏着碎步,齐头并进,盔甲和兵刃,正被初升的太阳照耀,闪着银光。

    紧随骑兵的,是黑森森的重甲步军方阵,戈戟长矛齐举,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踏

    得大地为之颤抖;三步一喊杀如山呼海啸,声浪逼人。

    随着秦军步步逼近,城墙上所有人的心,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起来,提溜着不肯放下。

    还是守将冷静,下令道

    “弩箭准备,待敌近前,实施攒射。”

    城墙上,垛口处,射箭孔,数百支弩箭,开始瞄准。

    此时的弩箭射程,一般都在百步以内,而攒射,就是等攻城一方,进到射程范围内,用弓箭密集地集中施射。

    城墙上,六百弩箭手排成三列,每次二百弩箭齐发,射完后,立即将位置让给身后的弩箭手。

    这样的攒射,真正可以做到弩箭密集而不间断,在城墙前,织成一片箭网。

    虽然秦军有甲胄在身,盾牌遮挡,但毕竟还有一些部位没有防范,在这样的箭雨下,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

    就算攻到城下,也得变成个刺猬。

    随后,就是城上的滚木礌石和热汤伺候。

    即使借助攻城器械攻到城头,守方依然是居高临下,占据优势。

    这就是攻城和守城方博弈的要害处。

    攻城方必须人多势猛,守城则讲究远近高低的防守次序。

    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强调“十则围之”的道理。

    要想攻城,可真不是那么简单,攻守双方的战损比,都在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攻方即使攻下城池,往往也死伤惨重。

    虽然兵少,但郑昌的守城准备工作还是充分的,早早为守城士卒们,准备了充足的弩箭,城上的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城下还有征集来的百姓运送物资和伤员。

    双方的攻防战,一触即发。

    但,就在秦军距离城墙不到一里的时候,随着一声长鸣的号角,整个军阵停住了。

    随即,军阵向

    两侧分开,阵后的炮兵出场了。

    五十五架组装好的炮石车,在炮兵的牵引下,被推到阵前,依次排列好,炮架对着城头。

    如此多的炮石车,齐齐排在一起,甚为壮观。

    最后,秦军列成炮兵在前,步军在后,骑兵在两侧的雁行阵型。

    秦军的阵型演绎,大约进行了两刻钟的时间,仿佛眼前不是准备攻城,而是在举行阅兵。

    城墙上的城守,连带将卒们,个顶个看了个目瞪口呆。

    单就秦军的整齐有序和军容气势,已然令守军动容。

    郑昌张开的嘴巴还没合上,城下跑上来县丞,神色慌张

    “郑、郑大人,不、不好了。”

    郑昌收起惊讶,努力换做镇静的神色,喝道

    “何事惊慌”

    县丞呈上手中的几张绢帛,报告道

    “一大早,城、城内到处张、张贴了这、这种布告。”

    郑昌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番。

    没等看完,郑昌的脊梁骨已冒起一阵凉风,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他回头看了看四周,守将立在他的身后,正警惕地四下观望。

    “有奸细,城内有秦国的奸细。”郑昌的话里,带着颤音

    “立即派人,将这些告示都给我撕下来,不准秦国奸细妖言惑众。”

    “全城戒严,严拿秦国探子,凡是秦地口音,一律抓起来审问。”

    “喏。”县丞转身要走。

    “等等,再派上百名士卒,沿城巡逻,看到可疑分子,一律抓起来。

    郑昌补充道。

    “喏,城守大人。”县丞转身去了。

    郑昌又看了看手里的告示,使劲揉成一团,本想扔在地上,想了一想,还是攥在手里。

    他担心告示上的内

    容,被城上的军兵看见。

    其实,这些内容,从天刚蒙蒙亮时,就在城中传播开来。

    城墙下,府衙前,街旁的大树上,这些告示,满城可见。

    这要归功于盖聂派在洛阳的黑冰台眼线,执行起这种任务,简直就是小儿科。

    找上十几个要饭花子,每人给上一打告示,一桶浆糊,再给上一串铜钱,半夜里行动,不到一个时辰就贴完了。

    至于那上面的内容,不用猜,肯定是秦王根据李斯的建议,给洛阳城军民的策反令。

    不仅有秦廷颁布的五大法令,更有斩杀城守和军将的奖励政策。

    也难怪,城守脊梁骨冒汗,任谁看了这些诱人的富贵,能不动心。

    现在这个世道,为了百八十铜钱,都肯杀人,更何况封侯、赏田的诱惑了。

    郑昌不敢在城上久留,带着随从,准备下城墙。

    正在这时,空中传来石弹破空的呼啸声。

    这呼啸,是在秦军炮兵的口令声,随着令旗一落,伴着整齐的木制机械运转声后,骤然响起的。

    五十余架炮石车,一起发射,石弹腾空而起,撕破了城头宁静的晨空,携着密集的弹雨,向城头落了下来。

    其中的十几枚石弹,准确地击中城门楼。

    巨响声过后,城楼角被石弹砸塌了半边,城墙上多了十几个士卒的肉饼,红的、白的流得满地。

    郑昌听到石弹的破空声时,已经意识到了危险,赶紧一捂脑袋,顾不得身边随从杂乱的奔跑,更不理会守将“快趴下”的大声吼叫。

    也不知郑昌怎么会如此敏捷,三两步之间,人已经跑在下城的甬道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